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本项下兑换 人民币蓄力加入SDR
2015-09-29 14:37:09 来源:新浪财经

  文/曹彤 赵然 杨丰

  ▲即使人民币满足了IMF[微博]规定的两个标准,能否被执行董事会投票通过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还需加强与美国的谈判及博弈以提高胜率。图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右)与前美国财长汉克?鲍尔森出席第7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第6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

  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之后的8年里,人民币全球交易稳步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推进初见成效。目前,中国管理当局已经公开表示并积极争取人民币被纳入SDR。IMF对人民币加入SDR持积极态度,此前已公开表示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会纳入的问题。

  2015年一季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上台阶。与过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同的是,这一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从过去的低基数高增长转化为更为稳健的增长模式。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从摸索状态转向更为清晰的战略定位,更深入的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持续政策推进,以及自贸区作为国际化试点的稳步推行,将令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走得更加坚实。

  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对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评估是这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节点,若是被成功纳入SDR,将对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意味着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的功能得到重大突破,而同时进行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推动人民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货币。

  人民币先贬后升,全年贬值幅度可控

  2015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先贬后升,最终全季度微幅升值0.04%。自2014年底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得以延续且呈扩大之势,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经济基本面趋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GDP增速低于年初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创多年低点,1月汇丰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低于50荣枯线,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此为内因;二是受欧洲央行超预期量化宽松及希腊左翼激进联盟党上台的影响,全球避险情绪迅速升温推动美元指数大幅上升,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此为外因。在内外交迫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高,至3月2日即期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升至6.2872,创下2012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

  进入3月份后,人民币贬值趋势得到遏制,开启逆势升值之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从国内基本面来看,经济开始出现企稳趋势,支撑人民币升值。在财政政策的刺激下,2月份公布的汇丰制造业PMI重回50荣枯线,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也释放利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平行下调了0.25个百分点。此外,2月份贸易顺差扩大至606.2亿美元,刷新历史新高,庞大的外贸顺差有利于对冲资本外流,缓解了人民币贬值压力。

  第二,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元指数走低间接支撑人民币走强。美联储在3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表示维持利率不变,在加息时机抉择的问题上仅删除了“耐心”一词,同时小幅下调了实际GDP增速预期、失业率预期和通胀预期。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的影响,美元指数大幅回落,对人民币汇率走强提供间接支撑。

  第三,从政治环境来看,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大受欢迎,英、法、德、意等国纷纷表态要加入亚投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扩大SDR的代表性,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在IMF即将重新评估SDR之际,此举使得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概率大大提升,为人民币升值提供助力。

  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在国内经济增速下台阶、美元大幅升值及中美利差收窄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面临贬值压力,但出现大幅贬值的概率较低,预计全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应在3%~5%区间,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足以抵御大规模热钱流出。同时我国外汇储备数量较大,结构较为稳定,能抵御大规模资本外流。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等国最大的区别在于外汇储备结构非常稳定。尤其考虑到今年经常账户顺差可能将扩大至2500亿美元以上(其中,外贸顺差5000亿美元以上),可以大体抵消资本外流,并将外汇储备推高至4万亿美元以上。

  第二,美元升值已导致全球范围的货币贬值,人民币若大幅贬值必将进一步加剧地区货币竞争性贬值,同时加剧市场贬值预期,引发更大规模资本流出,增大市场流动性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性,不利于维持国内金融体系稳定。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仍然是国家重要战略导向。IMF将于2015年10月讨论将人民币纳入SDR一篮子货币。因此,目前最优政策选择应是保持稳定、相对强势的汇率,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跨境贸易稳中有升,贸易放缓成增长障碍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至今已有10年,从最初的基础规模小、增速快,发展到现阶段的规模较大且增速较高。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下降使得人民币结算规模面临显著“天花板”。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943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1.65万亿元,同比持平,占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85%,占中国全球贸易结算总额的27%,其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额分别为14960亿元和1586亿元。

  延续2014年放缓趋势,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金额增速继续下滑。进出口总规模904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而较2014年四季度更是显著下滑超过20%。2015年全年进出口贸易增速的保持将困难重重,这一数字在2014年已降至3%的多年以来低位,今年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虽然没有因为贸易规模下滑而下滑,但却显著受制于这一“天花板”。2015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16500亿元,相较于四季度17500亿元环比减少5.7%,相较于2014年一季度16500亿元维持规模稳定。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65500亿元,相较于2013年46300亿元增长41.5%。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国际收支中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和日本、澳大利亚采用本币结算比例相当。

  总体而言,在经历了2014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的下降之后,2014年下半年开始总体结算规模和在总体贸易中占比再次显著增长,占整体贸易规模比重在3月时达到了37.5%的历史高位。与此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域不断扩大,中国已与17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人民币支付份额稳定,加入SDR在望

  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之后的8年里,人民币全球交易稳步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推进初见成效。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美元和港币,成为中国与亚太其他地区之间最主要的支付货币,今年1~3月在中国与亚太其他地区的支付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高达31%,而这一指标在2012年同期仅为7%。目前新加坡和韩国在与中国的大多数支付中均使用人民币,在马来西亚、泰国和澳大利亚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后,以上三国在与中国的交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币的比重也将大幅提高。截至当前,亚太26国中仅有9个国家在与中国的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不足10%,这一数值在2012年时则高达19个国家。

  今年2月,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使用量排名由第五位下降至第七位,位列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之后。我们认为,春节假期导致2月份工作日减少是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使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年初人民币贬值令经济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意愿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春节因素消退以及3月初以来的人民币逆势升值,3月份人民币重回第五大全球支付货币的座椅,占全球支付总额的2.03%,人民币支付价值较2月份上升了33.5%,全球全部货币同期价值上升幅度为18.9%。

  汇丰调查显示,全球外汇储备管理人士预测,2030年人民币将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2.5%,或替代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

  近期人民币加入SDR再度成为市场热点,因为今年10月份IMF将对SDR的货币篮子构成进行五年一次的评估,中国继2010年失败之后,再次提交申请,希望将人民币纳入SDR。

  所谓SDR是指IMF在1969年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它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对IMF的债权,而是对IMF成员国的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潜在求偿权。IMF根据各成员国缴纳份额的比例分配SDR,将其作为除“普通提款权”之外的储备资产补充,持有SDR的成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SDR配额向IMF指定的成员国兑换外汇,偿还IMF的贷款,还可以当作国际储备。SDR不能在外汇市场上交易,也不能用于国际贸易或投资,仅是各国央行持有的名义上的储备货币,不能由个人或机构持有。目前SDR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组成,其价值根据这四种货币构成的一揽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截至3月底,SDR的总量约为2800亿美元。

  目前中国管理当局已经公开表示并积极争取人民币被纳入SDR,因为一旦人民币被纳入SDR,将意味着人民币被正式认可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将得到正式认可。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需求也将增加,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货币等的国际货币职能,对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认为,人民币被纳入SDR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为此而推进的改革,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这些金融改革将十分有助于中国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倒逼其他领域的改革。

  人民币想要加入SDR需要满足IMF规定的两个标准:一是该国货币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量在所有成员国中占重要比重;二是货币可自由使用。由于中国早在2013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三大服务贸易国,所以第一条标准早已满足,但对于第二条是否满足目前仍有争议。目前IMF对于第二个标准并未给出定量的界定,从定性的角度看货币可自由使用标准应该指的是该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和金融市场交易中被广泛使用,具体可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在各国外汇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外汇衍生品市场及OTC衍生品交易份额、适合的利率市场化工具和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量。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也是全球第五大最被广泛使用的交易货币。从流动性来看,截至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于2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总额超过3.08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从可获得性来看,在全球设立了15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从即期和衍生品市场交易份额这个标准来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13年人民币现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日均交易额已达1200亿美元,且该交易额在2013年后又进一步增长。从利率市场化工具这个标准来看,中国已在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上限也可能会在今年放开。

  以上这些都有利于人民币加入SDR,但是从储备货币这个角度来看,根据IMF的数据,截至2014年四季度,包含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占比可能仅为3.14%,这点对于人民币被纳入SDR稍有不利,而且中国对资本账户的限制依然存在,为促使人民币加入SDR,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5年中国发展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将继续推进金融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会上周小川明确指出2015年需完成的三个任务:一是逐步解除对个人跨境投资的限制,尤其是对个人在海外和国内金融市场投资的限制,使境内外的个人投资更自由;二是进一步放开国内资本市场,推出深港通并允许投资者在国内和海外资本市场更自由的投资;三是修改外汇管理法规,以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IMF对人民币加入SDR持积极态度,此前已公开表示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会纳入的问题。近期IMF再次对中国为加入SDR所做出的努力表示了肯定,IMF总裁拉加德[微博]表示,中国开放资本账户和深化金融市场等经济改革计划,应有助于其符合加入SDR货币篮子标准。

  但是,人民币想要被纳入SDR还需要获得IM执行董事会70%以上的投票支持,虽然德国、英国和法国对人民币加入SDR持支持态度,但拥有最高投票权(16.7%)的美国很可能会对此表示不满,因为根据IMF的测算,若人民币加入SDR,其占比可能约为12%,导致美元占比从41.9%降至37%,因此即使人民币满足了IMF规定的两个标准,能否被执行董事会投票通过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还需加强与美国的谈判及博弈以提高胜率。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今年人民币加入SDR的可能性较大,若人民币被纳入SDR将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海外存款规模略有下降

  在全部人民币离岸市场存款中,香港以1万亿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居于首位,占所有离岸存款规模的55%。2015年一季度末,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为9520亿元,较2014年年底时历史最高的10036亿元减少515.6亿元,对应环比幅度降低5.1%,与去年同期相比略增0.7%。过去三个月,人民币存款规模均出现了显著下降。汇率双向波动下,单边升值预期消失,且由于美元的强势,增大了未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是离岸人民币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离岸与在岸利差收窄,使得贸易结算规模放缓,进口商也减少了在香港的购汇。

  而从存款结构看,定期存款仍然占据主要份额,至2015年一季度定期存款规模7945亿元,而活期存款则仅有1574亿元,二者下降规模相当,但由于定存规模较大,其减少幅度低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较去年年底减少了3.9%,而活期存款则减少了11%。

  虽然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仍将有上升空间,但未来人民币存款增长之路必然不会平坦,增速放缓将是常态。

  资本“走出去”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以人民币贸易直接结算十年历史相比,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时间并不算长,但增长却颇为迅速。人民币实现境内外互联互通需要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双轮驱动。对外直接投资(ODI)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构成了跨境循环的两个方向。

  2015年一季度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业务2879亿元,相较于四季度3292亿元环比减少12.5%,相较于2014年一季度1931亿元同比增长49.1%。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中的占比由13.8%升至15%,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为534亿元和2345亿元。随着资本账户管制的逐步放开,预计未来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量将继续高速增长,至2015年年底,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任务占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比例可能会升至20%。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虽小于外商对内投资,但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布局,增速高于后者。

  通过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意味着人民币收支逆差,但长期逆差无疑将削弱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增加“资本渠道输出,贸易渠道回流”的循环模式,在带动境外人民币资产负债结构更趋均衡的同时,亦是实现离岸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流动的必然之举。

  今年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将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中国下半年将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应会结束国内人民币清算行的垄断地位,让外资银行从迅速成长的人民币清算业务中分一杯羹。此举将丰富清算行阵容,降低人民币的清算成本,为银行间清算资产提供流动性支持和补充,对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流通使用大有裨益。

  随着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目前境外非居民对人民币的需求阶段性放缓;加之中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拓宽了人民币回流境内的渠道,亦削减了离岸人民币资金存量。这些,均指向一个更优的人民币输出机制,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深化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可以增加境外实体经济对人民币的需求,如果这些资金需求能够在境外的离岸市场就地匹配,则有助于人民币在境外留存更长时间。同时,这也能够优化人民币在境外的资产负债结构。

  短期内,由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沪港通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深港通等多种渠道的建立,人民币回流势态显著,这意味着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稍显紧张。拓宽人民币供应渠道是实现离岸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流动的必然之举。

  不过,碍于资金成本以及通过金砖银行、丝路基金这些渠道实现的“走出去”建设过程仍然较为漫长,寄望通过资本输出挑起人民币国际化大梁还任重道远。

  资本账户可兑换将在年内发力

  资本账户可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主要路径。尤其在面临IMF对SDR组成货币的审核之前,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将成为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中国政府今年已释放出在年内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强烈信号。政府或将在二、三季度出台重要改革,并在支持跨境投资、跨境支付结算上推进新政策,以推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比2014年报告措辞更坚决;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多个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年内要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目标。国家外管局亦明确,在防范跨境资本冲击前提下,今年将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关键改革。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2015年3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累计审批QFII额度增至721.49亿美元,获批机构增至267家。3月份新增两家机构获得QFII额度,其中麦盛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获批两亿美元QFII额度;广发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获批两亿美元QFII额度。此外,富达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于3月26日获得12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这是除主权基金、央行及货币当局等三类机构之外,首家市场化机构突破10亿美元的QFII额度限制,意味着QFII额度上限已全面放开。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2015年3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累计审批了总计3298亿元人民币额度,RQFII机构总数达到111家。3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批18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2015年3月26日,QDII额度增至899.93亿美元,获批机构增至132家,3月份新增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获得QDII额度两亿美元。至此,QDII额度银行类合计138.40亿美元,证券类合计375.50亿美元,保险类合计308.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77.50亿美元。

  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潜力巨大

  央行可能会在未来半年内将银行间市场向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开放,包括QFII、RQFII和三类机构(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可投资范围也将扩大至货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预计债市的对外开放会进一步提高,对三类境外机构及RQFII、QFII投资国内债市在获批机构和投资范围上都会有所突破。而随着沪港通、下半年深港通的陆续开放,股市、债市双管齐下,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中国银行间市场将对境外投资者进一步放开,包括QFII和RQFII,获准进入机构的投资额度将由此前的审批制转为备案制,可投资范围也将扩大至大额可转让存单(CD)、回购交易、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

  目前全球有超过40家央行或货币当局已经或准备把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可通过离岸市场、QFII、RQFII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四个渠道购入人民币资产,全球超过20家央行包括瑞士、法国、日本、奥地利、澳洲及新加坡等获得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额度。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占比为2.3%。相比之下,韩国和美国债券市场中境外投资者的比重则分别为6.8%和40%,增长空间巨大。

  自贸区FT账户将成资本账户自由兑换试验田

  在上海自贸区推广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后,会陆续在其他自贸区推出FT(自由贸易)账户,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目前上海自贸区推行的FT账户试点政策,在自贸区境内的合规企业或个人申办FT账户后,可更方便地办理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

  上海自贸区内开通FT账户的金融机构可向区内及境外主体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对此一位商业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人士指出,企业境外低息筹集美元资金后通过FT账户兑换成人民币,融资成本和汇兑成本都会降低,还能更有效管理汇率风险。

  我们预计,年内中国将启动“自贸试验区合格的个人境外投资(QDII2)试点”;还会允许企业在一定额度内利用FT账户进行本外币的自由兑换,这一额度将逐步扩大,最终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在当前改革环境下,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切实可行的。现在中国85%的资本项目都实现了可兑换,在实现可兑换路程上只剩下“最后一公里”,外管局会将抓改革和防风险齐头并进,并充分评估资本项目可兑换对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可能带来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IMF会议上表示,在汲取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后,中国已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而是改为推动实现有管理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中国资本项目下仅五项仍属于完全不可自由兑换,主要涉及个人跨境投资以及非居民在境内市场发行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

  ▲全球外汇储备管理人士预测,2030年人民币将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2.5%,或替代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

  海外点心债发行创新高

  在2014年点心债发行规模达到5300亿元人民币纪录之后,我们倾向于点心债发行将略有降温,预计2015年点心债及人民币存款证(CDs)发行总量在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离岸资金成本的上升是国内企业发债减少的核心原因。香港点心债存量规模3872.76亿元,其中企业债1179.24亿元,金融债805亿元,国债1765.42亿元,可转债123.1亿元,占比分别为30.45%,20.79%,45.59%以及3.18%。

  由于离岸融资成本的增加,中国企业推迟了点心债的发行节奏,由此使得海外发行人在点心债的发行中成为愈加重要的角色。201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来自海外的点心债发行人占到了总发行规模的近70%。与此相对应的是,在2014年四季度,海外点心债发行人发行债券占比为56%,在2014年一季度,这一份额仅为47%。

  在一季度中,大量的海外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均发行了点心债,包括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以及荷兰拉博银行。在发行端,国内资金成本的降低减少了中国公司在离岸市场筹措资金的需求。而外资机构在点心债市场出售债券,通常将人民币通过CCS(交叉货币互换)合同互换为美元或本国货币,较高的CCS互换率,使得外资发行人可以节约更多资金成本。

  尽管海外发行人比例增加,但由于离岸市场融资成本的增加,2015年离岸市场点心债的发行将显著低于2014年,在今年前两个月,点心债发行260亿元(包括CDs),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1%。在3月中旬,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创下新高,尤其是国债和非银行机构债的收益率已经高于了国内同类型债券。在3月中旬,点心债的平均久期为2.6年,加权收益率已飙升至5%,而5年期国债在离岸市场上的3.65%收益率也高于了国内的3.37%收益率。

  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存款资产池的缩减,主要在于人民币的贬值降低了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兴趣。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规模下降了2.2%,这是过去7个月中最大的下跌幅度,相较于去年年底达到的万亿级存款规模,人民币存款规模降低到9814亿元规模。资金紧张导致的点心债收益率居高不下仍将会在下一阶段被持续,由此在2015年使得点心债发行规模大幅减少。

  人民币互换规模继续扩容

  2009年至2015年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29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42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度3.08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与欧元、日元、英镑、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等实现了直接交易。一些央行或货币当局已经或者准备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本币合作在深化国际经贸金融交往、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根据《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共开展交易11305.50亿元人民币,共实际动用380.07亿元人民币,动用余额为158.01亿元人民币,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总体而言,由于人民币资金报价成本较高等原因,央行货币互换的应用还较为有限,未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等方式,货币互换协议有望更好地从多个层面支持经济发展与合作。

  【曹彤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席所长、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行长;赵然为IMI研究员、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讲师;杨丰为IMI副研究员、国投中谷投资公司投资部负责人、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7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