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全国MBA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围绕“战略管理情境变迁与新逻辑构建”的主题发表了演讲,直指中国战略管理教学“弊端”,令现场近300位教师代表陷入沉思。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整理自现场演讲录音)
我给MBA/EMBA学生上课时常会讲:“I hate SWOT(态势分析法),I hate Five-Force Model (五力模型),I hate value-chain model(价值链模型)!”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因为每当我指导、评阅MBA/EMBA学生毕业论文时,发现似乎有个统一模板,只要稍做替换——把A公司换成B公司,几乎没有多少区别。比如“A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等,然后得出O与T,接着是第三章资源能力分析,用value chain进行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等分析,得出S与W;然后用SWOT得出第四章的战略架构,包括使命目标愿景、战略选择。再然后,就是从人财物、组织文化制度提出实施措施。每当我看到这类所谓的论文,觉得非常头疼。
所以我在上课时打了一个比方:设想有一个人,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结果考上了很多人没怎么听说的杭州师范学院;学了一个大家不太愿意学的专业——外语;长了一个并不算好的样子,身高大概只有1米68。你要不要这个人?如果按照SWOT去分析,发现几乎没有Strengths,也就没有Opportunities。这个人自己调侃,有一次某企业招聘保安,有25个人应聘,最后有24个人拿到了offer,就这个人没拿到。这个人就是马云!
我想请问各位,您用SWOT分析、资源能力分析,马云还有饭吃吗?我想无论从物质资产、知识资产、社会经历等去分析与评估,都会发现这个人没出息。但他却成了今天中国人里唯一一个全世界飞不用签证的人。
你再用SWOT去分析移动、电信、联通、腾讯,我想你怎么也分析不出腾讯会成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讨厌SWOT的原因,害人匪浅。
战略管理有用吗?
通过过去我在承担大量企业的战略咨询时的持续观察,以及与优秀企业家们的长期沟通,我深刻的体会到:仅仅完成一本厚厚的咨询报告,几乎没什么用。“规划规划,一篇鬼话”。真的要让制定的战略对企业有用,必须要去持续关注企业的演化发展过程,真正去和企业家对话,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少有企业家像教授那样、像课本写的那样,拥有严密的逻辑与战略规划能力,很少有企业制定一个漂亮的五年规划。真实情况是,他们会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们在做战略方案的时候,真的要去民营企业看看,真心地和企业家们做朋友。
我曾经问过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先生一个问题:“今天,您回顾自己的一生,您认为自己为什么能把娃哈哈做得如此成功?”他回答说:“不成功。”我反问道:“那不管是否成功,今天为止,您认为您的娃哈哈战略里,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请您简要总结一下。”然后他告诉了我四个字:“自强不息。”
凭着“自强不息”四个字,他带领娃哈哈走到了今天。
这些都让我们反思:战略管理到底有用吗?今天的组织没有边界,一个组织可以整合几亿人帮你创造价值,而在组织外部的人员,根本就不需要企业付工资和奖金。当我们了解到这样的变化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企业家对“战略”的看法。
柳传志说,做战略还是靠自觉,不是靠模型;马云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正做出英明决策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所以战略讲了也没用;杰克?韦尔奇说,做一年的预测都很难,更不要说十年的战略了,这样是很愚蠢的。
其实不是战略管理没用,而是漂亮的战略文本几乎没用,战略只有进入了企业家(决策者)的头脑里、思维里,才真正有用。虽然,我们每个教授都在说“今天的时代变了”,但中国的战略管理教学还在“刻舟求剑”。
21世纪最伟大的创造将是什么?
在今天这个时代,企业可以在五年内销售额突破100亿。今天的企业,即使没有销售,也可以达到60%的利润;今天的企业,可以在短短15年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和;今天的企业,尽管创业至今还不到20年,却在梦想着用10-20年时间,打造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我常常说,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是创造了公司理论,而21世纪最伟大创造是颠覆公司理论,也就是把传统的Coase定义的公司灭掉,当然这只是我的大胆假设。因为我看到如今的“公司”已经逐渐不被需要了。
当我们去看一个官僚结构、科层结构的时候,我们问企业的规模多大?老板说,我们有2000个员工,我们年产值几十亿,这就是全部回答。可为什么做企业,就一定要有销售额呢?大企业一定要有副总裁、CEO、总监等那么多层级呢?
今天,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并没有销售,同样在创造60-70%的税后利润。我们问那些先进的企业,有多少内部员工在创造价值?他可能会说“无数人在给企业创造价值”。
所以,我真的相信21世纪最伟大的创造就是颠覆公司。而我们做战略的老师要去思考:战略管理是怎样一门课?要怎么上?我们管理学院和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显然,战略管理是非常系统且综合性的一门课。而在今天这个非线性时代,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跳出所谓的SWOT、PEST、五力模型,跳出所谓的市场,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再重新谋划一个像今天的阿里巴巴、明天的腾讯这样的企业。
未来已来,我们为什么还不变?
很多年前我就开始思考,作为战略管理的老师,不要落后于这个时代,尤其不要迷信或者依赖于从西方制度和规则上产生出来的模型和理论,因为那样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只会用僵化的工具“类虎画猫”,给中国的企业制定战略,那我们中国企业永远没戏。
今天的时代是非线性时代,可惜的是我们如今的战略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未来已来,我们为什么还不变?
在如今的大变革环境下,我们作为战略管理的老师,我们在影响着优秀的学生们,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浙大的本科生,我毫不夸张的说,今天就是世界一流的。
作为教师,我们是“生产”优秀产品的知识员工,但我们能否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产品”?会不会因为我们自己陈旧的战略模型和工具,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了不合格的产品”?所以我下决心,要进行教学改革。
我们说不破不立,破了就要立,而“立”靠的就是系统思考。不管时代怎么变,创造和创新的思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培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非线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就要有非线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性架构能力。
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就需要用非线性逻辑来思考与变革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的认知。当然,光是这些还不够。
世界真的变了吗?
如果从“战略就是我,我就是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应该要学习战略、思考战略。因为战略是建立在每个个体修炼者的心智模式、战略思维和决策逻辑基础之上的。
战略要解决的是所谓的确定与不确定。过去有一种悖论,认为战略是不确定的,但我觉得战略其实挺确定的。我活到现在,看了那么多企业,环境变了吗?当然变了,但当你去问企业家,哪些环境因素让你明显感觉到变化很快,其实他也说不出来。
你觉得变,是因为心里的东西变了,变是在心里。而如果你没感知到变,是因为我们每天过得都是一样。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环境并没有说的那样快速变化,只是要看你有没有用心感知它的变化。不确定的世界才能涌现出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变革时代才能孕育出伟大的企业,而伟大的企业建立在“动态是一种本性、动态是我们的内心”之上。我们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其实,环境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适应,甚至引领变化。当变化成为常态,我们就感知不到环境在变。
总的来说,我今天主要讲了三句话:
1、我们今天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假设、前提条件都已经变了;
2、因为变了,所以我们的思维逻辑和讲解内容关键点也要跟着变,这个变要借助非线性思考的逻辑和系统思考的逻辑;
3、有了非线性逻辑,你会发现,其实世界没怎么变!
责编: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