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 作者:曹寅
支付宝“未来公交”业务:很创新,但有可能无疾而终
2014年6月18日,支付宝在中国首届城市建设信息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发布了“未来公交”计划,宣布使用NFC手机的用户可在支付宝客户端内实时下载一张公交卡,并在35个城市中刷手机通行。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该业务仍未得以公开上线,即使在其发布时说明支持的“OPPO Find 7”手机上也是如此。为何如此难产呢?本文将尝试解析支付宝的此项业务,供同好者参考。
首先,该业务并非真正获得了所有35个城市的同意认可,而是与其中的一个城市(具体哪个城市就不说了,简称A市)达成了合作:支付宝从A市公交一卡通公司提前购买“公交卡数据”,然后在客户端上向用户发放,也就是说当用户使用支付宝公交卡在其他城市坐公交时,其实使用的是A市公交卡,卡内余额完全归属于A市公交一卡通公司。这对于A市当然是好消息,但其他34个城市却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巨资投入了公交设施却得不到相应的收入、甚至会产生已有用户的流失。部分城市甚至扬言要退出互联互通,不让支付宝公交卡可在本城市使用。如何解决该问题对支付宝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支付宝需要取得所有35个城市的谅解;其次,需要选择其中一些主要的城市,将当前的“A市”模式进行复制。这就意味着,在不增加业务范围的情况下,支付宝需要重复建设多套系统、大幅增加自己内部管理的复杂度,这样合适么?另外,假设真的做到了所有城市公交一卡通系统的对接,诸如“A市公交一卡通”却会突然发现,该业务并没有帮助其获得额外的用户和收入,使用的仍然只是本市那些本就在囊中的用户,合作的意义何在呢?
其次,“购买公交卡数据”其实是一笔高额的投入,而且不会有相匹配的回报。我们来计算一下:姑且不论系统投入的成本,支付宝采购每张卡需付出约20元,若每年有500万用户申请使用,需要投入1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的公交用户使用情况来估算,普通城市月均公交卡消费为50元,年均600元。以用户使用支付宝向公交卡充值时支付宝能获得0.2%的佣金计算,每个用户每年支付宝可获得1.2元收入。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特殊大都市,部分中高端用户公交卡消费能达到月均200元、年均2500元,支付宝也仅可获得5元收入。而且,由于公交服务的特殊性,支付宝是得不到用户刷卡消费的具体信息的,如乘坐哪条线路、在哪里上下车等等,这些都与支付宝的“大数据”和“O2O闭环”的梦想不相符合。据悉,支付宝迄今为止只向A市小规模采购了数千条公交卡数据,用作友好用户的业务体验。
再次,支付宝在该项业务中对核心技术的把控非常有限,基本上只做了最外围的客户界面,而实际的空中发卡几乎完全依赖于芯片商NXP公司的NFC芯片及其上的TSM平台。但NXP其实并不擅长也不太愿意做这些软件服务,更不会支持其他芯片平台。因此支付宝该项业务的实际推广将极大地受制于NXP的协同,类似小米3这样的重量级手机可能就无望使用该服务了。另外,目前业界盛传的iPhone 6,即使加入了NFC支持,也无法使用该服务。这种合作模式,在支付宝以往的产品中是比较少见的,也是不健康的。相比而言,之前支付宝曾推出的NFC公交卡充值服务,模式要更好一些。
最后,据悉支付宝内部对NFC的发展意见一直就不统一,再加上近期腾讯手Q推出的另类NFC公交卡消费业务,估计其内部想法就更加混乱了。最坏情况下,很可能该项业务会慢慢地无疾而终。
总体而言,支付宝公交卡业务是一个很有趣的创新尝试,但是推出得很仓促,没有经过充分的产品和市场准备,因此结局可能并不美好。不过积极的一面是,它会给后来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参考,至少,各地的公交一卡通公司将逐渐思考怎么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了。
支付宝为什么要做NFC
前几天,虎嗅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支付宝的NFC可能很创新,但可能无疾而终》。很多朋友马上就转发给我了。我知道,支付宝今天的很多动作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在很多领域还会影响到产业链上下游,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意,甚至不夸张得说,会影响到一项技术、一个模式在国内的扩展情况。所以,作为支付宝NFC的负责人,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做NFC难不难?难。做过的人都会深有体会,甚至用惨绝人寰来形容都毫不夸张。相信原文作者肯定也是业内人士,对NFC的了解还是比较细致的。现在,支付宝钱包做的NFC,跟当年诺基亚6131的方案是不一样的,和现在运营商主推的SWP方案也不一样,是在用户不用更换SIM卡的情况下,可以真正的实现空中发卡和空中圈存功能。当然,公交卡只是支付宝NFC战略布局的第一步,未来不排除在金融、校园、企业、物业门禁等多个领域的拓展。也就是说,可以让用户真正脱离实体的卡,以支付宝钱包+手机的方式,以“远程”的方式,让支付宝钱包能够真正替代你的现有钱包,解决你的移动生活的数字化。
那么,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首先,NFC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长了,整合难度巨大。在整个生态里,有NFC芯片厂、安全芯片厂、手机厂、TSM平台、一卡通公司、系统集成商、卡组织或行业监管机构、POS终端厂,还有支付宝钱包这样的大型入口。这就意味着,让用户无感知的把手机“变成”各种卡来用,作为支付宝钱包这样一个整合的角色,必须与产业链的各方达到无缝协作,平衡各个利益方,还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第二,以目前推进的“未来公交”为例,城市一卡通公司实现“空中发卡”和“空中圈存”需要系统升级,而城市一卡通公司的IT能力普遍较弱,甚至还有会面临系统商变更的情况,这样在接入速度上会遇到较大阻碍。同时,原有一卡通体系是封闭的,在系统设计当初只考虑到自己发行的卡能够在自己的POS机上完成消费,几乎没有考虑过刷手机的情况。那么现在手机作为一个原有体系外的设备,兼容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 NFC“空中发卡”的方式,使得原来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各方,适应这种商业模式的变化需要时间。在业务初期,支付宝确实承担了一卡通的发卡费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期待已久的NFC技术能够产品化,让用户尽快体验到NFC所带来的便利,让手机厂商花费重金增加的NFC功能不被浪费。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补贴用户的方式,帮助整个产业链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让未来“增值服务”的潜力释放出来,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如果不是支付宝出面为第一批用户买单公交卡的成本,用户不更换SIM卡直接用手机NFC刷公交到现在还只是大家畅想的局面,公交卡公司也没有动力来支持“空中发卡”。同时,再给大家分享两个数字,上海移动和浦发银行[-0.62% 资金 研报]合作的NFC方案,仅仅就用手机乘坐地铁这件事儿,每个地铁入口改造了两台闸机,就花费了数千万元。手机要支持NFC功能(不依赖SIM卡的全终端模式),硬件成本不会低于20元,小米3手机出货量不低于1000万部,而现在小米4都发布了,小米3用户仍没有体验到NFC刷卡的功能,这意味着2亿人民币的投入。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做?总体来说,移动互联网的侵袭速度是蛮快的,意识到这一点的,不仅有支付宝,还有NFC产业链上的各方,所以,大家在积极的做这个迁移,做这个重建,不然会被移动互联网大潮给颠覆掉。
对支付宝来说,怎么增加用户场景、增加用户粘性是我们看中的。NFC就是这样一种途径:衣食住行当中,手机淘宝可以解决移动互联网的衣服,大众点评、聚划算、淘点点可以解决食,住的移动化需求不多,而行,就是公交、打车、地铁这些场景了。我知道前段时间,行业内一家巨头级的企业也密集的走访了很多公交卡公司,也许是因为产业链过于复杂,落地难度太大,其进度暂时也较为缓慢。
那支付宝为什么还要迎难而上,即使如那篇文章作者所言,存在“无疾而终”的可能?这是因为,对于这么一个必然到来的移动互联网趋势,如果支付宝不做,国内没有支付企业能做,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做“困难”的事是最基本的责任。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虚,但我们确实也是被合作伙伴、产业链上的朋友们推着走。
6月18号我们宣布与住建部的合作之后,有多家国外和国内手机厂商找上来,想与支付宝进行NFC的合作——大家都想借支付宝钱包这个平台把NFC带起来,推动起来,目前有多家已经敲定了合作。就像我们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那句口号,我们实际上颠覆不了谁,而是做一些“微小而美好的改变”,我们现在做的事情,NFC、O2O的事情,就是微小而美好。
目前,我们的团队并不庞大,我们的同事经常需要在北京、杭州,以及全国各地开展O2O合作的城市之间辛苦的往返。我们经常遇到互联网公司不熟悉的情景、不了解的行业特点、不习惯的IT系统架构,遇到很多现实的困难。但是,金融服务的本质就是在于此,克服了,就能为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带来了价值,也就有可能衍生出更先进的商业模式。将来,大数据的使用、地图等的整合,也会帮助现在的业务。
归根结底,支付宝的能力有限,我们可能会解决医院的排队挂号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医患资源紧张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公交卡刷卡更方便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城市公交运力不足、道路拥堵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需要依靠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努力,而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其中效率提升、体验优化的环节,不过我们相信,“仅仅”是这个环节,就能给我们和其中涉及的各方带来巨大商机,而我们此刻不是在害怕一个可能“无疾而终”的结局,而是在努力走向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
注:曹寅为支付宝N FC项目负责人,以上来源于虎嗅
责编: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