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协同治水——奏响长三角“绿色协奏曲”
2023-08-28 08:37:00 来源:荆楚网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浙江牢记总书记嘱托,与沪苏皖协调共进,扎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一条河,藏着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密码。作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太浦河全长57.6公里,西接太湖,东注黄浦江,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上海市青浦区三地串联在一起。

“一河三标准,各说各的理。”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副局长杨潜回忆,上游吴江把太浦河定位为泄洪通道,下游的青浦和嘉善则把太浦河定位为饮用水水源,太浦河的治理曾经面临“山阴不管,会稽不收”的尴尬局面。加之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河道水质严重下降。

三地治水难,终因一体化破局。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范围包括青浦区、吴江区和嘉善县,作为探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和“样板间”,实现了从“三不管”到一起管的转变。三地建立“联合河长制”,确立统一标准,在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等方面建立起常态化机制。

上下游同治,太浦河面貌焕然一新,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3年均值达Ⅱ类以上。“两岸林木青葱、鸟语花香,成了拍鸟胜地,每年有万余只候鸟在此越冬。”杨潜说。

治小河尚且不易,治大江大河更难。作为平衡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的制度设计,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为建设美丽长三角提供有力支撑。浙江、安徽先后三轮共同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保持100%,让一江清水入钱塘。

“新安江模式”迎来升级版。今年6月份,浙皖两省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推动单一的资金激励补偿升级为涵盖水质保护、上下游产业人才合作等的综合补偿。今年开始,双方每年出资额度4亿元至6亿元,每年补偿资金总盘为10亿元,按照3个档次划分,体现激励;从2024年起,参照浙皖两省年度经济增速,建立逐年增长机制。

“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方式,打造流域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杜旭亮说。

除了共同治水,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也取得成效。去年8月份,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图上线,未来7天一市三省空气质量情况一目了然。该图由沪苏浙皖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发布,是国内首次由地方层面共同公开发布跨省级行政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依托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长三角区域已实现400多个站点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数据、10多个大气超级站和2000多家重点源在线监测数据的共享。

山水相依的长三角,奏响绿色“协奏曲”,共谱生态“新乐章”。去年,长三角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2.1%,41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

生态绿,更要发展绿。在国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系统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浙江还发布了全国首部省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量化评估,山山水水有了清晰“价格”。浙江在全国首创生态信用体系,唤醒大量农村“沉睡”资产,通过“森林贷”“石头贷”“水库贷”等创新,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今年,浙江还将探索成立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协作联盟,合作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借鉴浙江经验,长三角其他地区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与市场、资金对接服务平台。江苏确定14个县(市、区)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安徽打造生态产品交易所,从最初农林类产权交易平台升级为涵盖农村产权、排污权、水权等综合类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