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熊远著:我国首位养猪学院士的传奇人生
2017-02-02 21:47:20 来源:汉网

人物名片:

\

熊远著,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动物遗传育种学家,我国养猪学界的第一位院士。是我国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熊远著院士以“湖北白猪”为母本,优选出高瘦肉率的瘦肉型商品猪——杜湖猪,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他由此被尊称为“养猪学界的袁隆平”。

他主持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1年开始,湖北连续举办16届种猪拍卖会,2016年湖北种猪拍卖会成功升级为中国武汉种猪拍卖会,成功搭建了产学研和人才交流的平台,为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40余篇,主编专著4部。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熊远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30日23时30分在武昌逝世,享年87岁。他的辞世,犹如巨星殒落,是我国畜牧业和畜牧学科发展的重大损失。

\

汉网消息(刘晓玲 东方)熊远著院士走了。他的生命定格在2017年1月30日23时30分,享年87岁。

当农历正月初四的凌晨来临之时,武昌狮子山下,华中农业大学师生们还沉浸在春节祥和的节日里,大家都不愿意相信,熊远著老师已经在天堂悄然安息了。今年的气候别样寻常,这个冬季并不寒冷,熊远著老师却离我们而去。正值他畜牧事业春天的时节,身边的人难以相信他已经走了。

在黎明的曙光中,城市醒了,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而我们从未感觉到熊远著老先生离开过我们,是的,熊远著老先生的点点滴滴,永远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因为我们知道,熊远著老先生从未离开过我们,他一直生活在我们心灵深处最安静的角落。

熊远著老先生仿佛没有走。他足下的科学印记后人清晰可见,他胸中的畜牧科技宏图已然成了现实,还有很多畜牧科技攻坚和高峰,待他的学生来完成,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正被口口相传。

对于一个晚辈来说,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师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贤者,是可以终生托付的好朋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是一位慈爱严厉的导师,遇到这样的良师益友,何其幸运,得老天眷顾,我们曾经拥有这样的幸运,可是如今,我们又是如此的不幸,不得不跟他说再见了……我们仿佛看到了,熊远著老先生带领着他的团队永远站在畜牧科学的高峰上。

\

湖北卫视记者刘晓玲采访熊远著

民国“探花”弃文从畜的抉择

1930年7月,熊远著出生在大巴山与武当山之间的鄂西北山区——竹山县。熊家在当地属于书香世家,父亲熊小石在私塾谋得一职。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熊远著对中国文学、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他阅读了大量的古文、诗赋和史书。一度,文学成了他的精神食粮。

1945年,在报考高中的1000多名考生中,熊远著以总分第3名的成绩顺利地考入了省立郧阳中学,成了当地的“探花”。

虽背离故土、环境生疏,但熊远著一直坚守求学理想。在老师的教导下,他好学上进,勤奋学习,常常是同学们早已进入了梦乡,而他还在煤油灯下挑灯夜读。

1950年,年轻的熊远著凭着坚实的基础,先后参加了多所高校的入学考试并均被录取。基于兴趣、爱好的考虑,他最后选择到华中农学院学习。

进校之初,他先后选择了植物保护、园艺、森林、兽医等专业试读。但真正改变熊远著人生的是一次偶然的学习观摩。

那就是在华中农学院,第四野战军兽医处请日本学者所作的手术表演,以作借鉴。看了表演之后的熊远著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被手术者的学识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艺所折服,他说,正是从那时开始,自己坚定了学习畜牧兽医的决心。

正当他踌躇满志开始兽医专业的学习时,一场久治不愈的“五更痢”,迫使他不得不休学。

1955年,熊远著病愈返校。但由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兽医专业被调配到其他高校。这时的熊远著面临重新选择专业的“十字路口”,心里“惦记”那次观摩手术,他毅然选择了与兽医专业相近的畜牧专业。

年轻的熊远著在学习上有用不完的劲,他时刻以“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来鞭策自己,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以外,他还自学了达马克的《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孟德尔的《遗传学》以及J.汉蒙的《农畜繁育生长和遗传》、J.F.拉斯里的《家畜改良遗传学》、W.B.马瑟尔的《数量遗传学原理》……

多次因病中断学业的熊远著,直到1959年秋才从畜牧专业毕业,毕业留校后的熊远著被安排到畜牧场工作。畜牧场工作固然艰苦,但他接触了畜牧场各种家畜、家禽的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方面实际情况,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不久,学校派他参加在湖南望岳召开的“万头猪场”现场研讨会,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种猪选育生涯。

\

熊远著与陈焕春等合影

他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畜牧事业

熊远著院士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973”、国家科技攻关、“863”“948”等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40余篇,主编专著4部。

60年代初,他对我国特别是湖北地方猪种资源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提出了湖北省地方猪种的类型划分、分布与改良区划。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加全国猪种资源调查,任《中国猪品种志》编委;主持湖北省重点项目“湖北白猪选育研究”课题,培育出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Ⅲ、Ⅳ系),198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70年代末,针对我国供港活猪品质差,在港澳出现的市场危机,他提出了供港活猪品质改良的技改方案,被国家外经贸部和农业部采纳并实施,10余次引进世界名优瘦肉型猪种资源,规划建立了核心育种群,并组织开展种猪测定,提高了亲本品种的纯度和质量,同时规划建立了70多个供港活猪基地;80年代初主持筛选的杂优“杜湖猪”以肉质好、瘦肉率高畅销港澳,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0年代组建猪的资源家系,开展了猪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研究。构建了猪1、2、3、4、6和7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39个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定位了猪肌内脂肪、瘦肉率和日增重等多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分离了FLH3等4个与肌肉生长、肉质性状与脂肪代谢及繁殖性状有关的新基因和7个新分子标记,为开展猪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1985年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武汉);先后主持建立了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校内创建了1.5万头规模的育种试验猪场,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

熊远著作报告

最爱是猪:把小猪哼声当美妙音乐

体型魁梧、不苟言笑的熊远著待人随和、温文尔雅,他博览群书、兴趣多元。

年轻的时候,熊远著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使得。他还精通诗词,他总能在上课和演讲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令人叹服。

学生时代,他曾是湖北省大学生篮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他常常在后卫的位置上,趁人不备带球上篮得分;他喜欢跳舞、歌咏和游泳,在1000米、200米、400米的游泳比赛中,他屡有斩获;他还是《长江日报》的前身——《大刚报》的特约记者,课余时间,常常参与学生会学习部、校报通讯员的工作,做起了“校园记者”。

熊远著爱读书、勤读书,他涉猎广泛,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治世济民《资世通鉴》、四大名著及俄国诗人普希金、德国诗人海涅的作品都是他爱不释手的课外读物。

即便工作以后,虽然闲暇时间少了,熊远著还是会抽空看看诗赋、散文。他说,读点“闲书”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活跃一个人的思想。

他时常用“学然后知不足”来警示自己。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自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需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对自己是这样,对学生,也许受自己学生时代读书习惯的影响,熊远著更是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要勤思考,不要死啃书本。他常说,没有设计方案的科研是不会有成果的,没有目标的学习同样也是不会有成效的。

他常用“敏而好学”“行成于思”与学生共勉。他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出色的研究思想和理论基础,就不可能制定出完备的研究方案;有了正确的研究方案,如果没有娴熟的操作技巧,再好的研究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对于“后学”,熊远著有一套自成的“理论”。对到岗的新教师,他总是首先安排他们到生产、科研第一线,了解、熟悉研究对象,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同样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品德培养,不容许工作中的马虎、随意和懒散现象。他常说,搞科研,不仅要不怕吃苦,更有奉献精神和团队作战思想。他认为搞现代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动物遗传育种的科学研究,只有团队作战,吃苦奉献,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但种种兴趣爱好与思想观念,都比不过养猪的乐趣。“每天走进猪棚,我的心情就特别好。”他笑着说,猪棚里小猪的哼哼声,在他听来就是美妙的音乐。

熊远著爱猪,早已名声在外。他常在猪棚里,抱起一些小猪崽爱不释手。见此情景,同事们常常忍俊不禁。他还将饲养小猪的猪舍戏称为“幼儿园”。“这些猪可是他心头的宝贝疙瘩。”回忆他的同事都这样说。

即便到了晚年,熊远著仍常常走进猪棚、走进农舍、走到种猪拍卖现场,关心畜牧、兽医产业和学科的发展。

\

种猪拍卖会现场

时常倒在猪场的床上就睡着了

熊远著因疾病几度休学,29岁从原华中农学院毕业,53岁评为副教授,56岁完成平生第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并成为教授。

毕业后熊远著留校任教。他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忙碌着种猪资源的调查。在近20年里,他走遍了全省66个县市的村村寨寨,并到临近省份及海南、东北、西北各地调查,足迹踏遍各种村落的猪舍。

白天,熊远著蹲在农家的圈舍里测量猪的长、高及胸围,在田间地头向农家询问猪的来源及饲养经验等,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整理调查资料。最终,他与其他学者一道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完整也是惟一的一部《中国猪品种志》。

这段磨砺让熊远著终生难忘,更为他后来开展猪种选育与改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熊远著说,这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学。

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洗礼,熊远著开始了他厚积薄发的科研生涯。此时他已年近半百。

上世纪70年代,香港人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更想吃瘦肉。可内地运过去的猪肉犹如“丹顶鹤”,只有上面一点红的瘦肉,剩下的全是白白的肥肉,一时在香港市场上少人问津。

而此时香港几乎是内地换取外汇的惟一市场,生猪则是内地换取外汇的主要商品。

一个夏夜,熊远著和同事坐在竹床上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搞瘦肉猪有什么难的,我们也能搞!”

领导说,“那好,给你最好的条件,看你能不能把中国的瘦肉猪搞出来?”

后来,领导给了熊远著1400元,还建了一栋茅草猪舍。就此熊远著与同事开始了培育中国瘦肉猪的艰难历程。

为了育种,熊远著与同事养了一栋猪舍的母猪和小猪。每天早上,熊远著要去南湖机场附近打湖草,回来煮熟,再加点饲料喂给猪吃。

这样的猪食,熊远著每天要挑十几担,一天工作下来,他时常顾不上洗澡,倒在猪场的床上就睡着了。

当时他的家在汉口,到华农的交通极不方便。为了育种,熊远著很少回家,几乎在猪场里待了16个年头。选育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70年代末,大多数的中国人连肥肉都吃不上,对熊远著培育瘦肉猪这一超前举动,一些人支持,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1986年,熊远著与他的研究集体终于成功培育出我国自己选育的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1988年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同时,熊远著又与同事一起,利用“湖北白猪”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后,优选出高瘦肉率的瘦肉型商品猪——杜湖猪,并获得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时,熊远著已经58岁了。

“杜湖猪”运抵香港后,一度引起轰动,湖北也因有杜湖猪和东风车而在香港名噪一时。

正在大家频频举杯庆祝这一成果时,同事们却发现熊远著失踪了。后来,还是在桌子底下找到了他。这位非常注重形象的科学家,高兴得喝醉了……

\

祖国处处留下畜牧桃李园

熊远著先后引进世界名优猪种,在全国规划建立8个瘦肉型猪核心育种场和70余个生产基地,使我国出口商品猪良级率由15.52%上升到90%以上,累计创汇3.6亿美元。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的“瘦肉猪”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年产百万头商品瘦肉猪的生产规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他由此被尊称为“养猪学界的袁隆平”。

熊远著和他的团队并未在成功面前止步。

他主持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他带领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的猪氟烷测验、生化遗传标记研究及其单倍型推断鉴别猪应激敏感基因的基础上,提出了RYR1基因多重效应的利用途径与方法。

1990年初,他组建了猪资源家系,开展了猪的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研究;构建了猪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分离了40余个与肌肉生长、肉质、脂肪代谢、繁殖密切相关的新基因和分子标记,为我国开展猪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1999年,69岁的熊远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执著的事业追求与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养猪学界的第一位院士。

在他看来,猪育种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坚守。他带领团队,跟踪世界猪育种研究前沿开展攻关,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猪育种辛苦万千,但艰辛的付出终有回报。

据不完全统计,由熊远著主持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DIV系优良种猪示范推广分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DIV1系持续选育与配套利用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畜牧人不会忘记,熊远著严谨、执着的治学精神,带领团队跟踪世界猪育种研究前沿开展攻关,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他先后培养了博士生70余人、硕士50余人、博士后2人,大多成长为我国科研院所的主要学术骨干,部分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养猪学专家。

畜牧人永远铭记,四十余年来,熊远著凭借坚实的理论功底,潜心研究,执著敢为的精神,在实践中大胆突破,精心设计,培育出我国高效优质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种及其新品系,为我国畜牧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