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博鳌的海风特别温柔
记得2019年3月,我坐在博鳌论坛会场外的长椅上,看着各国代表来来往往。那天的阳光特别好,洒在每个人身上都暖洋洋的。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当时就在想,这不就像我们小时候在院子里乘凉嘛,邻居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怎么把这条街建设得更好。
亚洲人自己的"茶话会"
博鳌论坛给我的感觉特别亲切,就像我们中国人喜欢在喝茶时谈事情一样。只不过这次喝茶的人多了,有日本的朋友,韩国的伙伴,还有东南亚各国的邻居。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我记得有个泰国代表说,他们种的榴莲坐着中老铁路来到中国,就像坐上了特快专列。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那天会场里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日本企业的代表在发言时,突然用中文说了句"大家好",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全场都笑了。这种氛围真好,就像老朋友们聚会,谁都不会端着架子。
经济这事儿,得大家一起想办法
说到亚洲经济,我总觉得像在打理一个大菜园子。有的国家擅长种水稻,有的国家精于养鱼虾,要是大家能互通有无,这个菜园子就能产出最丰盛的佳肴。2019年那会儿,数字经济刚冒头,就像春天里刚出土的笋尖,鲜嫩得很。
我认识一个在深圳做跨境电商的年轻人,他说现在把商品卖到东南亚,就像在小区里送外卖一样方便。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区域经济融合带来的便利。不过话说回来,做生意这事儿,光有便利还不够,还得有个大家都认可的规矩。
全球治理就像小区物业管理
说到全球治理,我觉得特别像我们小区的物业管理。要是物业管得好,垃圾及时清运,保安认真负责,整个小区就和谐美满。但要是有哪家总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或者深夜吵闹,邻里关系就要出问题。
在博鳌论坛上,我听到一个特别生动的比喻:全球治理创新就像给老房子重新布线。既不能把墙都砸了重来,又要让新电器都能正常使用。这个比喻让我想了很久,确实,现在的国际规则有些地方需要调整,但又不能推倒重来。
记得论坛上有位学者说,创新不是要发明全新的东西,而是要把现有的资源重新组合。这话让我想起我妈包饺子,同样的馅料,她总能包出不一样的花样来。
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点子
在博鳌的那几天,我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有个马来西亚的年轻人提出要用区块链技术追踪棕榈油的来源,这样消费者就能知道手里的商品是不是环保的。这个主意让我想起现在买菜时扫二维码看产地,只不过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亚洲。
还有件事特别打动我。在分论坛的茶歇时间,我看到几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交换名片后,直接掏出手机建了个微信群。这种自发的交流,比任何正式会议都来得真实。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真的合作做了一个跨境环保项目。
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在博鳌论坛结束后不久,我在老家县城的水果店里看到了来自柬埔寨的芒果。老板说这是直航过来的,特别新鲜。这种细微的变化,不正是在告诉我们,亚洲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吗?
我有个朋友在物流公司工作,他说现在从昆明发货到曼谷,比从北京发到昆明还快。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就像我们修好了路,邻居串门自然就方便多了。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有时候我会想,等我的孩子长大了,亚洲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到时候,在首尔吃早餐,中午到曼谷开会,晚上回上海吃饭会成为常态。这种生活,在二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记得论坛最后一天,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们不是在建造巴别塔,而是在编织一张能让所有人都受益的网。"这话说得真好,经济发展不就应该这样吗?让每个人都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少数人的游戏。
说起来,我现在还经常翻看当时在博鳌拍的照片。那些热烈的讨论,那些真诚的笑容,都让我相信,亚洲经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就像我们老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过不去的坎。
那天离开博鳌时,夕阳把整个会场染成了金色。我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觉得,这不就是亚洲经济最真实的写照吗?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虽然道路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这样的景象,比任何经济数据都更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