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9.5% 动物“交通”“补给”更便利
2023-05-22 23:30:00 来源:荆楚网

5月22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1.1,实现连续多年稳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在北京,作为生物重要通道的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9.5%,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补给”条件,实现了水里和陆上的通行自由。

EI是一个统筹考虑城市尺度环境质量、生态空间格局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综合性指数,能客观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北京市持续对全市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评价。2022年,北京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全市EI为71.1,同比增长0.4%,实现连续多年稳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从2022年的评价结果来看,集中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绿化隔离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均为良好。其中,生态保护红线EI为72.9,比上年提高2.3%,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绿大尺度森林景观已成规模,生境连通性增强,“近自然化”特色突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往往涉及到大尺度大空间和长时间跨度。持续开展调查观测评估,是为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北京连续3年开展本底调查,目的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全市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包括生态系统和维管植物、哺乳动物等重点物种类群的数量、分布等特征,包括重要生态系统等情况,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了解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从而为下一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

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设置了一项特色指标——自然岸线保有率,指的是自然岸线长度占总岸线长度的比例。而自然岸线,顾名思义,是指天然的或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水体岸线。自然岸线是水、陆生态系统交互的关键区域,也是生物的重要通道,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例如,对于青蛙等两栖动物来说,自然岸线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实现了水里和陆上的通行自由;对于一些鸟类来说,自然岸线是“补给站”和“中转站”,它们在此休憩、捕食、饮水。

2022年,北京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9.5%。通州区自然岸线保有率比上年增加0.92个百分点,增长量连续两年在全市各区最高。延庆区、密云区、顺义区自然岸线保有率稳居全市前三,且有小幅增长。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连续两年稳定保持在75%以上。这些自然岸线,增强了生态系统连通性,维护了健康的近岸地带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处长冯达表示,提出自然带划建,是希望在城市公园及绿地、郊野公园、平原生态林、湿地等区域,划定一些特定的保护空间,补充完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形成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交相呼应、互相补充、点面结合的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体系。自然带内,原则上只要不爆发病虫灾害就不打药,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理,树木不修剪,树洞不填补,萌发的小树苗要保留,由其自然更新,尽量为野生动物提供原真生境。同时,对自然带进行常态化监测,记录演进过程和物种变化。

此外,为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技术标准,北京市于2020年至2025年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2022年,全市生物多样性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69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类型,2020至2022年三年累计记录108种。2022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3560种,2020-2022年累计记录6408种。其中,高等植物累计2111种、脊椎动物399种、昆虫2396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03种、藻类315种、大型真菌884种。(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