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时报 记者 施济津
原标题:下一个国家级新区在武汉?
一、“炒地图”,是中国股市中一个特殊的现象。某一新区特区获批,某一区域成为国家战略,都可能带动相关区域的板块出现一轮上涨行情。
近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获中央批复,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总数由此增加到11个。每一次国家级新区的获批,都可能带来一轮题材炒作。在成都之后,下一个国家级新区会在哪里?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分析,武汉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今年以来,国务院已连续批复5个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成都天府新区)。
设立特殊区域,实行特殊政策,实现超常规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甚至全国共同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政策经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就是这样的顶级“特殊区域”。九十年代以后,“国家级新区”接棒成为全国经济政策最为特殊和优惠的地区。
国家级新区最初仅在直辖市设置,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皆然。2011年是一个转折点,是年,国务院开始在各省设置正厅级的国家级新区,此后新区数量逐渐增加,到2014年出现“井喷”,国家级新区逐渐从顶级国家战略的落实者,变成区域性的经济发展高地。
三、从总体来看,随着国家级新区从全国性的战略布局高地,转向区域性增长极,未来“国家级新区”的数量将持续增加。
目前,西南地区(云贵川渝藏)和华东地区(沪苏浙鲁皖赣闽)是国家级新区最为密集的地区,各有3个国家级新区。如果未来各大区的国家级新区数都达到3个左右,全国将出现20个左右的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在空间分布上将比较均衡。
四、下一个“国家级新区”会在哪里?
目前来看,新设“国家级新区”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第一是城市本身的行政级别和经济地位。2014年新设的“国家级新区”全部位于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未来新设国家级新区,可能继续集中于此。15个副省级城市中,可能还会有多个城市获设国家级新区。当然,高层曾为发展海洋经济,在浙江省的地级市舟山设置国家级新区,今后出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原因,在经济总量较大、交通和战略地位比较特殊的地级市设置国家级新区,也有可能。
第二,则是从区域平衡的角度出发,目前国家级新区较少的区域,将可能是新增国家级新区的重点。华北地区(京津冀晋蒙)、东北地区(辽吉黑)、华南地区(粤桂琼)目前都仅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新增国家级新区的空间比较大。华中地区(豫鄂湘)乃至整个中部六省目前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级新区,在今年或明年有新区获批的可能性很高。
据此,智谷趋势研究中心预测,以下一些区域,都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获批国家级新区的可能。
五、成都天府新区的获批,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级新区”的设置模式已发生重大转折。“国家级新区”在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含金量也在降低。
从下表不难看出,从1990年到2012年间,国务院只设置了6个国家级新区。而今年一年,国务院就连续批复了5个国家级新区。
以往,国家级新区的设置往往反映了最高层的意志,比如高层决定开发浦东,就相应设置了上海浦东新区。而2012年以来,新设置国家级新区一般都在各省既有的“新区”基础上,各省把“新区”的名字报上来,中央觉得可以设置“国家级新区”的,就批准之,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地方政府进行的既有新区建设的既成事实的认可。
六、天府新区获批,实际上就是上述情况的典型例子。
四川省是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成都是经济和人口仅次于重庆的西部第二大城市,四川省早在2012年就提出,天府新区是“一号工程”,并一直推动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此后,甘肃省、陕西省、贵州省接连都有国家级新区获批,而成都天府新区却迟迟未能升格。这次,国务院批复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主要是出于对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一碗水端平”的考虑。
七、随着新区总量越来越多,国家级新区内部之间也会分出“三六九等”。
目前来看,2011年以来新设的国家级新区虽然部分出现领导“高配”的情况,但均没有被明确为“副省级”。未来国家不太可能批复新的副省级新区。
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三大新区将长期作为全国仅有的副省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数量的增长,不会对这三个新区的既有优势造成削弱,三大副省级新区的政治资源和政策优势仍将相当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