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穆迪调降评级有失客观
2017-05-25 13:23:36 来源:

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a3下调至A1,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穆迪称:“在此次调降评级中所反映的预期是,随着潜在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财政状况未来几年将会有所削弱,经济层面的债务水平将继续上升。”

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当天,国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指出此次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其关于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政府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增速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对于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方法及依据等进行客观分析可发现,穆迪采用的方法并不恰当,对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的判断不完全符合事实,对中国深化改革的未来成效及中国经济未来增长趋势的判断过于悲观,对中国政府债务风险上升程度的预测过于主观。因此,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并不客观,也不权威。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稳中向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仍然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GDP增长6.9%,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预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4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稳的主基调没有变,具体表现为,生产领域稳定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消费物价温和上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运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与经济运行相一致,财政收入增速仍然较高,1至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8%,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财政支出增长16.3%,高于收入增幅4.5个百分点,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中国深化改革将取得更大成效,经济增长前景预期乐观。按照中央部署,今年将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带来的积极效果也将不断显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有效改善国内供求关系。去产能方面,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两个百分点。今年去产能的任务已经分解下去,各地的积极性都很高。去杠杆方面,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减少0.28元。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补短板方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随着“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将扎实推进,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也将协同发力,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以超过西方国家高得多的速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中国政府债务规模适中、总体风险不大,未来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按照新预算法规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合法形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因此,目前,我国政府债务范围依法是指中央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认定截至2014年末的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除此以外,我国不存在其他任何政府直接债务。按照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国债余额12.01万亿元,两项合计,我国政府债务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计算,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未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举债受到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将保持合理增长,加上我国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将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根本支撑。

至于穆迪所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说法,更是没有掌握“统计口径”。其实,新预算法实施后,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依法是指地方政府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担保债务,除此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或有债务。不论是中央国有企业还是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公司),其举借的债务依法均不属于政府债务,应由国有企业负责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对国有企业承担责任。因此,穆迪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穆迪沿用所谓“顺周期”评级的方法,由于不能客观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过于悲观地预测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又过于主观地夸大中国当前及将来政府的债务风险,这种“方法”及评出的结果不客观、不公正、不科学,其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严重存疑。

目前,虽然中国政府的债务风险及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的风险可控,中国仍然不能放松对财政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化解。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防范风险相关工作。例如,2014年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当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之后,地方各级政府也加快建立健全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5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6个部委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举债融资政策边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要求各地切实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行为,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这些措施的切实推进,将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通过穆迪等西方评级机构屡次调降中国主权评级及其他市场主体评级的行为,我们已经看清其常用“望远镜”看待中国经济的“方法论”。对此,我们大可不必过于在意。下一步,我们要切实把自己的各项事情做好,特别是要警钟长鸣,持续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继续为中国经济持续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