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付款时,你一定厌倦了付现金的掏钱、找零、收钱等耗时的过程,也为刷银行卡输密码、签名的遮遮掩掩而尴尬。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扫码支付很快占领了大片支付市场。为抢夺地盘,11月3日,中国银联升级“闪付”业务,试点推出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银联称,今后持卡人使用银联“闪付”,指定商户300元以下无需输密和签名。支付市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正在上演。
现金支付和刷银行卡输密码、签名支付,在速度上,已经不值得一比。银联“闪付”特别是小额免密免签支付跟扫码支付相比,有什么不同?本文从安全性和快捷性两方面加以比较,供消费者参考。
先说安全性。安全风险不可控,再先进的支付方式都不会被接受。许多人在扫码付款的时候或许都想过,用的WiFi会不会记录自己的数据,账户信息和个人资料会不会泄露,看不见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其实,这些问题,不仅消费者担心,监管层也担心。为此,2014年3月1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叫停支付宝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其中指出,“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
什么是扫码支付?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主动去扫商家的二维码/条形码,比如,支付宝付款中的扫码付;另一种是,让商家的扫码枪扫自己手机里的二维码,比如,支付宝的付款码支付,微信钱包里的“刷卡”支付,都是向商家展示手机里的二维码及条码。两种扫码支付方式,共同面对的问题,一是,消费者的手机必须是安全的,二是,使用的网络必须是安全的。
银联“闪付”跟扫码支付相比,安全性建立在硬件基础上。从“闪付”使用的工具看,需要支持“闪付”的银联金融IC卡或NFC手机,还要有POS或其他具有银联“闪付”标识的机具。银联金融IC卡支付,持卡人不依赖无线网络,网络的安全风险排除了。
银联“闪付”业务最新推出的小额免密免签服务,有没有风险?银联称,通过额度可控、商户可信和后台防控的三重保护使风险可控。对于持卡人最担心的卡片丢失被盗刷问题,银联称,一旦卡片遗失,持卡人只需及时向银行挂失,就可获得因“小额免签免密”服务造成的资金损失赔付服务。看得出来,银联为推广小额免签免密支付,下了血本。
再看支付速度,“闪付”和扫码支付哪个更快。扫码支付,一般有联网、登录软件、扫码等步骤。要有网络支持,还要能顺利登录软件。银联“闪付”最新推出的“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只要拿出卡,挥挥手就能完成消费支付,不需要查看网络,不需要打开软件。正常情况下,“闪付”要快一些。
虽然支付过程相当快,不过,因为“闪付”依赖银联金融IC卡和POS机,使用受限制,不像扫码支付软件用智能手机就能下载。在这方面,银联正在加速推进支持“闪付”的银联金融IC卡和POS机等终端设备的覆盖面。根据2011年央行的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金融IC卡支持“闪付”、插卡交易。据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已经发行银联金融IC卡,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支持非接触受理的金融IC卡累计发卡11.88亿张,POS终端达到670.80万台,广泛分布于快餐、超市、便利店等日常消费类商户。
扫码支付和银联“闪付”,安全性和便捷性,都已经比较了。追求安全、快捷地支付的消费者,选择哪一种支付方式,自有判断。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扫码支付和银联金融IC卡“闪付”支付之间的争夺将异常激烈,支付市场的蛋糕将可能重新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