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解压师”受关注
2022-08-17 18:48:00 来源:荆楚网

新职业的发展,伴随着消费需求的丰富化与多元化。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隐性需求被发掘和满足,由此带动了相关新型实体主体的繁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排解压力,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在数字经济供需匹配的推动下,“解压”造就了一个新业态,“解压师”这一新职业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80后”外企高管转型“解压师”

“嗡——嗡——”

在北京的一家声音疗愈工作室里,回旋着悠长的颂钵声。10多个人享受着各种专业乐器带来的振动频率和旋律。李艳的手指轻轻穿梭在各个乐器之间,用平和轻柔的声音引导顾客放松冥想。在多种乐器频率的交织中,顾客的表情越来越放松,有人甚至发出了轻微的呼噜声。

李艳是一位拥有5年从业经验的声音“解压师”。此前,她曾经是一家北欧企业的高管,有稳定的收入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亲人意外离世、产后抑郁、内心梦想与现实工作的冲突等多重压力下,她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逐渐意识到“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她开始跟随内心,以多年热爱的瑜伽和音乐为起点,去探索一种新的事业发展方向。2017年,李艳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正式转变为一名专业解压师。

刚决定辞职的时候,家人和朋友还无法理解她的选择,并不支持。但随着时间推移,看到李艳的精神状态日益变好,生活态度也愈发积极,家人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了,对家人也有了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家庭氛围更加和睦了。”李艳表示,孩子看到自己每天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发光发热,也受到了鼓舞,小小年纪也喜欢亲近自然,爬树踩水捉虫子、练瑜伽、玩自然乐器……李艳觉得,某种意义上,自己才是声音疗愈最大的受益人。

经过4年的学习与实践后,2021年9月,李艳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写字楼里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最初的顾客群体以声疗爱好者为主,疫情之后,店里的消费人群明显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大学生、企业高管等非爱好者群体到店体验。”

这些新客们都是为“缓解压力”而来,年龄段也进一步扩大,有9岁的小朋友,也有50多岁的中老年群体。李艳观察到,新客里面至少有一半的人有失眠症状,也有不少人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新客里面至少有50%-60%的人是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了解到我们的。”李艳介绍,解压师不同于心理咨询师,解压师主要是通过不同方式帮助客户缓解眼下的身心压力,并帮顾客更好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提出建议、指出方向。“声音疗愈等自然疗法的方式更适合心理和身体亚健康的人们日常解压。”李艳补充道。

瑞典兄弟变身漂浮“解压师”

周末,住在上海的陈学斌走进了黄浦区大沽路的一家漂浮中心。

一进门,前台的外国“高大个”热情地走过来,给他拿了拖鞋,还倒了杯黄瓜水。随后,小哥用中文给陈学斌介绍漂浮的注意事项。最后,小哥还问他今天心情如何,想不想听着音乐漂浮,以及想听哪种音乐。

这位外国小哥,叫Andreas Martin,来自瑞典,现在是一名漂浮解压师。2015年,Andreas和他的弟弟Theo在上海开了一家民间漂浮中心,给人们提供深度、快速解压的新选择。

而后,陈学斌被带到安静的漂浮室,开始零重力解压漂浮体验。每一个漂浮舱里的水深只有25公分,却含有450公斤的镁盐,使200多斤的陈学斌也能轻松浮在水面上。平静的水面,使陈学斌处于一种深度的平静、放松状态。

在前台,Andreas时刻关注着桌上的控制板,将漂浮室里的温度调整至人体最舒服的程度。60分钟的漂浮体验结束后,他又给漂浮舱过滤、加温、换毛巾、消毒,还不忘跟顾客聊天交流漂浮体验与感受。

“定期漂浮,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解压生活方式了。”Andreas介绍说。

漂浮起源于20世纪50-70年代的欧美地区,近10年在亚洲迅速普及。民间漂浮中心在2015年开始在上海落地、兴起,并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

“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控制,我们恢复及加大了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的推广运营,效果非常明显。加上漂浮有助缓解焦虑、压力,顾客情绪得到较快恢复,顾客数量甚至已有些超过以前的水平。”Andreas表示。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旺盛的内需消费以及成熟的数字经济体系的带动下,各类新业态、新产业正持续涌现。“数字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同质化需求,为包括解压经济在内的主体提供充足的市场订单。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新型主体有能力持续升级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此正向循环下,包括‘解压师’在内的各类新职业和新产业,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刚需’角色。”(田丽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