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那场春天的约会
记得去年三月我坐在电脑前看博鳌论坛直播,窗外桃花正开得热闹。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居然在那些西装革履的嘉宾发言里,听出了我们小区门口煎饼摊王大爷的影子。王大爷总说,他摊煎饼的秘诀就是要让面糊均匀流动,这不就跟亚洲经济要均衡发展一个道理嘛。
那些让我眼前一亮的瞬间
论坛上有位新加坡代表讲了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他说他们国家现在搞智慧城市,连收垃圾都用了AI技术。这让我想起前两天我们小区还在为垃圾分类吵架,突然就觉得,原来每个国家都在摸索中前进啊。不过话说回来,亚洲这些国家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的邻居,有的爱存钱,有的爱创新,但大家都在努力把日子过好。
我特别喜欢听那些企业家讲他们在东南亚开工厂的经历。有个做手机配件的老板说,他在越南的工厂里,当地工人现在都能用中文说“质量第一”了。这种细节特别打动我,比那些干巴巴的数据有意思多了。
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
说到这个我就来劲,现在连我七十岁的老妈都会用手机买菜了。论坛上提到印尼有个叫Go-Jek的软件,最开始就是个摩托车打车软件,现在居然能叫按摩师上门,还能买日用品。这种发展速度,简直比我侄子玩的那个“吃鸡”游戏更新版本还快。
不过话说回来,科技发展太快也有烦恼。我表弟在东莞的工厂就遇到这个问题,机器换人之后,原来的工人要重新学技术。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总得摔几跤才能学会。现在整个亚洲都在学骑这辆叫“数字化转型”的新自行车,摔跤在所难免,但总要往前骑不是?
普通人的小确幸
论坛上那些高大上的话题,最后不都落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嘛。我邻居家闺女去年去了泰国留学,学费比去欧美便宜一半还多。这种教育资源的流动,不就是亚洲经济融合带来的实惠吗?
前两天我去超市,发现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比去年便宜了二十多块钱。售货员说这是因为关税降低了,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在博鳌论坛上听到的“降低贸易壁垒”这个词。原来这些政策最后都变成我们餐桌上的实惠了啊。
绿色发展的那些事儿
说到环境问题,我最有感触。去年北京雾霾天明显少了,论坛上也有代表提到中国在减排方面的努力。这让我想起我们单位楼下新装的充电桩,现在开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不就是进步嘛。
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听到日本代表讲他们怎么在城市里搞垂直绿化。把大楼变成森林这个主意太酷了,要是真能实现,以后我们上班就像在森林公园里散步一样。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遥远,但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未来的路还长
看着论坛上那些年轻创业者的面孔,我突然觉得亚洲经济的未来特别值得期待。他们谈论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讨论四驱车那么兴奋。这种朝气蓬勃的感觉,比任何经济数据都更能打动人心。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论坛结束那天,主持人说要把博鳌精神带回家。其实我觉得吧,所谓博鳌精神,就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那份信心。就像我每天早上去买煎饼时,王大爷总是乐呵呵地说“今天的面糊调得特别好”。
亚洲经济这条路还长,但只要我们像王大爷调面糊那样用心,像年轻人追新科技那样热情,像老妈妈学用手机那样不怕困难,这条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