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榴论坛背后的网络社区密码
我最近总在思考,为什么有些网络社区能活十几年还那么热闹。就像我家楼下那家开了二十年的面馆,老板都认识每个熟客的口味了。草榴论坛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虽然我很少去,但听说它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记得十年前刚接触网络时,朋友神秘兮兮地给我一个网址。那时候网络社区还很简单,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现在想想,这种原始的社区形态反而最贴近人的社交需求。
社区就像个菜市场
我觉得网络社区特别像我们老家的菜市场。天刚蒙蒙亮,摊主们就摆开阵势,熟客们慢悠悠地逛着,时不时停下来聊几句。草榴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功能,就是给人们一个自在交流的地方。
有次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讨论,说这种社区能活下来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最本质的社交需求。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村口大槐树下乘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那种感觉特别真实。
社区的生命力从哪来
我表弟是个程序员,他说技术更新换代这么快,能活过十年的网站都不简单。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关闭的人人网,那么多人的青春记忆说没就没了。可草榴还在,虽然它很低调。
有时候我觉得,网络社区就像养花。你天天盯着它,反而养不好。适当的自由生长,让它自然形成自己的生态,这样的社区反而更有生命力。我养的多肉植物就是这样,偶尔浇浇水,放在阳台上,它自己就长得特别好。
用户为什么愿意留下来
我认识个网友,他在草榴待了八年。问他为什么能待这么久,他说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自在。这种归属感,不是靠奖励积分或者等级制度能换来的。
这让我想起我们小区的业主群。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后来有人分享装修经验,有人组织团购,慢慢地就熟络起来。现在谁家有什么事儿,在群里说一声,马上就有邻居帮忙。这种温暖的感觉,才是社区最珍贵的东西。
从草榴看社区运营之道
说实话,我觉得现在的社交软件都太着急了。动不动就要你填这个认证那个,生怕你不知道它有多厉害。可真正的社区不是这样的,它需要时间慢慢沉淀。
就像我外婆腌的酸菜,得放在坛子里慢慢发酵,急不得。现在的互联网产品都太着急变现,反而把最本质的东西丢了。
前几天和我爸聊天,他说他们那个年代交笔友,一封信要等半个月。可就是这种慢,让每封信都显得特别珍贵。现在的社交软件,消息秒回,反而少了那种期待的感觉。
社区的底线在哪里
说到这个,我想起去年参加的一个互联网大会。有个演讲者说,做社区就像开车,既要往前看,也得注意交通规则。这话说得挺在理的。
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他的社群里立了个规矩:可以争论但不能人身攻击。就是这个简单的规矩,让他的社群保持了很好的讨论氛围。有时候最简单的规则反而最有效。
说到规则,我想起小时候玩跳皮筋。就那么几根皮筋,我们能玩出那么多花样。现在的网络社区也是这样,给用户一定的自由度,他们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留给我们的思考
看着现在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们还是需要社区?可能就像人需要吃饭睡觉一样,社交是人的本能需求。
我女儿今年上初中,她们班有个微信群。有次我看到她们在讨论数学题,那个认真劲儿,让我想起我们当年在教室里讨论问题的场景。时代在变,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求从来没变过。
做社区真的不能太功利。就像交朋友,你要是总想着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这朋友肯定交不长久。用心经营,真诚相待,这样的社区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说句实在话,我觉得做社区最重要的是理解人性。理解人们为什么而来,为什么留下,为什么离开。把这些想明白了,社区自然就能做好。就像我奶奶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话放在哪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