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重@共同富裕】浙江“温润之州”何以共富?现实生活未来想象两手抓
2022-08-09 15:40:00 来源:荆楚网

中新网温州8月9日电(记者 林波)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温州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温润之州”如何应考共同富裕答卷?

从城市到海岛、社区、乡村,透过温州的多重元素可以看出,其共同富裕路,不仅体现在生态层面,藏于生产层面,更展现在生活层面。当下,温州市正擦亮生态底色,瞄准高端科技产业,打通共富最后一公里,书写共同富裕答卷。

参观者体验自动视力检测仪器。 林波 摄

孕育“未来想象”产业 做大共富蛋糕

依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医疗、科研、教育、人才转化优势和四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在眼视光装备、视觉光学、眼用材料、眼科药物、智慧医疗、未来医学和视觉延伸六大黄金赛道发力……这是位于温州市龙湾区中国眼谷的发展剪影。

这也是温州“创富”做大蛋糕的缩影。独具发展眼光的温州正积极孕育富含“未来想象”的产业空间。

“未来眼科眼视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眼谷秘书长、国际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徐良德介绍,眼健康,即视觉健康,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眼视光产业超万亿元,但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

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8年10月,坐落在温州市龙湾区的中国眼谷正式授牌。

村民在东岙村沙滩画渔民画。 林波 摄

作为全球首个眼健康科创和产业综合体、科技和人才集聚地,如今,其已落地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等平台。

截至2022年6月,该平台已注册企业138家,入驻企业研究院25家,合作投资金融机构62家,合作世界500强上市、头部企业48家。

在未来产业发展上,抱着“软件重新定义温州”的决心,该市还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此前,诺奖数字双碳研究中心已在该市正式揭牌,将融入当前中国数字经济的宏观目标,帮助和推动特定的数字经济主题发展。

诚然,于温州而言,共同富裕的巨大潜能,则藏于未来产业“创富”筑牢共富之基,与社会同频共振共享发展机遇之中。

东岙村一景。 林波 摄

擦亮生态底色 打造乡村发展新空间

对于温州而言,海洋是其独特的资源之一,可以说“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

“2016年之前,彼时的东岙村还是一个没有‘流量’的小渔村。”在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党支部书记洪求伟的记忆里,曾经的村子因为中青年选择外出打工,村子显得较为寂静,“在生态保护上,也尚未形成系统的保护理念。”

2016年,洞头区启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一期项目位于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总投资4.76亿元,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沙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三大工程,于2020年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洪求伟表示,东岙村房屋外立面改造、沙滩修复、街巷改造等工程就是在一期项目中修复提升完成,“通过实施该行动,利用生态‘杠杠’来撬动产业崛起、海岛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大桥通车出行更方便了,海水清、港湾美,游客更多了,收入也直接增加了。”这是东岙村民宿主方爱萍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最直观的感受。在她看来,整治改造的是环境,带来的是发展新动能。

无独有偶,在温州永嘉北部山区的源头村,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该村成功创建零污染村庄,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共富之路。

“近年来,我们在地域文化上做足文章,通过挖掘千年舴艋舟文化,让美丽乡村释放出美丽经济,带来了旅游产业兴旺。”永嘉县源头村党总支书记陈小静表示,她们还组建了一支“共富娘子军”,从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80余人,成功带动村里的妇女参与创业致富。

城里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这是擦亮生态底色带来的“四来”效果。透过一个个乡村共富故事可以看到,这些共富共美的乡村新样板,正是彰显温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好注脚。

刘有香佩戴的智能手环。 林波 摄

打通共富最后一公里 让生活充满暖意

如果说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是美丽经济的底色,未来产业是振兴的发展动力,那么打通共同富裕“最后一公里”,让生活充满暖意,则是温州共富路上最温情的告白。

佩戴好手环,今年70多岁的温州市龙湾区万顺社区居民刘有香来到了龙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身体检查,“这是社区免费赠送的手环,可以记录我的心率、血压等情况,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以求助,当地工作人员马上就能赶过来。”

作为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社区如何打造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建设新路?

乐清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内的爱心超市一景。 林波 摄

聚焦老年群体,打造未来康养智城,是温州市龙湾区的践行路径之一。

据悉,该养老服务是由龙湾区民政局打造的一个由政府发起、政策引导、保基本、保兜底、监督指导、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自闭环、自运行、综合型的数字服务体系。

以万顺社区为例,据该社区党委书记郑烁敏介绍,该社区正是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居家服务点单的形式,形成老人居家下单,志愿者服务接单,养老机构兜底的安心省心居家养老新模式,“此外,我们所有小区都成立了实体党支部,党建力量延伸到小区,为小区共富之路建设出谋划策,真正实现共富的空间拓宽。”

强化兜底保障是浙江“扩中”“提低”的可持续之道。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温州如何做好困难群众兜底?

在温州乐清,该市通过启用乐清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整合部门救助资源,形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一站式”社会救助网络平台。

据乐清市民政局副局长周秋莲介绍,通过该服务中心有效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实现该市1.32万名困难民众救助事项全覆盖。

此外,该市还鼓励活力老人参与“以老助老”推动活力老人创业就业,实现共同幸福、共同富裕。

看望独居老人、参与疫情防控、传授手工技能……乐清市民施军芬的退休生活忙碌而又充实。作为乐清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的一位志愿者,她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工作,帮助困难老人。

审视当下,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多个地市正施展“三十六计”,内外兼修,谋划别样共同富裕路。(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