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位申请“以房养老”老人去世 愿望未实现
2016-05-31 10:28:33 来源:扬子晚报

 

资料图:张启韵(右)

 

资料图:张启韵(右)

原标题:南京首位申请“以房养老”的老人已去世 她的申请没人敢接

南京首位申请“以房养老”的老人张启韵两年前已去世,她“以房养老”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2013年9月,扬子晚报曾独家报道过南京首位申请“以房养老”的老奶奶,讲述了新街口街道高龄老人张启韵,自2010年起向社区和街道提出以自己名下的一套产权 房作倒按揭,所得用于改善自己独居的生活条件,然而没有机构和企业敢于接招。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老人已于两年前去世,生前把房子卖出61 万元。

临终前半年还是把房子卖了

新街口街道某社区退休主任邵女士一直陪伴张启韵走到人生最后。她回忆,扬子 晚报当时报道见报后,张启韵一时间成为省内外各地来采访以房养老的“活案例”。随后,张启韵向邵主任提出来,自己在新街口如意里那套40平米左右的单室套 产权房,还是尽早卖掉算了。毕竟90岁高龄,身边也没有至亲照料,“来不及等倒按揭办妥,我也用不了什么钱了,将来人一走房子还不是便宜了银行。”邵主任 说,张启韵毕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心里的一本账清楚得很。

2013年底,老人自己找到两家房产公司到她当时居住的新街口街道敬 老院来,委托他们帮忙卖房。“当时其中一家房产公司开的价高一点,是61万,张老就拍板让他们办理了。”邵主任透露,张启韵继续在敬老院现场办公,请来银 行工作人员,将卖房款分成几批存定期,存折请邵主任代管,密码则告诉一直照顾自己的干女儿。

从卖房到她去世只有半年多时间,邵主任 记得张老取过几次钱,都不多,主要是用在她入住市立医院和鼓楼医院看病。出院后,张启韵在邵主任的帮助下,入住天山路上医养融合的民营养老院,费用比先前 的敬老院高,她的退休金不够了,就从存折取了一点来补贴。记者算了一下,从张老搬出敬老院到养老院,中间去掉在医院治疗,只有几个月时间,每月养老院的费 用在3000多元。也就是说,张启韵每月在退休金外需要再拿出1000多元。

这么算起来,“以房养老”的动议,在南京的张启韵老人身上是落空了,即便最终进行市场化运作,老人也没有享受到房款为自己带来的实惠。假如一开始就把住房卖掉来改善生活,也许获得的实惠能多一些?张启韵临终前有没有为自己的想法后悔,邵主任说“真不清楚”。

没人敢接招,主要是操作有难度

张启韵对她的房款立下遗嘱,基本上给了干女儿及她的后辈。邵主任回忆,老人追悼会上,真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据称都是她的亲友。“生前多少年那么孤单,走后 却有这么多自称的家人。”邵主任告诉记者,张启韵和她说起过,确实有过倒按揭以房养老的打算,但是几年没有机构和企业接招,她就知道这里操作有难度,主要 是责任难以理清。“她说,最后人走了,房子划给银行或是保险机构,我还不如把钱给到帮助我的社区和亲近的人。”邵主任表示,尽管张老这么说,但从她把存折 和密码单独处置、将房款分几批存储的精明劲来分析,张老一点都不傻,真有人来接她的招,也未必肯交给人家办。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街口附近二手房的房价,已近3万元一平米。要是搁在今天,张老的房子可以说已经翻倍了。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婉愉

再来看看试点城市的调查

以房养老推进2年武汉9成受访老人排斥

武汉是试点以房养老的四个城市之一,就在今年,长江商报记者跟踪采访了2年来的试点情况。

连日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的九成以上老人均表示,我国传统观念就是“养儿防老”和“家产传后”,房产更愿意留给子女继承,交给银行、保险公司处理则看起来很不靠谱,也容易使亲人之间产生隔阂。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传统观念、经济收入、房屋产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目前武汉市大多数老人不愿意选择“以房养老”,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客户的审核也非常谨慎。

不过,也有专家乐观地表示,虽然以房养老可能将成为“小众”的选择,但就算仅有一成老人选择以房养老,这一市场也仍然令人无法割舍。据长江商报

最后听听权威部门的声音

以房养老究竟难在何处?

存在观念挑战、成本过高等3大劣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推进以房养老,还存在三大劣势。

首先是“以房养老”需要面对社会观念和传统伦理的挑战。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说,中国是反哺式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老人的房子由儿女继承也是天经地义的,要打破这个伦理观念很难。

其次,“以房养老”目前的协调沟通成本较高。比如房产登记要做相应的变更,但比较繁琐。此外,房屋抵押的期限、金额怎么设定,抵押到期后如何处置房屋,也还需要一些法律上的协调。

最后,目前推进以房养老的交易运营成本比较高。过程中有很多评估、公证的环节,还有方方面面需要中介机构去完成的环节。“整个程序下来,如果说你要拿20年的养老金给付,有两年要给到中介公司,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李峰说。

为什么有保险公司也不积极?

对保险公司而言,“以房养老”也存在3大风险

首先是业务固有的风险,李峰说,这是一项创新业务,风险主要是贷款利率变化和被保险人的长寿风险。

“因为这是一个长期风险,作为贷款利率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李峰说,目前受全世界经济下行影响,汇率不稳定,而我国还没有锁定利率互换的机制和市场。

其 次,对保险公司来说,也面临房产价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李峰说,保险公司做“以房养老”业务,是长期资产负债的匹配,精算基础是房产价格稳定或稳中有升。 如果房价下跌,风险如何应对,这对保险公司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原来评估是100万,现在只有80万,那肯定是保险公司吃亏。”另外,李峰说,如 果房价上涨,保险公司也可能面临另外一种风险,就是投保人可能会退保,之后再重新保险,这样拿到的养老金会更多。

第三个风险,李峰说,是道德风险。反向按揭贷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欺诈、信息不对称、误导甚至是道德风险。

“总体而言,反向按揭贷款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以后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这对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解决老龄化社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本报综合

新闻链接

以房养老试点2年,全国共 户投保?

上海保监局29日公布了答案:仅仅59户!

2014年6月23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对于申请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做出了要求:申请试点时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季度末的偿付能力不低于120%。

获得“以房养老”政策试点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地,试点期间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

就 在前天,在“上海论坛”的“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以房养老’”子论坛上,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说,到5月20日,全国反向业务投保人共78人59户,办完 所有流程的是47人。其中北京18人12户,上海13人11户,广州14人11户,武汉是2人1户。“北上广这样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房价比较高的城 市,试点效果比较好”。

所谓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也就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

而在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也就是说,通过“以房养老”,房屋可以从超长期的耐用消费品,转变成一种具有相当流动性的资产。通过一次性的金额给付或者是终身年金给付,实现房屋既有居住性,又有流动性、收益性的统一。本报综合

(扬子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