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3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福建省委网信办、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港口雄开万里流”网络主题福建行活动如期开展,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以及海博TV、东南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实地走访福建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港,深入码头一线,感受福建港口厚积薄发下的蓬勃脉动。
大跃升 两翼齐飞实现华丽蝶变
2012至2020年,一组数字见证了福建港口的发展。
十年间,全省港航固定资产投资964亿元。至2021年底,全省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430个,建成罗屿40万吨铁矿石泊位等大型深水码头,万吨级以上泊位从137个增至190个,在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中占比从29.02%提升至44.2%;建成湄洲湾40万吨级等深水航道,全省10万吨级以上深水航道里程达310公里。
十年奋进,福建沿海港口已具备通航和靠泊世界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等最大主力船型的设施条件,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海上福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港口码头加快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四通八达的集疏运体系也已逐步形成。全省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近300条,每月往来国内外航班约2000班,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方式衔接日益紧密,疏港路网畅达,8个港区开通疏港铁路支线,陆上疏运可快速通达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厦门中欧、中亚、中俄班列可达波兰、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12个国家34个城市,泉州、福州中欧班列相继开行,“海丝”与“陆丝”实现无缝对接。
两翼起飞,福建实现了从港口规模到发展质量的华丽蝶变。2021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92亿吨,排名全国沿海第7,并形成福州港、厦门港、湄洲湾港3个亿吨大港;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46万标箱,排名全国沿海第6。
大趋向 厦门港引领自动化热潮
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为福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站在打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上,以科技支持开启传统港口改造的新时代。
作为福建港口的智慧标杆,厦门港始终先行先试。作为智慧口建设的“优等生”,从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到国内首个、全球领先的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厦门港远海码头始终蹄疾步稳。2021年12月21日,远海码头“5G+北斗+无人驾驶”深度融合的“智慧港口2.0”模式实现商业化运营。基于5G技术,远海码头和合作伙伴自主研发港口无人驾驶集卡,采用“无驾驶舱”设计,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北斗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真正做到无人操作。
距离远海码头不远的海润集装箱码头,创新发展的身姿同样矫健。2020年7月10日,海润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22年1月20日顺利投入试投产,打造了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的“厦门样本”。该项目不仅为传统集装箱码头向智能化码头升级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港口生产的降本增效、提质升级,也进一步助力提升厦门港的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改造案例,也将助推行业科技进步。
由厦门港启幕,福建港口的智慧建设浪潮奔涌。
今年3月20日,福港集箱江阴港区新上线的CITOS7生产系统顺利完成系统功能与数据验证,实现无缝切换、正式上线,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船舶配载、泊位计划、堆场派位、岸桥策划等自动化,提升港口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数智化’转型步伐的加快,未来江阴港区有望充分释放码头作业能力,为江阴港区打造国际一流深水大港注入强劲动能。”福港集箱副总经理蒋锋说,“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大轨道吊及岸桥远程控制等在集装箱码头创新应用,助力福州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大变局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港口建设
福建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直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姿态,大胆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福建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港口建设,着力打造绿色港口。
大力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加入蓝天保卫战,福建全省已有162个码头泊位具备岸电设施,厦门港岸电使用率更是居全国领先水平。
2016年10月海润码头完成全部龙门吊“油改电”并投入运行,同年12月,在全省第一个启用船舶岸电系统,全部使用电能堆高机和电动拖车,港区通勤车辆全部电动化。此外海润码头还建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用于办公楼供电。
据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副总经理、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总经理黄鹭旭介绍,“十三五”期间,码头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达36.46%,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海润码头获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颁发的 “亚太绿色港口”称号,2021年获评中国港口协会4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称号。
“绿色基因”的注入让海润码头焕发新姿,江阴港区也在逐步探索从“高能耗”转向“低能耗”的绿色转型。以清洁能源利用、生产方式优化和智能升级改造为重点,江阴港区从建设节能设备设施、优化物流集疏运结构入手,积极探索低碳减排新路径。江阴港区1-5#泊位实施龙门吊、轮胎吊“油改电”项目,改造场桥、轮胎吊24台,新增混合动力轮胎吊5台。仅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这一项,江阴港区港口生产中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超3000吨,降低碳排放超8000吨。
2021年12月,福州港江阴港区首次采用高压船舶岸电设备成功为中远海“泛亚宁德”轮完成高压岸电连船送电作业,标志江阴港区已具备高压岸电供电能力。根据测算,该轮靠港期间停靠20小时,当次可使用岸电约1.5万千瓦时,可替代柴油3.675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1吨,在减少船舶燃料支出的同时大大降低船舶靠港期间的污染物排放量,有效助力福州港“绿色港口”建设。
在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在码头后方的煤堆场四周竖立着一排排高达20米的蓝色防风网,像屏障一样将整个堆场包裹起来。“建设这一工程,我们投入1.4亿多元,可最大程度减少煤炭的扬尘量,从环保效益来看,巨额投资还是值得的。”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项目综合部经理陈剑山说。而在湄洲湾港,包括煤炭码头在内的所有大宗干散货码头均建设有大型筒仓或防风抑尘网。
在近日中国港口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绿色港口等级评价结果中,泉州港鸿山热电煤码头成为国内首批、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干散货码头,也是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发电企业码头。据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部主任李劲锋介绍,目前码头已建成生态水系统,实现生活生产污水“零排放”;万吨卸煤能源消耗0.97吨标准煤,优于国家干散货码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40%;2021年靠港班轮岸电使用率100%,节能减排成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港口规模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智慧赋能”与“绿色生态”的双引擎驱动,福建港口正加快迈向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新征程。《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到2035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8亿吨,厦门港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突破2000万标箱;沿海港口形成设施先进、港城协调、物流高效、绿色安全、智慧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勇立潮头担使命,风起帆扬正当时。向海图强,福建港口笃实前行。(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春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