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赛车,不只是速度与激情
记得去年秋天我去金港赛车场看比赛,看台上坐满了年轻人,引擎轰鸣声震得我耳朵嗡嗡响。有个小伙子跟我说,他攒了半年工资就为了买张前排票,我心想这得是多大的热爱啊。北京赛车运动这些年确实火起来了,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从街头到赛道的转变
前阵子我在二环边上看见一辆改装车,车身贴得花里胡哨的,排气声特别响。车主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我问他为啥不改装得更规范些,他说“这样才够酷”。这话让我想起十年前在郊区空地上看到的那些地下赛车,现在想想都后怕。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至少有了正规赛道。
顺义那边新开的赛车场我去过几次,场地挺专业的,就是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工作人员跟我说,现在来玩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连基本的安全知识都不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自行车,我爸总说“要先学会刹车再学加速”,现在玩赛车也是这个理儿。
管理这事儿挺难的
我认识个赛车场的管理人员,他说最头疼的就是怎么制定规则。太严了吧,年轻人觉得没意思;太松了吧,又容易出事。上周他们刚处理了个事儿,有个新手开着改装车上赛道,差点撞护栏上。后来一问,那小伙子连赛车执照都没考。
说到考证这事儿,我觉得现在培训课程太死板了。就像学做饭,光背菜谱不行,得真的下厨房。我表弟去年考赛车执照,笔试考了三次才过,可一上赛道还是手忙脚乱的。这事儿让我琢磨,是不是该把培训和实战结合得更好些。
赛车文化的根在哪儿
前两天看短视频,有个北京小伙在赛车场向女朋友求婚,把戒指放在头盔里。这事儿挺浪漫的,但评论区有人问“北京有自己的赛车文化吗”。这话把我问住了,确实,我们现在玩的这套,好多都是照搬国外的。
我觉着吧,北京的赛车文化得有自己的特色。就像豆汁儿配焦圈,不能老学人家喝咖啡吃面包。前几天在798看到个赛车主题的艺术展,把京剧脸谱画在赛车上,这个创意真不错。这种本土化的尝试,应该再多些。
安全问题不能光靠说教
我邻居家孩子特别喜欢赛车,但他爸妈总觉得危险。后来我带他们去看了次正规比赛,现场的安全措施做得特别到位,他爸妈这才放心。这事儿让我觉得,安全宣传不能光靠发传单,得让人亲眼看见。
现在有些赛车场开始搞“家庭日”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这个主意挺好,既能培养小朋友的兴趣,又能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就像学游泳,越早学越不怕水。
未来该怎么走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去赛车场的时候看到几个年轻人在寒风中调试发动机,手都冻红了。这种热情让我感动,但也让我担心。如果没有好的发展环境,这种热情能维持多久呢。
我觉得北京的赛车运动现在就像个正在学走路的孩子,需要有人扶着,但又不能扶得太紧。管理部门要像放风筝,线太松了飞不高,线太紧了又飞不起来。这个度挺难把握的。
前几天跟个老司机聊天,他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场地没文化,有人才没体系”。这话说得在理。就像做炸酱面,光有好面条不行,还得有地道的酱料。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我越来越觉得,赛车运动的发展不能光靠管理部门。我们每个喜欢赛车的人都有责任。就像小区里停车,如果大家都乱停,最后谁都停不好。
上周在赛车场遇到个老先生,他说他年轻时也玩摩托车,现在来看年轻人玩赛车。他说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但“规矩”反而没他们那时候讲究。这话让我想了好久,科技进步了,但有些老传统还是不能丢。
说到底,北京赛车要发展,得找到自己的路子。不能完全学国外那套,也不能太随意。就像老北京胡同改造,既要保留特色,又要适应现代生活。这事儿急不得,但也慢不得,得一步步来。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明天要去给侄子的卡丁车比赛加油。这小子才十岁,开起车来有模有样的。也许,北京赛车的未来,就在这些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