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2019:亚洲经济新格局与全球治理创新路径

那年春天,博鳌的海风特别温柔

我还记得2019年3月站在博鳌海边时的感受,海风带着咸咸的味道,吹在脸上特别舒服。那会儿我刚从北京飞过来,穿着西装走在沙滩上总觉得怪别扭的。不过说来也巧,就是在这个看似不太正式的场合,我听到了很多关于亚洲经济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

亚洲人自己的声音

那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赶着去听开幕式。会场里坐满了来自各国的代表,大家虽然肤色不同,但眼睛里都闪着相似的光。我记得有位泰国企业家说,亚洲国家就像一家人,虽然偶尔会拌嘴,但关键时刻总是互相扶持。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邻居家包了饺子总会给我们送一碗,那种温暖的感觉特别真实。

其实我觉得亚洲经济就像我们小区的菜市场,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制造业像卖蔬菜的老王,物美价廉;日本的精密仪器像隔壁李阿姨的针线活,细致入微;印度的IT产业就像新来的年轻摊主,总有些新奇点子。博鳌论坛就是给这些摊主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知道隔壁在卖什么,能不能合作搞个促销活动。

那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下午

下午的分论坛特别有意思,我本来想去听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结果走错会场,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议。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缘分吧。有位越南的女企业家分享了她开咖啡厂的故事,她说最开始只是为了帮村里的咖啡农找销路,现在居然把咖啡卖到了欧洲。她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让我想起我表妹第一次创业时的样子。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其实全球治理创新就跟我们小区成立业委会差不多。刚开始大家都各顾各的,后来发现楼道灯坏了没人修,垃圾没人清,这才意识到要坐下来好好商量。博鳌论坛就像是给全世界各个"小区"提供的会议室,让大家能心平气和地聊聊怎么把地球这个"大家"管理得更好。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天晚上我在酒店餐厅吃饭,邻桌坐了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边吃边讨论着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来参加青年领袖论坛的。其中一个印度小哥说,创新就像煮咖喱,火候太急会糊,太慢又没味道。这话说得真有意思,让我想起我妈常说的"慢工出细活"。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全球经济就像我儿子的乐高积木,既要把现有的模块用好,又要不断开发新零件。博鳌论坛就是在教大家怎么玩转这套积木,既要搭得稳,又要搭出新花样。记得有个专家说,创新不是非要发明什么新东西,有时候把旧的东西重新组合也能产生奇妙的效果。这让我想到昨天把我家旧毛衣拆了重新织成围巾,邻居都说好看。

那些温暖的偶遇

在论坛的最后一天,我遇到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老先生。他说他每年都来博鳌,就像候鸟迁徙一样准时。我们坐在海边的露天咖啡厅聊天,他说看着博鳌论坛这些年的变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这话让我特别感动,因为我也常常看着我家那小子从蹒跚学步到现在能跑能跳,那种欣慰的感觉确实很相似。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论坛期间我还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泰语和韩语。不是因为参加了语言课程,而是在餐厅排队时跟其他代表现学的。这种随性的交流反而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虽然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样的。

未来就在我们手中

离开博鳌那天,我在机场遇到一群来自新加坡的学生。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在论坛上的见闻,有个女孩说她要回去研究怎么用人工智能帮助残障人士。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突然觉得特别安心。这些年轻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亚洲经济交给他们,准没错。

现在回想起来,博鳌论坛2019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经济发展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每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就像我老婆常说的,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但也不能光算计。国家之间相处也是这样,既要考虑自身利益,也要顾及他人感受。这种平衡的智慧,或许就是博鳌论坛想要传达给世界的吧。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每个国家都能像好邻居那样相处,你帮我修修水管,我帮你照看孩子,这个世界该多美好啊。博鳌论坛就像是个大型的邻里交流会,让大家都成为好邻居。虽然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