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最近的锂电行业大大小小的峰会论坛明显多了起来。台下见缝插针忙着到处递名片的通常有两类人,一类是寻找下游客户的供应商,还有一类是地方政府的招商人士。
证券时报记者在席间遇到过一位济宁地区的政府招商人士。他的日程满满当当,上个月刚去过宜宾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这个月又赶来成都参加中国锂电池产业峰会,“我算了算8月份的行程,有20多天都不在办公室,不是去对接这个项目,就是在那个项目的路上。”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把宣传片搬到台上,在议程开始前滚动播放。上述两场会议分别邀请到宜宾市和雅安市天全县的领导站台,致辞中描绘出当地新能源锂电产业的发展规划。宜宾方面甚至在会上一口气签下48个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签约总金额达962亿元,让行业盛会颇有一丝招商大会的氛围。
光有宣传片和领导讲话可能还显得不够热情。一些行业会议附带上“彩蛋环节”,上述中国锂电池产业峰会结束后,100多位企业代表坐满两辆大巴,单程耗时3小时赶赴雅安市天全县,参观当地的锂电负极产业园。不久前举办的电池“达沃斯”论坛也是类似,专门安排半天时间前往东莞水乡功能区考察。
其他参会的地方政府代表也默默感叹:“人家这招商思路很好呀,花小钱办大事,精准覆盖目标受众。”
各地招商一般是市一级负责牵线搭桥,再交由县区负责实际落地。一位市级招商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享了自己的KPI:在新能源领域,一年要招10个亿元级别以上项目,其中1个要达到20亿,1个要达到50亿,“基本上完不成,完不成也没办法,能不能落下来还要看县区配合,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介绍对象。”
这位招商人士把自己的工作生动地比喻为“媒婆”,项目方就像美女,地方就像家里的丑儿子,“姑娘太优秀了可能看不上你,如果愿意嫁给你,那你出得起彩礼不?”
锂电产业是大多地方政府眼中的“好姑娘”。上述市级招商人士称,一些新兴产业风险高,所以县区不愿意承接,但锂电行业已经淘汰了一波玩家,留下的都是实力比较强的,“我们当地之前看氢能比较多,现在主要看锂电。氢能往往需要本地市场支撑产业发展,但现在市场容量有限,不用我们去选择,本身就没办法容纳太多同质化的企业。但锂电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规模越大越有聚集效应,谁会去限制它的发展呢?”
锂电产业每天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政府招商也希望能跟上时代,甚至走在时代前沿。“新技术太多,我们非科班出身的,在行业会议上听个规模数字还行,但一讲到具体的产品分型就看不懂了。”一位政府招商人士称。
这些政府招商人士还要跑很多论坛、听很多会、调研很多企业,像一个真正的投资人一样。在留下联系方式后,他们通常都会招呼一声:“后面有什么新技术方向,或者好的企业,欢迎多多交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