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深入实施智能制造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08-31 11:45:00 来源:荆楚网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继续抓好制造业。这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顾历史,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总结我国制造业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构建工业体系,围绕“国防安全”“三线建设”等组织实施了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实现了制造业从无到有的蜕变。

第二阶段为1979年到2012年。在这一阶段,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极大释放了工业发展活力,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航空航天、计算机、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凭借低成本劳动力和较好的工业基础,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制造业规模体量迅速扩大,2001年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2007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意义十分重大、成绩令人振奋。

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制造业领域,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强调制造业要从规模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部署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重大任务举措,推动我国制造业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二是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变频空调等中高端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质。比如汽车,2012-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1.2亿辆大幅增长至3.1亿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加快关键核心领域创新突破,“蛟龙”潜海、双龙探极、C919试飞、“嫦娥”揽月、“北斗”组网、“九章”问世,大国重器亮点纷呈。

四是企业实力显著增强。2012-2021年,我们培育了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1.7万亿元增长到40.2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制造业企业由31家增长到58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等问题突出,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把握形势,抢抓智能制造新机遇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渗透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九江石化运用5G、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打造“数据+平台+应用”的流程型制造新模式,设备自动化控制力达到95%,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95%以上,运行成本降低22.5%,能耗降低2%,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突破点,抢抓未来竞争主导权。如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出台“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发布“社会5.0”等等。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世界规模最大的通信网络,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规模超过4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在5G、人工智能等部分领域已经形成先发优势,近年来,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试点示范,大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覆盖92个重点行业;培育超6000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有40余家;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由2012年的24.6%、48.8%提高到2021年的55.3%、74.7%,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大力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快速发展,网络化协同设计在航空、汽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领域远程运维服务逐步壮大,一批制造企业加快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变,满足了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三是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有效赋能千行百业。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初步成形,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800万台(套),服务中小企业过万家。“5G+工业互联网”正在实现融合应用,在采矿、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

展望未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路径,牢牢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体系的全面优化升级。具体有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建设智慧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以智能工厂为载体的智能生产新场景。

二是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是重要的增长点。推动电子信息行业软、硬件协同发展,推动电子信息行业与通信行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型显示、区块链、车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时代的重要底座。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建设布局,深化5G、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

四是加快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是智能制造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前提。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推广成熟的经验模式。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实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强化智能制造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上下功夫,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大国工匠。

(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本文是在全国政协“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系列活动第二场宣讲活动上的发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