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7日报道 德媒称,德国产婴幼儿奶粉多年来一直被中国家长追捧,尤其是美乐宝(milupa)公司的爱他美(Aptamil)系列产品。然而,德国质量检测机构ko-Test的最新结果,给爱他美带来了沉重一击。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2月16日报道,由于中国国产婴儿奶粉不断出现质量问题,几年来,德国产婴儿奶粉成为许多中国家长的首选。尤其是美乐宝(milupa)公司的爱他美(Aptamil)系列婴幼儿奶粉最受欢迎。此外,德国HiPP(喜宝)奶粉也很受中国家长们的信赖。但由于相关奶粉制造企业的销售策略,包括爱他美在内的许多奶粉产品长时间无法在中国通过官方渠道出售。所以,中国家长们就不得不求助于愈加强大的海外"代购大军",不惜支付比德国市场零售价高出三四倍的价格购买德国原装的婴儿奶粉。
中国家长之所以甘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一方面是因为对"德国制造"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包括爱他美在内的奶粉产品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品牌和质量形象。在一系列关于"德国孩子的奶粉被中国人买光了"的报道中,所涉及的大多也都是美乐宝公司的爱他美系列产品。然而,最近德国从事消费品质量检测的ko-Test杂志对德国市场上的婴儿奶粉产品进行了一次评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总体上来说"非常糟糕"
该杂志用德国中学的评分标准对14款德国市面上的婴儿奶粉进行了评测。评分结果分6个等级,分别是1分(非常好)、2分(好)、3分(满意)、4分(及格)、5分(不及格)、6分(明显缺陷)。ko-Test杂志表示,评测结果总体上来说"非常糟糕"。只有两款产品得到了2分。另外有4款产品质量完全不及格,6款产品刚刚及格。有些问题在以前的评测中就已经出现过,有些问题则是新的:包括有害油脂、氯酸盐残留、细菌污染及产品包装标注上的缺陷。
评测结果指出,在美乐宝公司两款奶粉(爱他美蓝罐初生婴儿1段奶粉Aptamil mit Pronutra和Milupa Milumil 1段奶粉)中均发现了高含量的氯酸盐,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制定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ko-Test杂志分析称,氯酸盐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而高氯酸盐则是污染物,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水、鸡蛋、牛奶和鱼肉都有可能受到该物质污染。氯化的洗涤和工艺废水也是这些污染物进入产品的原因。在婴幼儿奶粉方面,动物饲料中残留的高氯酸盐可以进入牛奶。此外,挤奶厂和牛奶加工厂中使用的含氯清洁剂也是污染源。
氯酸盐到底有多危险?
该杂志还列举了氯酸盐对肌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指出:不管是高氯酸盐还是氯酸盐,都会阻碍甲状腺吸收碘。根据摄入量的不同,不排除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障碍的人群、缺碘患者、孕妇和儿童。尤其儿童,在幼儿时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对于其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氯酸盐还能破坏红血球,从而影响血液运输氧气的功能。
因此,ko-Test"迫切要求"奶粉厂商降低产品中的氯酸盐含量。此外,有害油脂也是此次评测的另一个关注重点。结果显示,平均来看,添加脂肪和油脂成分的情况有所改善。在雀巢、米拉山(Milasan)、美乐宝的爱他美白金版和喜宝Bio Combiotik Bio初生婴儿1段奶粉中都只检出了有害油脂极少量痕迹,但在其他的10款产品中含量仍是过高。
另外,婴儿奶粉厂商"不光彩的广告语"也是评测者眼中的一大问题。相关报告指出,宣称工业生产的婴儿奶粉和母乳一样好甚至比母乳更好的广告,可能导致母亲们放弃母乳喂养,是多国法律所禁止的。该报告援引德国食品化学专家事务委员会(ALS)举例称,类似"以母乳为榜样"或者"以自然为榜样"等广告用语是无法接受的。
美乐宝(milupa)公司的回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评测的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备受中国家长信赖的爱他美系列产品表现糟糕。在前4名有机产品中,没有爱他美产品。而在母乳替代产品的排名中,刚刚推出市场不久,价格相对较高的爱他美白金版奶粉排名第三,综合评分为3分。排名第一的是Milasan婴幼儿1段奶粉,拿到了此次评测中的综合最高分--2分。而其德国市场零售价格仅为爱他美白金版奶粉的四分之一。而到目前为止,非常受中国家长欢迎,也是大部分德国超市"限购"对象的爱他美蓝罐初生婴儿1段奶粉和Milupa Milumil 1段奶粉均遭遇毁灭性打击,分别被评以5分和6分。
对此,美乐宝(milupa)公司向德国之声表示,该公司"无法理解ko-Test杂志的评测结果"。该公司认为,相关评测没有顾及产品的整体质量,而只选出了几个侧重点。ko-Test在美乐宝公司产品中测量出的氯酸盐含量"对人体健康无害"。另外一家"独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公司产品的氯酸盐含量并没有ko-Test的评测结果中体现的那样高。此外,美乐宝公司强调,ko-Test杂志评测结果中记录的该公司产品氯酸盐含量仍然"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氯酸盐含量的规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爱他美奶粉
[page]【延伸阅读】中国人是否真的在全球抢购洋奶粉?
中新网2月15日电 要谈中国人是否“抢购洋奶粉”,不能仅看新闻报道,还要加以分析。根据欧睿全球市场信息数据库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球婴幼儿奶粉市场整体增长12%,其中,以中国市场增长最快高达22%,并保持多年稳步增长,2014年增长率为21%,而欧洲和美国市场近五年的增长速度则非常缓慢,东欧和北美的婴幼儿奶粉在13年到14年增长率甚至仅为负数。
一方面,欧洲国家人口零增长,有些国家甚至负增长,根本没有足够的“婴儿”来吃掉他们的奶粉;另一方面,欧盟将在今年也就是2015年取消牛奶生产的配额限制。这说明大量欧洲奶粉没有市场出口,必须抢占中国市场。
就从上面的数据来说,国外的奶粉市场本来就比较小,存货有限,而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游客一去购买,立刻造成了需求压力,这样的“抢购”,和个别媒体渲染的“抢购”,真的不是一回事。那么在欧洲奶粉市场发展缓慢,急需中国消费者为其“托市”的情况下,为什么西方媒体频频报道似是而非的“中国游客抢光洋奶粉”的消息,这非常耐人寻味。消费者群众应注意切勿盲从不实信息,一味追求国外品牌。而也有人认为,国外媒体这样渲染“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不排除利用舆论工具在中国市场多份一杯羹的可能。而也有人认为,国外媒体这样渲染“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不排除利用舆论工具在中国市场多分一杯羹的可能。
洋奶粉是否都适合中国人体质?
还有一个常被大家忽视的事情——所谓婴儿配方奶粉,重在“配方”二字。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不同,洋奶粉的配方未必适合中国宝宝。
比如欧美的配方奶粉,因为欧美母乳喂养率在90%以上,婴儿配方奶粉只是作为母乳不够时的补充。欧洲人饮食习惯中动物食品更多,欧洲的母亲通过膳食摄取的钙、铁、锌相对充足,能够通过母乳传递给孩子,因此在微量元素添加上要求不高,其微量元素的含量达不到中国的国家标准,其中钙、铁、锌尤为突出。
再如日本奶粉,日本临海,食物多为海鲜,海鲜中含有丰富的锌,所以日本原装奶粉的含锌量极少或根本不含。但对于中国宝宝来说,锌的摄取却非常重要;。
中国的国家标准规定,每100克奶粉中应含锌2.5~7.0毫克,但对欧洲奶粉进行检测时发现,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某欧洲品牌原装奶粉100克含铁仅为0.8毫克。而美国奶粉在蛋白质、脂肪以及含糖量上全部是按照标准的最上限进行添加的,因此很多孩子喝了美国奶粉后容易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还是喝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国产奶粉最妥当。
中外奶粉企业生产水平是否存在差距?
要讨论中外奶粉企业的生产水平是否存在差距,要从奶粉生产的几个角度来看:奶源、标准和技术设备。
从奶源来看,我国生鲜乳国标规定蛋白质不低于2.8克/毫升,而在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度的国标中,没有蛋白质指标。
从奶粉的生产标准来看,国家食药监总局2013年底发布的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业界称为“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标准”。据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各部门出台的第十二部针对奶粉质量安全的“紧箍咒”。 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原辅料把关、配方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等9方面进行重新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政府相关部门的抽查来看,我国规定对婴幼儿奶粉企业所用的原料抽检率不低于15%、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每周抽查一次、技术监督部门派驻企业进行监管等,力度之大、频率之高,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另外,由于国外奶粉企业的市场发展缓慢造成技术老化,国外奶粉企业经常从国内奶粉企业“挖角”技术人员,这在业内已经不是新闻。
洋奶粉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好?
洋奶粉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好,还要靠数据来说话。
统计显示,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不合格进境乳制品名单中,共有430批次乳制品检测不合格。其中洋奶粉是重灾区,法国“法瑞康”婴儿配方奶粉、德国的“贝贝善”幼儿配方奶粉3段、德国“乐爱朵”配方奶粉、新西兰“爱恩思”婴儿配方奶粉、波兰“贝倍妙”等进口奶粉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洋奶粉。
根据德国国内的报道,德国质检机构检测了14种德国奶粉的Proe和一1段产品(Pre和1段为刚出生婴儿到6个月所实用的奶粉),某个德国大牌居然不及格。
屏蔽此推广内容这些还是“正规的洋品牌”,另一方面,洋奶粉中有知名品牌,也有非正规的品牌,甚至有专门为中国市场注册的所谓“洋”品牌。后者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但他们利用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不了解和盲目信任,将自己宣传为一线品牌、顶级品牌,甚至以次充好,加大了消费者的风险。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的新闻为什么一连几年一再出现,让人疑惑。2013年,香港某报曾经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进行中外对比,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报道中国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后来证明是“乌龙”,后被国内有关部门调查质疑、澄清证实后,发现背后隐隐有国外利益集团操控的身影。“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的新闻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值得思考。
因此可见,购买奶粉不能光看姓“洋”姓“中”,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服务和信誉。国家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严推出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从生产到监管,远比国外严格。中国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条件等,选择质量品牌信得过的国产产品。
(2015-02-15 11:00:18)
[page]【延伸阅读】台媒:为防中国人抢购 德国超市将奶粉上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奶粉被上锁(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消息网2月12日报道 台媒称,自从大陆爆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国人开始四处抢购奶粉,香港、台湾相继成为目标,现在连远在欧洲的德国也无法幸免,德国媒体甚至以“中国人把德国的奶粉喝光了”标题形容这些行径,德国超市为了避免当地婴儿没奶喝的窘境,索性将奶粉全上防盗扣,还用中文写道“没有奶粉卖”。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2月11日报道,近年来许多大陆人喜爱购买其他地区生产的奶粉,不少旅居海外的人也在网路上做起代购服务,最近又正值农历年将近,自用加上送礼需求量激增,购买量过于庞大,已经严重压缩到当地人的需求,逼得商家只能把奶粉上锁,并用中文注明“没有奶粉卖”。
其实这并不是德国第一次以这种方法保护当地婴儿的食物来源,之前法兰克福各大超市的奶粉也曾出现断货现象,大都是因为年关将近许多中国人争相抢购奶粉寄回家乡囤货,超市业者只好限定消费者一次仅能购买3罐奶粉。
但这样的规定,也让不少中国大妈痛批,“根本是歧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用中文注明“没有奶粉卖”(图片来源网络)
(2015-02-12 10:17:00)
[page]【延伸阅读】春节出境游宜理性 无需抢购洋奶粉
中新网2月14日电 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户户喜庆时,然而最近一些有关“抢购洋奶粉”的新闻突然间层出不穷,一时间各种洋奶粉的消息被散布在大街小巷,诸如“中国人买光德国奶粉”等等。然而,普通消费者却搞不明白,真的如新闻报道中所说,中国人扫光了外国奶粉货架了吗?国民真的有必要疯抢洋奶粉吗?咱老百姓究竟怎么认识洋奶粉?针对这些问题以及消费者长期以来的困惑,我们通过调查和走访,做了一些盘点,希望能够帮助消费者“慧眼识奶粉”。
中国人是否真的在全球抢购洋奶粉?
要谈中国人是否“抢购洋奶粉”,不能仅看新闻报道,还要加以分析。根据欧睿全球市场信息数据库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球婴幼儿奶粉市场整体增长12%,其中,以中国市场增长最快高达22%,并保持多年稳步增长,2014年增长率为21%,而欧洲和美国市场近五年的增长速度则非常缓慢,东欧和北美的婴幼儿奶粉在13年到14年增长率甚至仅为负数。
一方面,欧洲国家人口零增长,有些国家甚至负增长,根本没有足够的“婴儿”来吃掉他们的奶粉;另一方面,欧盟将在今年也就是2015年取消牛奶生产的配额限制。这说明大量欧洲奶粉没有市场出口,必须抢占中国市场。
就从上面的数据来说,国外的奶粉市场本来就比较小,存货有限,而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游客一去购买,立刻造成了需求压力,这样的“抢购”,和个别媒体渲染的“抢购”,真的不是一回事。那么在欧洲奶粉市场发展缓慢,急需中国消费者为其“托市”的情况下,为什么西方媒体频频报道似是而非的“中国游客抢光洋奶粉”的消息,这非常耐人寻味。消费者群众应注意切勿盲从不实信息,一味追求国外品牌。而也有人认为,国外媒体这样渲染“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不排除利用舆论工具在中国市场多份一杯羹的可能。而也有人认为,国外媒体这样渲染“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不排除利用舆论工具在中国市场多分一杯羹的可能。
洋奶粉是否都适合中国人体质?
还有一个常被大家忽视的事情——所谓婴儿配方奶粉,重在“配方”二字。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不同,洋奶粉的配方未必适合中国宝宝。
比如欧美的配方奶粉,因为欧美母乳喂养率在90%以上,婴儿配方奶粉只是作为母乳不够时的补充。欧洲人饮食习惯中动物食品更多,欧洲的母亲通过膳食摄取的钙、铁、锌相对充足,能够通过母乳传递给孩子,因此在微量元素添加上要求不高,其微量元素的含量达不到中国的国家标准,其中钙、铁、锌尤为突出。
再如日本奶粉,日本临海,食物多为海鲜,海鲜中含有丰富的锌,所以日本原装奶粉的含锌量极少或根本不含。但对于中国宝宝来说,锌的摄取却非常重要;。
中国的国家标准规定,每100克奶粉中应含锌2.5~7.0毫克,但对欧洲奶粉进行检测时发现,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某欧洲品牌原装奶粉100克含铁仅为0.8毫克。而美国奶粉在蛋白质、脂肪以及含糖量上全部是按照标准的最上限进行添加的,因此很多孩子喝了美国奶粉后容易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还是喝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国产奶粉最妥当。
中外奶粉企业生产水平是否存在差距?
要讨论中外奶粉企业的生产水平是否存在差距,要从奶粉生产的几个角度来看:奶源、标准和技术设备。
从奶源来看,我国生鲜乳国标规定蛋白质不低于2.8克/毫升,而在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度的国标中,没有蛋白质指标。
从奶粉的生产标准来看,国家食药监总局2013年底发布的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业界称为“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标准”。据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各部门出台的第十二部针对奶粉质量安全的“紧箍咒”。 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原辅料把关、配方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等9方面进行重新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政府相关部门的抽查来看,我国规定对婴幼儿奶粉企业所用的原料抽检率不低于15%、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每周抽查一次、技术监督部门派驻企业进行监管等,力度之大、频率之高,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另外,由于国外奶粉企业的市场发展缓慢造成技术老化,国外奶粉企业经常从国内奶粉企业“挖角”技术人员,这在业内已经不是新闻。
洋奶粉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好?
洋奶粉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好,还要靠数据来说话。
统计显示,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不合格进境乳制品名单中,共有430批次乳制品检测不合格。其中洋奶粉是重灾区,法国“法瑞康”婴儿配方奶粉、德国的“贝贝善”幼儿配方奶粉3段、德国“乐爱朵”配方奶粉、新西兰“爱恩思”婴儿配方奶粉、波兰“贝倍妙”等进口奶粉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洋奶粉。
根据德国国内的报道,德国质检机构检测了14种德国奶粉的Proe和一1段产品(Pre和1段为刚出生婴儿到6个月所实用的奶粉),某个德国大牌居然不及格。
屏蔽此推广内容这些还是“正规的洋品牌”,另一方面,洋奶粉中有知名品牌,也有非正规的品牌,甚至有专门为中国市场注册的所谓“洋”品牌。后者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但他们利用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不了解和盲目信任,将自己宣传为一线品牌、顶级品牌,甚至以次充好,加大了消费者的风险。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的新闻为什么一连几年一再出现,让人疑惑。2013年,香港某报曾经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进行中外对比,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报道中国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后来证明是“乌龙”,后被国内有关部门调查质疑、澄清证实后,发现背后隐隐有国外利益集团操控的身影。“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的新闻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值得思考。
因此可见,购买奶粉不能光看姓“洋”姓“中”,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服务和信誉。国家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严推出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从生产到监管,远比国外严格。中国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条件等,选择质量品牌信得过的国产产品。
(2015-02-14 21:36:17)
[page]【延伸阅读】英媒:香港法官称不敢吃国产奶粉是“国耻”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英媒称,香港法官吴蕙芳6日在审理走私奶粉案件时表示,自己国家出产的奶粉,自己国民都不敢吃,是一种“国耻”。这番话在中国社交媒体成为热门话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月7日报道,吴蕙芳是香港粉岭裁判法院主任裁判官,过去几天一直在审理多宗违反香港政府限奶令而走私奶粉的案件。6日,她又先后审理了约23宗有关案件,而被告当中包括港人及内地人,年龄介乎22及74岁。
吴蕙芳在审理案件时指出,香港走私奶粉问题十分猖獗及盛行,虽然去年6月已提高刑罚,但仍无法收效。她还透露,经粉岭裁判法院处理的违反限奶令案,从2013年的2700宗增至去年的5000宗,情况“非常触目惊心”。
她首先以粤语表示,明白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并称“自己国家制造的奶粉,自己都不敢吃,真是可悲”。
她随后以普通话审判另一批被告时,再次重复有关说法,并重申“我认为是国耻”。
吴蕙芳这番话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有一位网友同意这位法官的说法:“国人对自己国家丧失信心就是种可悲。”
另一位网友说:“除了奶粉,国内似乎还有好多好多不敢吃的食物吧,岂止是悲哀两个字能概括的。”
还有网友认为:“国和人民没有耻,有的是无奈。”
不过,部分网友也表达了不同意见,其中一位网友留言说:“私设门槛限制国民购买安全的奶粉,甚至定罪,更无耻。何谈法治核心价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月3日,香港海关人员盘查一名携带超量奶粉的男子。
(2015-02-09 09:36:00)
[page]【延伸阅读】港媒:中国人又来扫货了 法兰克福超市奶粉断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超市摆放奶粉的货架空空如也。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港媒称,德国法兰克福各大超市中的婴儿奶粉近日断货,当地媒体直指“一扫而空。又来了!中国人把法兰克福婴儿们的牛奶都喝光了!”
香港《新报》2月9日援引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德国美乐宝((Milupa)奶粉成为遭抢购对象。公司发言人表示,产量已达到2013年的两倍,但仍然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报道引述专家表示,临近农历新年,德国奶粉或成为中国妈妈带回家的最好礼物,因而出现奶粉抢购潮。
法兰克福很多超市明确规定,每个顾客最多只能购买3盒奶粉。美乐宝表示,已在互联网为德国的家长们建立保障网络,确保只有在德国生活的家长们才能订购产品。超过50盒的订购要求会被婉言拒绝。
(2015-02-09 08: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