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采取“长牙齿”硬措施 以案促改牢守耕地红线
2023-04-14 20:22:00 来源:荆楚网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欧阳易佳)耕地保护,国之大者。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项长期任务。

近日,自然资源部集中公开通报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用好督察成果 以案件作警示以公开促整改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关乎14亿人民生存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2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耕地保护督察。在省级层面督察基础上,下沉到267个市、1624个县开展实地核查。

“一些地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部分地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新增问题仍有发生。”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一些地方脱离实际、违背自然规律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绿化造林;一些地方违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定搞“非粮化”;一些地方补充耕地不实,毁林破坏生态造地;一些地方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符合要求,甚至虚假恢复耕地、敷衍整改;有些市县政府及部门甚至违规决策推动违法占地、非法批地等。

对此,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认为,上述问题反映出部分地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市县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未完全落实,在“零容忍”遏制新增上不够坚决,未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压紧压实地方主体责任 明确“六个严禁”

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2020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等“六个严禁”。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从督察情况来看,依然有地方顶风违法违规。”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说。

通报内容显示,这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包含在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和绿色通道等13个案例,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非法批地、违法征地以及主导推动违法占地、监管不力的34个案例,其中大多涉及违法占用耕地建设蓄水池、庄园综合体、观光农场、休闲旅游、农庄农旅、生态廊道、拓展训练场、山地公园、体育运动公园、市政公园等项目,同样属于“要景观不要吃饭”行为。

此次通报的还包括补充耕地数量不实、弄虚作假问题12个,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5个,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不力、弄虚作假问题3个。

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冲击耕地红线,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各地要加快问题查处整改,确保对人对事处理到位;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零容忍”管住新增违法。

聚焦耕保责任落实 做好“后半篇文章”

针对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已向各个省级政府印发《督察意见书》,督促压实整改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组织分类整改纠正违法违规突出问题。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正在对部分土地违法违规严重的地市政府开展约谈。”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统筹耕地保护、维护群众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关系,避免简单化、“一刀切”。

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对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将持续跟踪督促地方整改,对拖延整改或整改不实、弄虚作假应付的,将按照与纪检监察贯通协调工作机制要求移交移送。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依法依规管地用地,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体现“两个维护”。

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以耕地保护为重点对地方开展监督检查,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督促整改查处重大问题,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真正让良田变“粮田”,切实守护老百姓的“饭碗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