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为进一步宣传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核心价值、实施关键,即日起人民网推出系列权威解读稿件。本期推出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的文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 数字政府建设的本质是着眼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数字政府建设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引领。
· 建设数字政府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把准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新金融在连接供需、汇集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与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双向打通、高效汇聚社会治理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夯实数字政府公共服务基础支撑作用,打造与数字政府建设协同发力的新金融数字生态。
2022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日前,文件由国务院正式印发。《指导意见》的出台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操作性特点,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了目标愿景、确定了重点任务、明确了实施路径,标志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入了改革突破、创新发展阶段。
一、以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贯穿政府数字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全过程,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正确方向。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
(一)党引领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数字化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数字政府建设作为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已进入深化提质新阶段,同时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服务供需不平衡、资源配置不精准等问题。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新技术应用的创新驱动,但更重要的是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目标,从根本上促进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数字政府建设的本质是着眼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数字政府建设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引领。
(二)党把握数字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府治理对数字形态的积极主动适应,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数字政府建设不是独立运行,而是助推数字经济、引领数字社会、营造数字生态转型创新发展的先手棋和动力源,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领域核心资源的组织者、驱动者,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因此,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学分析需求,准确判断方向,保证高质量供给政务服务、公共服务。
(三)党统筹数字政府建设整体过程。
数字政府建设引领各领域各环节数字化改革,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特点,既要方向一致整体推动,也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实现横向协同与纵向融合贯通,需要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紧密配合,需要顶层规划的前瞻设计,也需要先行先试的创新探索;需要数据要素的释放,也需要安全保障的支撑;需要决策部署的落实,也需要考核评价的激励;需要政府主体作用发挥,也需要社会多元力量参与。为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必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协调各方,把握节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
二、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落实数字政府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数字政府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把准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改革创新促政府履职能力提升。
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着力在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服务、业务、数据、组织和平台等维度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服务创新。以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建立全向供给、全时响应和全程跟踪的服务机制,推进服务融合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为百姓提供一站式、菜单化、主题型、全周期服务。
二是业务创新。立足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以政务事项梳理及流程再造为抓手,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协同,构建纵横贯通、协调联动的业务体系。
三是数据创新。数据是数字政府的核心特征,通过建立无缝联通、汇聚共享、广泛应用的数据治理模式,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理念。
四是组织创新。健全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责体系,优化传统垂直运作、部门内向循环模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推动政府运行更加协同高效。
五是平台创新。着力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运行机制、数字安全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支持和引领带动作用,为高质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基础平台支撑。
(二)民本为怀促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
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涵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等,面向广大企业百姓和社会方方面面。通过加强政府数字化建设,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面提升政务、公共和民生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利企便民服务。需要依托数字技术支撑开展融合创新,以共建共享方式打造数字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体验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全方位兼顾满足广大企业百姓各类多元服务需求。
一是一体化为民。一体化为民是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的一体化,有力增强为民服务的泛在可及。通过统一标准为前提,推进系统联通、数据联用、业务联动,建立纵横贯通的公共服务网络,做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及“单一窗口”服务内涵,使线上线下服务的功能一致、流程一致、体验一致,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益、更显关怀。
二是融合化便民。融合化便民是打造政务服务与行业服务的融合化,有效提升便民服务的智慧便捷。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创新,共同打造融合化服务。将社会行业服务引入政务服务场景,针对广大群众的办事主题需求,提供强关联集成式的深度服务。将政务服务进驻银行等企业的服务渠道,在网点柜台、自助终端、各类平台等渠道进行广泛部署,提供常用高频的政务服务,为城乡居民打造“百姓身边政务大厅”和“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有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点办、就近办、随身办”。推进智慧融合应用,创新采用数字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数字支付等基础数字支持功能,推出集政务服务与行业服务于一体、智慧便捷的数字化产品服务。
三是精准化惠民。精准化惠民是打造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的精准化,有益增进惠民服务的公平普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描绘出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与精细画像,准确定位个性服务需求,支持服务供给组合配置,做到精准匹配和精确推送,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使广大企业和百姓在享受改革红利、政策惠利和公共福利上“一个都不能少”,让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三)技术赋能促社会治理数字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提升对社会治理复杂系统运行的感知能力,为实现数字社会治理的优化、协同、高效提供基础资源。二是提升对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的决策能力,以数据说话科学论证,实现优化的社会治理。三是提升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协同能力,拓展沟通渠道、统合业务流程、打通部门壁垒、共享数据资源,实现协同的社会治理。四是提升社会治理资源与服务共享的平台能力,实现高效的社会治理。
三、以融合赋能创新驱动数字政府建设
《指导意见》指出,要构建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五大体系。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和数据融合赋能,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激发数字政府建设的新动能。
(一)创新数字政府管理机制。
构建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规则。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备的数字政府法律制度体系。二是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支持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三是健全运行规则,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统筹分工、新技术应用、多方参与等运行规则和创新机制。
(二)夯实数字政府基础底座。
高质量建设数字政府平台支撑体系,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创新,不断夯实筑牢基础底座。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平台,整合构建结构合理、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二是提升政务云支撑能力,统一政务云框架和标准规范体系,统筹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务云平台建设。三是提升政务网络支撑保障能力,拓展深化政务外网、内网的联通覆盖,为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提供网络支撑。四是统一公共应用支撑,增强数字资源高效管理配置能力,提升数字政府整体效能。
(三)发挥数据创新引擎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作用,提升数据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这就需要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全方位赋能。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水平取决于数据基础能力,主要靠人才、方法和工具予以支撑。一是规模化培养掌握数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可借助社会专业力量支持,加快建立数据治理和应用人才队伍,体系化提升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二是在实践中科学总结有效的通用方法,包括政务数据的标准规范、资源目录编制、应用指标、质量提升、应用平台、数字实验室和“互联网+监管”风险预警模型等多类通用设计建设方法,深入推进政府数据治理应用实践。三是打造先进的数据应用建模通用工具,大幅降低技术门槛、充分共享知识技能、快速复用创新样板,让政府工作人员短期培训就能开展数据建模,加快数据治理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拓展数据赋能应用场景。
《指导意见》指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具体体现在数字化对管理服务场景赋能的实效上,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场景赋能,形成业务和数据深度融合的政府运行新形态。聚焦创新数据管理体制、深化数据高效共享、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利用等重点任务,逐步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的场景赋能范式,推动政府职能运行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支撑领导决策等方面的场景赋能应用。
(五)筑牢数字政府安全底线。
安全保障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底线,守好底线方能行稳致远,要坚持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 “要始终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这就需要依法依规持续加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安全有序推进政务及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以及与企业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
四、以新金融力量倾情服务数字政府建设
在中国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这不仅为中国建设银行,也为整个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新要求指明了新发展方向,新发展理念催生了新金融实践。新金融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自觉肩负起助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进人民福祉的光荣使命,生动呈现出“优政、惠民、兴企”的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的创新案例。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新金融已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社会发展的新力量,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力军,与数字化发展同根连枝,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发挥数字金融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突出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引导到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新金融行动助力政府数字化服务创新发展。建设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强化资源配置,国家基础设施、制造业、民营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均呈两位数增长;配足专项资金满足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需要。全力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助力全球产业链稳定和国际贸易畅通;助力推进乡村振兴,部署50多万个综合金融服务、智慧村务和便民事务的“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国80%的乡镇及行政村,提供“裕农快贷”等多种产品线,有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二)服务社会需要和民生关切。
新金融在连接供需、汇集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与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双向打通、高效汇聚社会治理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夯实数字政府公共服务基础支撑作用,打造与数字政府建设协同发力的新金融数字生态。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建设银行积极参与“教育强国”建设,打造“建融慧学”数字化平台,已为500多所高校及四万多家K12教育客户提供了综合服务;在“病有所医”方面,助力实现“健康中国”,以“建融智医”平台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线上就医服务,已服务600多家医院;在“老有所养”方面,对接配套“金民工程”,推出“安心养老”数字化平台,已覆盖180多个地市;在“住有所居” 方面,推出了住房租赁战略,“CCB建融家园”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5万家企业、38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在“弱有所扶” 方面,推出了“善建益行”慈善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应用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
(三)服务数字治理和“三融五跨”。
金融机构拥有海量的生产数据资源、天然的数字治理能力,服务数字政府建设既有制度优势更具能力优势,新金融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风险共治和数字治理新路径,促进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近年来,建设银行积极投身数字政府建设,相继为十多个省级政府和部委单位搭建了政务平台及应用场景,拓展了各类风险预警模型的风险共治应用,打造了多个政府数字治理平台,有力支持了“三融”数字化进程。目前承建平台注册用户已达2亿,办理量超30亿笔;让更多的网点办政务,让网点办更多的政务,在1.4万余个银行网点里,可预约、查询和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合计超过7000项,通过智慧柜员机(STM)提供的政务服务超过5800余万笔;建设了网点STM“跨省通办”专区,提供了包含1000多项涉及“五跨”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跨省通办”的全覆盖。
随着《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建设银行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举全行之力、聚全行之智,深度参与到国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宏伟蓝图之中,为实现数字中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