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永州8月11日电 (唐小晴 谢助民 唐毅刚) 育秧智慧控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速插秧机作业、无人机飞防喷药......依靠科技种田,流转经营200多亩稻田的湖南东安县横塘镇大粟山村“90后”周宇康成为当地有名的“新农人”。
“以前,犁田、杀虫都要人工,现在机械就能帮忙干。比如,稻田杀虫,原来得花钱请人,用上无人机后,比人工省水、省药,一天还能完成200多亩稻田喷药,效率高、成本低。完整用药数据还能帮助分析改进打药方式。”周宇康平时还能腾出时间学习新种植技术、新管理模式。
“种田也要跟上新时代。”今年29岁的周宇康还托管了2000多亩稻田飞防业务,提供犁田、插秧、飞防、收割、烘干一条龙服务,为全村腾出200多名劳力外出务工和从事第三产业。
新理念、新技术改变农业服务方式
在产粮大县东安,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周宇康一样的“新农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经理人及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渐成规模,新理念、新技术在广阔田野上大展身手,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乡村注入兴农新鲜血液。
在他们带动下,科技种田深入人心,农民纷纷从会种田转型为“慧”种田,数字农业、代收代种、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深受农民欢迎,手机、无人机、高速插秧机、测土施肥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基本涵盖农业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生物肥料、无毒高效杀虫剂、电商正引领新农业革命,让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发展其他产业。
“一批‘新农人’借助现代科技优势,打造智慧农业生产基地,还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横塘镇党委书记李炜表示,在东安,经“新农人”示范引领,传统老把式的施肥变成了测土施肥,世代相传的线下地头销售变成了线上直播带货,传统方式的举家春种秋收变成了委托代种代收,农业服务方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东安大粟山村40岁出头的农民企业家周金云,2019年返乡当起“新农人”,创建湖南省禾福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流转荒地500多余亩,建起“努比亚山羊”生态养殖基地;运用山羊养殖软件“云羊宝”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走“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新型饲养路子,成为永州市第九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这位创业能人建起标准化的牧草种植区、放牧运动区、羊舍、配料营养中心和检验检疫室,配备质量检测监控系统和农产品质量追踪溯源系统,打造成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养殖基地。“目前养有种羊300多头,商品羊1000多头,安置10名农民工长期在公司上班,季节性用工近100人,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当地10多名创业青年返乡当起新农人。”周金云说。
“新农人”孕育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上述新现象,得益于东安大力实施“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农人”培育工作。以发展农村电商业为例,目前东安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156场次,行政村覆盖率达40%以上,普及培训人员3812人,技能培训人员814人,引导农民就业创业203人。
陶璐和丈夫从深圳返乡,凭借非遗文化柚皮糖制作技艺传承人优势,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将村里各农户生产的饧糖、柚皮糖统一整体包装卖到全国各地,为32名脱贫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增收1.8万元;带动10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和500多亩香柚种植基地建设,给村集体每年提供8万元的经济收入,走出一条“一村一品”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被评为东安县“十佳返乡创业青年代表”。
“传统耕作方式和售卖原材料的销售模式,让地里很难结出‘金果果’,必须要学习现代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摸着田里即将丰收的穇子,38岁的陶璐信心十足。
她告诉记者,为发展穇子生产,专门成立了公司,专注穇子等旱粮作物的产销,今年共发展了700多亩穇子基地,聘请湖南农科院专门研究穇子的副研究员为技术指导,带动1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硬核”政策护航乡村振兴带头人
“新农人”大展身手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为支持“新农人”创新创业,东安县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新农人”创新创业奖扶政策,组织多部门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资金技术管理上精准帮扶,助力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把‘新农人’培训作为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去年以来,全县除选送赴省市参加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外,还专题组织县级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通过政治引领、培训赋能、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切实打通创业路径。”东安县人社局局长陈瑶林表示,该县今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近800余人、创业培训246人。眼下,这批“田秀才”“土专家”正活跃在三农一线,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我们还将‘新农人’作为三农队伍提质、引智聚才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积聚新动能。”东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宏波介绍,该县除组织“新农人”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农技服务推广培训和创业培训外,还结合县乡产业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为“新农人”参与营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农业特色产业格局拓舞台。
今年,东安返乡创业成功的“新农人”有200多人,创办农业小微企业50多家、家庭农场100多家,牵头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4万余人创业就业增收,销售收入高达30多亿元。
为拓展“新农人”参与乡村振兴渠道,东安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新路径,借助数字技术,借力短视频、直播风口,打造一批电商达人、培训一批农产品营销师,为东安农产品和文旅资源“吆喝”代言,同时以返乡“新农人”为样板,加速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让其转型成长为“新农人”。
“将‘新农人’培训纳入‘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为‘新农人’充电蓄能,发挥人才裂变效应,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新农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支撑。”东安县委组织部人才室负责人陶凯说,该县注重从优秀“新农人”中选拔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已推动壮大“新农人”村支“两委”干部人数达100多人,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唱主角,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头雁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