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部落,不只是打牌那么简单
我有个朋友老张,去年退休后整天闷在家里。有天他跟我说想学打扑克,我就把他拉进了我们的扑克部落。没想到三个月后,他居然组织起了每周固定的牌局,还学会了用手机记录每个人的胜负情况。现在他微信好友多了两百多人,周末活动排得比上班时还满。
其实扑克部落就像我们小时候的弄堂生活,只不过搬到了线上。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吃完饭就聚在一起下棋打牌,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了,反而少了这种热乎气。扑克部落就是把这种邻里关系数字化了,让你随时随地能找到牌友。
从零开始建个温暖的小圈子
建部落这事儿真不难。我最初就是在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周末想打牌的扣1”,结果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人。后来我们定了个规矩,新成员必须由老成员邀请,这样能保证大家气场相合。就像煮一锅好汤,食材得搭配得当才行。
我们部落里有个程序员小哥,专门给我们做了个简单的小程序。能记录战绩、安排场次,还能给常输的人匹配指导老师。有次小李连输五局差点退群,大家轮流陪他练习,现在他都成半个高手了。
牌桌之外的人情味
说实话,打牌只是个由头。上个月王阿姨生病住院,我们在群里一说,轮流去医院陪护的人排成了长队。这种情谊,早就超出了普通牌友的关系。
我们部落还有个传统,每次牌局赢家要把十分之一的彩头放进公益基金。去年用这笔钱资助了两个贫困学生,今年打算给社区养老院添置些设备。这种正向循环让打牌这件事变得特别有意义。
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瞬间
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圣诞节那场牌局。大家故意输给刚失恋的小美,让她拿了冠军。看着她从愁眉苦脸到破涕为笑,那一刻觉得这个部落真像个大家庭。
有时候新来的朋友会问,你们这扑克部落到底有什么魔力?我说就像老北京胡同口的大槐树,大家自然而然地聚在下面,下棋的、聊天的、带孩子玩的,各得其乐。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自在的感觉。
经营部落的小窍门
要说经验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规则定明白。我们有个“三不原则”:不谈政治、不借钱、不埋怨。简单几条,省去了很多麻烦。
另外就是要有些固定节目。比如我们每周三晚上是新手教学局,周六是正式比赛。偶尔还会组织线下活动,去年一起去郊游烧烤,场面可热闹了。
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我们轮流当活动策划,连最内向的小赵都主动承担起了记账的活儿。看着大家在部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那种成就感比赢牌还开心。
遇到问题怎么办
当然啦,经营部落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因为输赢闹别扭的,有过嫌别人出牌慢的。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设立了个“和事佬”岗位,谁有矛盾就找他们调解。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我们来这儿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争个你死我活。就像炒菜火候大了会糊,太小了不香,得掌握好分寸。
现在我们的扑克部落已经三年了,成员来来去去,但核心的那份温情始终没变。有时候我在想,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渴望有个这样的地方——能卸下防备,做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也想建个这样的扑克部落,别犹豫,就从拉上三五个好友开始。记住啊,重要的不是牌打得有多好,而是那份相聚的温暖。就像我奶奶常说的,茶水凉了可以再续,人情淡了可就难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