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极速体育的那些事儿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为跑步成绩停滞不前发愁。那时候我总以为,只要拼命练就能出成绩,结果把自己折腾得够呛。直到认识了极速体育的教练,我才明白训练这事儿还真得讲究科学。
别把身体当机器
我以前总觉得运动员就该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现在想想真是天真。我们训练营有个小伙子,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训练,结果两个月下来成绩不升反降。后来教练给他做了个身体检测,发现他皮质醇水平严重超标。这事儿让我明白,训练不是越苦越好,而是要懂得和身体对话。
说到这儿我想起个有意思的事儿。我们队里有个姑娘特别喜欢在训练时听相声,她说这样能让身体放松。你还别说,她每次测试成绩都特别稳定。这可能就是科学训练说的心理调节吧,让大脑处在一个舒适的状态,身体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训练之外的那些门道
很多人以为训练就是场上那点事,其实场下的功夫更重要。我最近在尝试一种新的恢复方式,就是在训练后用筋膜枪放松。刚开始觉得这玩意儿就是智商税,用惯了才发现真离不开了。这就像我奶奶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说到吃这件事,我可太有发言权了。以前总觉得运动员就该大鱼大肉,后来营养师给我看了份食谱,我才知道原来吃得对比吃得多重要多了。现在我的早餐固定是两个鸡蛋、一片全麦面包,再加半个牛油果。别说,这么吃下来训练时确实感觉身体轻盈了不少。
当科技遇上运动
上周我们训练营来了个新设备,能实时监测肌肉发力情况。第一次用的时候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我跑步时左右腿发力这么不均衡。这种黑科技在极速体育已经很常见了,它们就像给训练装上了导航,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设备也得会用才行。就像我那个队友,买了最贵的手表,结果只会看个心率。这让我想起以前用老年机的日子,功能再多不会用也是白搭。所以现在我们每周都有科技设备使用课,教大家怎么从数据里看出门道。
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睡眠这件事,我以前真没当回事。总觉得少睡一两个小时没什么,直到有次连续失眠三天,训练时差点晕倒。现在我的手机晚上十点自动开启勿扰模式,雷打不动要睡够八个小时。这就像给手机充电,不充满电怎么撑得过一天的使用呢。
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昨天在更衣室听到的对话。两个年轻队员在争论要不要吃补给品,一个说必须吃,另一个说食补就行。要我说啊,这事儿得看个人情况。就像我姥姥常说的,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心理那点事儿
训练到一定阶段,拼的就不是体力而是心态了。我特别佩服队里的老王,每次比赛前都能保持特别平和的心态。他说他的秘诀就是每天冥想十分钟,这个方法我试了三个月,确实管用。有时候我觉得,训练就像煮粥,火候太急容易糊,火候太小又煮不熟。
上周比赛的时候,看台上有个小朋友一直给我加油。说来也怪,听到他的声音我突然就不紧张了。这可能就是教练说的,要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吧。其实运动表现提升这事儿,有时候就在这些意想不到的细节里。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极速体育待久了,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有人适合晨练,有人晚上状态更好;有人需要严格计划,有人适合灵活安排。这就像穿衣服,再好看的衣服不合身也是白搭。
昨天训练结束的时候,教练跟我说了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他说训练不是要你变成别人,而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想想也是,我们总在模仿那些顶尖运动员,却忘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我会在训练日志里记录每天的心情和感受,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往往最能反映训练效果。就像做饭要尝咸淡,训练也得时时感受身体的反馈。这条路还长着呢,但我相信只要方法对,每个人都能突破自己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