全联冶金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6月8日在山西运城如期举行,与会专家对钢铁产业去产能计划的实施成果、企业重组兼并转型措施做出了重要讲话。
去产能取得阶段性进展僵尸企业处置是难点
在钢铁业全产业过剩、亏损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进入2016年后,国家不断发布各种相关政策,加快钢铁行业去产能。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钢铁行业全面相应中央号召,2016年实现去产能6500万吨。今年任务指标5000万吨,1-4已完成全年计划的63%,预计年底可如期完成5000万吨,更有望超过该目标。综合可实现两年去产能量达到1.25亿吨,距离克强总理规定的目标仅差1500万吨。因此截止2018年某个时点,产能过剩状况可得到大为化解。
难点在于今年5月后的2000万吨的去产能目标,是目标企业主要是行业内的“僵尸产业”,除了职工安置等问题外,银行债务的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在,任务艰巨,过程漫长是不可避免的。
小企业钢产量现负增长“地条钢”得以全面控制
自2011年我国钢材产量一直远远大于粗钢产量,其中2013年至2016年四年时间里,钢材产量比粗钢产量平均每月多出3150万吨;今年1-4月多出8400万吨,相比前几年,减少了7000万吨左右,这正是地条钢的产量,因此打击地条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地条钢”清除的大限。
地条钢控制生产所减少的产能全面满足重点企业钢产量增幅,达到7.5%;这也直接导致钢产量占10%左右的小企业第一次出现产值的负增长,减幅达到3.5%。对于这一历史性的变革,相当于年化减产820多万吨。由此,民营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一季度的58%降到56%。
发展电炉钢控制废钢过剩进口铁矿石价格呈下降趋势
地条钢得以清除后,废钢的消化主要源于钢厂转炉、电炉的企业消耗,加上铸造企业,全面消耗1.6亿吨左右的废钢。而我国现在一年的废钢产生量大约1.6亿吨左右,所以就近期来看,废钢不会过剩。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随着我国钢铁保有量和钢结构产业的优化增长,废钢产生量会逐年增长,最终必然过剩。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优特钢比例,发展电炉钢是必然趋势。电炉炼钢具有工序短、投资省、建设快、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等优势。据测算,炼钢使用1吨废钢,可以减少1.7吨精矿的消耗,比使用生铁节省60%能源、40%新水,同时可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固体排放物(含矿山部分的废石和尾矿)等绝大部分的排放。。
清除地条钢后,每年可减少进口铁矿石1.1亿吨。按照我国每年1700万吨的废钢资源增加消化,相应则可减少2700万吨矿石进口量。加上钢产量的递减趋势客观存在,进口矿石价格不可能呈上涨趋势,而是相反呈下降趋势。
去产能非最终目的“重组”实现转型升级效益方能稳步提升
钢铁业倡导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两个企业的名称组合在一起,甚至依然独自运营,而是要彻底实现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在内的业态模式和企业理念统按兼并主体的模式运转,否则难以实现兼并重组或联合重组的目的。就近来重组企业观察,能实现既“并”又“组”,重组后企业从经营产品到经营资本,再到经营企业,效益1+1大于2,这才是重组的关键所在。
产能过剩是钢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去产能是也是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在发展中做好创新,求异图变才能杜绝这个过程的再现。就目前存在的30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中,未来能开百年老店实现持续发展的比例不及一半,在同样的竞争机制下,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做好企业布局规划,运行创新转型机制,才能在立于不败之地。
从目前发展看,2016年至2018年或属于钢铁行业的“暖冬”,各钢铁行业争取在这次的行业洗牌转型中抓住机遇,把自己做实,把资产做实,把基础做实,把管理做实,把杠杆减下来,降低潜在风险,控制产能过剩,为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尽快迎接属于自己企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