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开工 可供200多万人口全年社会用电
2022-07-15 14:53:00 来源:荆楚网

中新网上海7月15日电 (陈静李红)记者15日从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获悉,国家电投海阳核电二期工程、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三代核电技术落地的又一捷报。

据悉,目前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已经形成批量化建设规模:4台AP1000机组安全稳定运行,2台国和一号再创新机组顺利推进,4台CAP1000国产化机组在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开工建设。

本次开工建设的海阳核电3、4号机组,单台机组额定容量为125万千瓦,电站设计运行寿命60年。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200多万人口全年的社会用电需求,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4.4万公顷,对改善区域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助力实现中国“30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开工建设的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单台机组抽汽供热工程,计划于2023年建成投运,将新建约100公里的长距离输热管网,供热面积可达3000万平方米,满足约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实现胶东半岛跨区域供热。

据悉,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是自主设计、国产化制造的 CAP1000机组,是三代非能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成果,由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负责勘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

据了解,海阳核电3号机组核岛筏基底板浇筑自7月7日9时17分开始,于7月9日14时16分完成,历时53小时,累计浇筑5488方混凝土。作为该项目核岛技术总体单位,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创新研发核电厂热电联供堆机控制方案,率先实现行业内通过抽汽流量对二回路总负荷进行修正,对反应堆控制方案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供热工况堆机负荷匹配及控制精度,并承担了项目的委托管理工作。后续,上海核工院将积极探索核能供热向工业供热、风光耦合、核能制氢等方面延伸,做大做强核能供热及综合利用的新兴产业市场。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按照“更高安全、更低造价、更大自主、更好防护、更多数字和智能、更加和谐”的理念,坚持“向技术要一切”,推动三代非能动核电创新与产业链体系构建。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加强设计、采购、建造和调试业务的高效协同,从技术先进性、系统安全性、机组经济性、建造便利性、运维简便性等角度,开展系统性设计优化、推动落地实施,组织100%设备国产化的“抽丝剥茧”调研。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介绍,该院持续推进三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建设,完善“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工作机制,加强与产业链企业对接,实现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在设计优化、100%国产化等专项工作的推动下,国和系列机组设备已形成稳定供应链体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前,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底、2019年初投入商运,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累计发电超过740亿千瓦时。依托1、2号机组,海阳核电开展了大型压水堆热电联产研究和实践,2021年11月,“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二期项目投运,超额完成山东海阳市首个供暖季任务,持续安全稳定供热143天,供热面积近500万平方米,惠及海阳市城区20万居民,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核能供暖方案。(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