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国企老总:办磁卡盈利5600万
2014-10-06 14:57:49 来源:汉网

图为:6年知青生涯,让叶永锋在艰难中磨砺性格

图为:6年知青生涯,让叶永锋在艰难中磨砺性格

来源:楚天金报 记者雷巍巍

生于1949,“上山下乡”是绕不开的话题,叶永锋也不例外。6年知青生涯,让他在艰难中磨砺性格,终于出类拔萃,成为当年全县唯一一名大学生。从刚出校门就参与研发产品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用了5年时间;从36岁当常务副厂长,到带领一个贫困的国有老厂走出困境,实现固定资产增长近20倍,他花了9年。领命高新企业从零起步,到实现产值5600万元,他仅用了5年时间……

力挽狂澜,屡创奇迹。回首曾经的辉煌,叶永锋显得十分平静,他说:“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发展大环境,是我们碰上了好时代。”

6年磨砺

成为全县唯一的大学生

1967年,从武汉市第42中毕业的叶永锋,被下放到随州市均川镇团结公社,成为一名下乡知青。一年后,许多同伴即被召唤回城。而在那个讲究出身成分的年代里,叶永锋不得不继续留守农村“劳动改造”,这一留就是5年。

在叶永锋的记忆中,知青生活十分清苦。当时,他被分配到一个位于深山老林的茶厂里工作,距离最近的人家至少有三里路。“过年是孤身一人,喝点酒,却越喝越凄凉。”当时的一幕幕,叶永锋至今印象深刻。“我真正的劳动时间其实只有一年,剩余5年都在搞宣传工作。”能写会画的叶永锋很快在当时农村宣传阵地找到一席之地,他的美术作品还在当地巡回展览一年多。为了搞好这次展览,叶永锋提前准备了一年半。白天采访农民,将百姓的故事写成稿件,再绘成图画,最终积累了近200幅作品。除此之外,叶永锋发稿180多篇,稿件还屡屡见诸《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等党报报端。

1973年,24岁的叶永锋因工作出色,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推荐进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机械制造系学习。当年,他是该县唯一的大学生。“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上大学。”叶永锋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上学期间“三点一线”,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5年打拼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7年,叶永锋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黄石市锻压机床厂工作。经历过知青时代的磨练,叶永锋深知工作机会的来之不易。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很快在工作实践中收获回报。

叶永锋参与设计铸造的“卡腰式化铁炉”,能在炼铁过程中,有效提高铁水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了减轻合金破碎过程中的繁琐工序,叶永锋参与设计制造出“鳄式破碎机”同样在业内得到广泛推广,还获得“黄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手握国家科技进步大奖,叶永锋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1984年,叶永锋被调入黄石市机械工业局科技科工作,从国企职工变身为一名公务员。

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叶永锋却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原来上班总提前半小时到,中午从来不午休,自觉工作也不用指挥。”叶永锋对相对清闲的机关岗位工作感到十分不适应,他愈发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思量再三,叶永锋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主动放弃相对清闲的公务员工作,要求调到一线岗位。

[page]

37岁担任厂长

老机械厂固定资产增长近20倍

1985年,年仅36岁的叶永锋被调至黄石市起重机械总厂,担任常务副厂长。一年后,担任厂长一职。

其实,接手这个国有老厂所遇到的困难,远超过叶永锋的想象。当时该厂固定资产仅80万元,除了400多名在职员工外,还有100多位退休工人。由于该厂隶属黄石市民政局,职工中还有多名残疾人。除了眼前的困难,另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他的面前,机械厂技术设备落后,产能有限,濒临倒闭。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叶永锋果断决定将机械厂由市内迁往郊区,除了满足起重设备的正常生产外,他还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开发新产品。结合市场需求,输送设备“智能电轨小车”应运而生。据叶永锋介绍,由单片机电脑控制的“智能电轨小车”被广泛运用于汽车涂装线和烟厂加料系统,成为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

短短3年时间,机械厂扭亏为盈,当年盈利180余万元。一时间,湖北省经济效益先进单位、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接踵而来。在此期间,善于总结经验的叶永锋还与人合写了《设备现代管理》和《机械工业经济学》等两本著作。

此后,黄石市起重机械总厂一路平稳发展。到1994年叶永锋离开时,该厂固定资产已达到1500万元,是9年前的近20倍。

领命高新产业

将中外合资公司引进黄石

1994年,对叶永锋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黄石市将上马磁卡(银行卡)生产项目,正在全国物色项目经理人选。“年龄40岁上下、大学毕业、任企业一把手超过5年、能适应高新产业。”时过20年,叶永锋对当时的要求仍记忆深刻。

当时,有领导认为叶永锋是该职位的不二人选,找到他。让这位领导没想到的是,一向敢闯敢试的叶永锋满口应承下来,并担任项目组副组长。“当时,国内用银行卡的人很少,而在国外一人都有好几张银行卡。”叶永锋看准国内银行卡市场前景巨大,但苦于没有生产技术,他想到了走中外合资之路。然而,生产银行卡不同于一般的机械制造,需要中央相关部门的审批认证手续。审批能否通过?叶永锋在心中不停地问自己,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好远赴北京,亲自上门跑办手续。“比我想象中的更难!”为了办成此事,叶永锋甚至骑着一辆自行车,跑到一位领导家中恳求办理审批手续。

叶永锋的努力没有白费,相关部门专程组织各大银行召开了一次论证会。“这是该部门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为一个企业举办论证会。”叶永锋自豪地说。此后,听说黄石要办磁卡厂,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多国外企纷至沓来,寻求合作。1995年4月,项目部与加拿大一公司谈判成功,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当年5月18日,磁卡生产项目在黄石动工,“边设计施工,边引进设备安装”,10月18日正式投产,第一年就收支平衡,第二年盈利800多万元,第三年盈利2400多万元,5年后盈利已达5600万元,创造了又一个令人惊讶的奇迹。叶永锋自豪地介绍,常用的牡丹卡、长城卡、金穗卡等银行卡,以及手机充值卡都产自他们单位。“如果不是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我个人能力再大也无法发挥出来。”叶永锋常说,“个人的成功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不管在何时,我们都要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与时俱进,要创新。”2008年,叶永锋从黄石捷德万达金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潜心投入国画、书法、摄影等业余爱好当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