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异乡人”
2017-06-27 16:41:00 来源:长江网

在西藏昌都贡觉,有这样一群“异乡人”,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待就是三五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风援藏干部。十五年来,他们前赴后继奔赴援藏最前线,扎根雪域高原,把“异乡”当作“故乡”,筑起了一座最西部的“东风城”。

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乡间公路

2008年刚到西藏时,东风公司第三批援藏干部李宾曾写下“情洒雪域休言悔,心似雄鹰翱苍穹”这样的诗句来激励自己。

对于援藏干部来说,如果严重的高原反应是他们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的话,行路难则是他们遇到的第二道难题。在西藏,很多乡镇仅有烟尘漫天的土路,有的甚至连土路都没有开通,到了雨季,滑坡、泥石流等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常有发生。

2008年6月的一天,李宾与贡觉县领导一起考察觉龙阿嘎公路的修建进展情况。“你亲自走一趟去看一看,才知道没有路多不方便,才知道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一条乡间公路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李宾说,他为此写下了“古赞愚公志,今有贡觉人。饱尝行路苦,誓破隔天险”的诗句。

在西藏,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地发展的最大掣肘。要发展,先修路。十五年间,东风以民生为基础,相继修建了东风路、富康路、凯旋路、贡桑西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完善了城市交通功能,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实际问题。

\

东风公司第三批援藏干部李宾向困难群众捐款

“看到他们收入增多了,比自己涨工资还开心”

对于东风公司第四批援藏干部库才发来说,进藏之前,他对西藏的了解停留在高山、峡谷和蓝天白云上,对援藏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管好援藏项目上。但是在“踏上雪域高原,看着期待的目光”后,他突然明白了责任的重量。

在2010年8月初进藏后,库才发和同一批援藏干部陈飚不顾旅途劳顿,立即投入工作,在短短的三周时间内走访了贡觉县12个乡镇,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三年时间里,他们组织实施建设了贡觉县标志性建筑综合办公楼、糌粑加工厂、行政广场等十多个援藏项目,完成了2100万元的援藏投资。

\

东风公司第四批援藏干部库才发基层调研

贡觉县以农牧业为主,盛产青稞、核桃、荞麦、藏香等农产品。在两位援藏干部的实地调研和多方沟通下,东风公司先后投资230万元在贡觉县莫洛镇援建了糌粑加工厂。仅2013年,糌粑加工厂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利润接近80万元,新创造就业岗位44个。“当时许多藏民一年的收入也只有几千元,在这里却可以一个月拿2000多元。看到他们的收入增多了,比自己涨工资还开心。”库才发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只有知识和技能,是永远带不走的财富

对于第五批援藏干部韩永民来说,援藏是东风的事业,是西藏的事业,更是他的梦想,“我想为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很小的改变。”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在第一个援藏任期结束后,他又主动承担起第二个援藏任期,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两次援藏的东风人。

“教育和医疗一直是高原民生改善的短板,补齐这些短板是我们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鲁军虎和韩永民同为第五批援藏干部,三年来,他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经过两人的多方协调、奔走和努力,“东风润苗”教育基金帮助了200位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继续求学,远程医疗系统把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协和医院医疗专家“请到了贡觉”。三年来,韩永民和鲁军虎组织实施24个援藏项目,其中既有基础设施建设,又有医疗、智力、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援藏项目,真正推动了援藏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援藏梦想终实现,情洒贡觉已三年。夙夜不眠为社稷,扶贫助困记心间。”这是韩永民对自己援藏贡觉三年的简短总结。让韩永民唯一觉得亏欠的,就是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很遗憾没能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陪伴在她身旁,我想她以后会理解老东风、老西藏精神,也会对我参与援藏引以为豪。”韩永民说。

\

东风公司第五、六批援藏干部韩永民

十五年里,1.15亿资金投入,79个“东风特色”援藏项目,周建伟、曾祥仁、周肇端、刘武林、王成海等6批13名援藏干部身体力行,唱响了一曲雪域高原的奉献之歌。

转眼,三江大地,暖意滋生。当第六批援藏干部韩永民、李小军和杨雄带着东风的重托,穿行于高山深谷时,东风与西藏的动人故事,汉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还在被他们继续书写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