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和他的“江湖” 20年间近20位资本大佬“跌倒”
2015-11-09 09:32:22 来源:新京报

制图/张妍

11月1日,徐翔被抓。市场上具有号召力的“偶像”,又倒下了一个。从挥着巨资在股市上呼风唤雨,到贴上“犯罪”的标签锒铛入狱,徐翔重复着多位“前辈”曾经走过的路。据统计,1997年至今,陆续有近20位大佬“晚节不保”。

涨停敢死队舵主徐翔 凶猛豪赌投资路

“稳准狠”,善于捕猎黑天鹅,在獐子岛黑天鹅事件中获利4400万元,目前被带走调查。

“投资没有那么简单,只靠交易就能赚钱。交易只是投资中很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做很多工作。”在2011年《中国证券报》的一次采访中,徐翔如是说道。

那是始终保持神秘的“私募一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他说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本来是投资前要对公司和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后筛选出股票。但是在今天看来,徐翔“除此之外”要做的工作,或许涉及更多见不得阳光的内幕。

11月2日深夜,徐翔被查的传闻终于被证实,一代私募大佬就此走下神坛,而他旗下几只基金的辉煌业绩依旧高挂在收益排行榜上,证明着这个市场上曾经诞生过的“传奇”。

草根封神

徐翔在中国资本市场成名已久,且被看成“草根英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18岁的徐翔放弃高考,成为一名专职投资人。徐翔自称“家境非常普通”,然而在他入市之初,父母就给他提供了3万元初始资金,这在当时并非小数目。对此,徐翔解释称:“那个时候,宁波老百姓家里几万元很正常,而且家里就我一个小孩。”

几年之后,徐翔声名鹊起,宁波银河解放南路营业部正是其发迹之地。当时,在该营业部4楼的贵宾室里,有专门做超短线的“三大高手”,徐翔正是其中之一。三人手握三四千万资金,在当时的熊市中,占据了营业部的绝大部分成交量。几个人的操盘风格十分凶猛,洞悉庄家动向,果断吃进,火速撤离,市场将他们称为“宁波涨停敢死队”,甚至出现了“炒股不跟解放南,便是神仙也枉然”的说法。而徐翔则更胜一筹,赢下了“宁波涨停敢死队舵主”的称号。

市场传言,在宁波的几年,徐翔至少获利20亿元。2005年,徐翔从宁波迁至上海发展,经历了A股的一波大牛市。四年后,他成立了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据称。“泽熙”二字是徐翔深思熟虑所取之名。在中国历史人物中,徐翔最崇拜毛泽东和康熙,故将公司取名“泽熙”。

2010年3月,泽熙的第1期产品成立,初始规模10亿元。该产品成立之初便遭遇了A股市场大跌行情,但是产品净值却逆市走高,两个月跑赢大盘约50%,泽熙投资由此名震江湖。

在泽熙1期成立后,徐翔又在连续4个月之内集中成立了4只股票策略基金。2010年7月以后,泽熙再未发行过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产品。

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管理费收益并分摊风险,隔段时间发行一只新产品是常态,而泽熙只守着这5只基金从不扩张,给市场留下了一个问号。更为神秘的是,这5只基金从来不做客户推广,没有人知道谁认购了徐翔的基金。

但这些疑问没有阻止徐翔继续创造“神话”。甚至在今年股市大跌中,泽熙旗下基金也获得了超高收益,其中泽熙3号今年以来收益已达362.65%。自成立以来,该基金累计增长率已接近40倍。

捕猎“黑天鹅”

人们常常喜欢用动物来形容资本市场。大家追逐“牛市”,害怕“熊市”,最恐惧的则是另一种动物——“黑天鹅”,这种猝不及防的重大利空事件可能会让投资者蒙受比熊市更惨重的损失。

可是徐翔却偏偏喜欢追逐“黑天鹅”。重庆啤酒、昌九生化、獐子岛,这些近几年来A股中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其背后都出现了徐翔的身影。

2011年年底,重庆啤酒突然宣布乙肝疫苗研发项目失败。这是公司历时多年重金投入的项目,股价也因该项目收获了数倍涨幅,然而“光环”却在一瞬间化为灰烬,股价毫无意外连续跌停。

在连续9个跌停之后,重庆啤酒股价已经从80多元跌到不到30元,这时徐翔出手了,但该股依旧没有停止跌势,于是徐翔在20元时再次买入3000万股。此后一个多月,重庆啤酒涨至35元,徐翔成功逃顶,在短短一个月内获利数亿元。

一年前的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更是展示了徐翔的“高超技艺”。2014年年底,獐子岛突然公告称,受北黄海冷水团异常变化的影响,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公司预计损失7.63亿元。獐子岛股价应声跌停。

连续跌停三天后,12月10日,戏剧性变化发生了。在收盘前几分钟,公司股价瞬间飙升,就在打开跌停板的一分钟内,成交额高达4.88亿元,超过当日总成交额的50%。次日,公司股价低开高走,并于午后收于涨停。两天的龙虎榜显示,12月10日的买单主要来自徐翔,第二天在涨停时,已全部出货完毕,仅仅两个交易日,徐翔净赚4400万元。

但徐翔也有在“黑天鹅”翅膀下栽跟头的时候。2012年11月,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随后连吃5个跌停。而此时,泽熙1号正持有酒鬼酒300多万股,仅五天就亏损了大约6000万元。

在接受《新世纪》的采访中,徐翔也表示自己有很多看错割肉的时候。“偷偷摸摸剁掉,及时止损。”

定增“大玩家”

有了最初的原始积累,2013年初,泽熙走出二级市场,开始参与各种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同时,徐翔母亲郑素贞作为其在一些定增中的代理人也浮出水面。

2013年1月,泽熙投资、泽熙资管中心和华润信托共同出资成立了增煦投资中心,此后,泽熙投资中心和郑素贞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定增预案中。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徐翔系以认购人身份参与过定增的上市公司包括恒星科技、鑫科材料、华东重机、大恒科技、宝莫股份、龙宇燃油、华丽家族、康强电子、乐通股份等。

和徐翔概念有关的公司,无一例外地受到市场热捧,股价连续上涨。

今年5月29日,乐通股份发布了定增预案,郑素贞参与认购,若交易完成,其将拥有乐通股份26.83%的股权,消息公布后,乐通股份连续收获13个涨停。

此外,康强电子、宝莫股份等徐翔系参与认购的公司在公布定增预案后,均连续拉出多个涨停。

在取得股份后,徐翔还会高调介入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决策。《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援引一位浙江私募人士的话说:“泽熙动作之所以高调,是因为包含了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诉求,提出高送转的临时提案,不论通过与否都让市场产生想象空间,泽熙深度介入惠天热电、工大首创等公司的经营,一方面是便于主动管理,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市场炒作。”

谣言终成谶

对于徐翔如此惊人的业绩,市场上多年以前就传出过质疑。一位私募界人士也对新京报记者说:“在这种行情下他还能有翻倍的收益,要说他没内幕信息我不信,除非他是神。”

徐翔本人对质疑从来不予理会,但是一旦有“违规被查”的传言,他的反应都异常激烈。从不参加公开活动的徐翔至今为止只公开接受过三次采访,都是陷入“违规被查”传言后,以“辟谣”为目的出面。

2011年,徐翔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他说:“问我们对市场的看法,我们也总是保持沉默。但如果是涉及公司大是大非的问题,例如有人说我们涉嫌违规,这就必须要正面严肃回应。”

2014年5月,泽熙再次传出被调查的传言,市场猜测“泽熙被调查”与泽熙6期在东方锆业资产重组停牌前的交易有关。徐翔出面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明确否认被查传闻,并表示:“我管理100亿的盘子,东方锆业只买了1000万元,拿这个来内幕交易?”

在今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中,泽熙现身十余家公司十大股东榜,而最近披露的半年报均表明,泽熙对大部分公司已减持完毕,在七八月份的股市大跌中成功逃顶。这让人大呼“神奇”的同时,产生了更多质疑。关于泽熙投资涉嫌违规被查的传闻更是密集传出。

在今年8月底和9月初,泽熙投资曾经两次针对传言在官网发布澄清公告。两次公告中,泽熙分别强调,公司成立至今,从未开设过股指期货账号,亦未从事过股指期货交易;还强调公司与中信证券、证金公司等机构没有交集。每一次公告都是红底黄字挂在官网最显眼位置,显得颇有底气。

然而最终,多年来的“谣言”终于成谶。

【大事记】

1978年 徐翔出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徐翔放弃高考携3万元进入股市;

2003年2月15日 《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刊发《涨停板敢死队》一文,徐翔进入大众视野;

2005年 徐翔从宁波迁至上海发展;

2009年12月7日 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3月 泽熙1号基金成立,随后四个月又连续成立4只股票策略基金;

2011年7月 首次露面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有人说我们涉嫌违规,这就必须要正面严肃回应”;

2013年1月28日 上海泽熙增煦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成立,徐翔系进入定增市场;

2014年12月10日 徐翔系在獐子岛“黑天鹅”事件中获利4400万;

2015年8月29日 泽熙官网发布公告否认被查,并强调未开通股指期货账号;

2015年9月12日 泽熙官网再次发布澄清公告,称与证金公司、中信证券等机构无交集;

2015年11月2日 新华社发消息证实徐翔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整理/罗超

泽熙动作之所以高调,是因为包含了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诉求,提出高送转的临时提案,不论通过与否都让市场产生想象空间,泽熙深度介入惠天热电、工大首创等公司的经营,一方面是便于主动管理,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市场炒作。—— 一浙江私募人士

股市“第一庄” 吕梁:自曝坐庄内幕

合纵连横,搭建“中科系”坐庄,三位一体超级庄家;“中科系”崩盘后,自曝坐庄内幕,2001年初失踪。

“吕梁去哪儿了?”这个14年前的问题,至今依旧没有答案。

作为中国股市第一个主动承认自己坐庄,而后“人间蒸发”的庄家,吕梁在中国股市走过第一个十年,在新千年开端之际,在监管部门打击恶意坐庄却不得其门之时,以“自供”的方式,揭开了其操纵中科创业(原名康达尔)股价的始末,为中国证券市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观察样本。

吕梁虽然消失,不过,其曾经做过的事情,在随后的中国股市,依旧不断上演。

吕梁三板斧

股票抵押融资 买入朱大户手中的流通股,主要靠不断的股票抵押贷款,成为实际上的控股方。通过控股权最终控制了康达尔董事会,为此,吕梁花了7个亿。当然,这笔钱也来自股票质押贷款。

讲故事画饼 2000年7月,他刚刚得手中西药业便急匆匆宣布:中科创业与中西药业等公司成立全资公司,着手先进癌症治疗仪器中子刀的生产与销售,其后又宣布两家公司将共建“中国电子商务联合网”等,但实际投入资金却只有除苜蓿项目的100万元。

忽悠 吕梁“中国第一股评家”的声誉被他利用得淋漓尽致,1999年8月,为拉升康达尔造势,吕梁在某证券报上组织了一个整版,全面介绍“重获新生的康达尔”。这只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记者到被记录者

在消失前,吕梁就在北辰花园的家中,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披露其坐庄的全过程。自此开始,吕梁就成为回顾中国资本市场时,无法绕开的一个人。

吕梁原名吕建新,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曾活跃于传媒界,1988年以来,其在多家知名杂志上发表文章。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吕梁从北京转战深圳,进入股市。在炒股的同时,吕梁也为报纸撰稿,报道为什么有股市和发展股市的大是大非。

其间,吕梁写的《1990~1991年中国“股市狂潮”实录》《百万股民“炒深圳”》轰动一时。虽然吕梁作为“写手”小有名气,但作为小散,其在股市中也并没有赚到钱。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吕梁下海,从咨询做起,并操作资金活跃在沪深以及香港市场。

1999年春,吕梁高调现身媒体,不过,彼时,其是以K先生的身份亮相。其在《证券市场周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给自己贴上“讲政治,做大势”的标签,扬言“机会来了”,同时高调宣称“做多中国”。

在记录股市,通过媒体为自己“做多”造势之后,随着其坐庄的中科创业连续跌停,2001年1月1日,吕梁在其家中接受媒体采访,自曝坐庄全过程。

一个月后,吕梁失踪,至今无任何音讯。

至此,吕梁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当年证券市场最具新闻价值的证券人物,成了被记录者。

《财经》曾形容,吕梁是集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

这也是第一代庄家操作手法。著名学者吴晓波分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原来打扮成“白富美”上市的企业在上市几年后,业绩一塌糊涂,成了壳资源,庄家出现,通过收购等资本手段,成为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然后在二级市场上翻云覆雨,获取暴利。

搭建“中科系”操纵股价,登上人生顶峰

1998年,吕梁与“大户”朱焕良接头,并开始合作,这次合作,将吕梁推向了其人生的最高峰,也导致其最终失踪,杳无音信。

事情的始末也起于坐庄。据报道,1996年前后,股票坐庄风起,朱大户盯上了康达尔,到1997年,朱大户囤积了5843万流通股。但天有不测风云,香港突遭“禽流感”,康达尔5万只鸡一夜之间全部瘟死,康达尔股价遭遇滑铁卢,朱大户坐庄被套。

吕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1998年,朱焕良希望他能想办法解套其手中的康达尔股票。朱焕良当时通过上千个个人账户,掌控了康达尔公司90%的流通盘,当时,康达尔的流通股占了该公司总股本的29%。

吕梁与朱焕良签订合作协议:吕梁组织资金接下朱焕良手中50%的康达尔流通股,朱焕良配合长期锁仓,并帮忙安排购入康达尔部分国有股,最终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和重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把康达尔从一个养鸡企业改造成生物制药与高科技企业。

吕梁与一批证券公司的营业部签约,确定“投入时间、盈利预期”。后来的证据显示,有125家证券营业部卷入其中,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在朱焕良的配合下,吕梁组织的机构资金接过了朱手中50%的流通股。1999年4月和5月,吕梁又通过机构收购了康达尔34.61%的国家股,并进而控制了康达尔的董事会。

事后计算,吕梁共动用了约7亿元的资金完成上述操作。1998年底,康达尔的股价在17元左右。1999年12月,康达尔正式更名为“中科创业”。

后来的庭审显示,通过倒仓,吕梁一方拉升了中科创业的股价,到2000年2月21日时,中科创业的股价达到84元/股。

1999年7月,吕梁注册成了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中科”),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被称为“中科系”。

据吕梁手下的操盘手丁福根介绍,在中科创业股价翻番之后,通过质押中科创业,买进莱钢股份、马钢股份、岁宝热电,从而将这些股票拉升,提高市值后卖掉挣钱,再通过倒仓、对敲进一步炒作中科创业股价。

按照吕梁的设想,利用重组等手段,发布莱钢股份、马钢股份、岁宝热电的利好,从二级市场挣钱。

后来的庭审显示,吕梁操纵中科系股票的资金约有54亿元。这些融来的资金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银行方面大都在中科创业的高位股价上,以1∶2的质押率贷款给机构。

股价崩盘,坐庄终被反噬

中科创业股价的突然崩盘,让这次资本盛宴戛然而止。中科创业虽然公布了多项重组喜讯,讲了很多故事,例如涉足优质农业、生物医药、网络信息设备、高技术产业等,但是,这些项目无一成功。

2000年底至2001年初,中科创业连续9个跌停板,跌去50个亿的市值,引发“中科系”股票中的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相继跌停。

股灾发生后,吕梁从幕后走到前台,自曝坐庄内幕。

在吕梁供述的版本中,朱焕良毁约造成了中科系崩盘。

根据协议,朱焕良手中中科创业的股票5年内不能抛售,但2000年5月开始,朱焕良开始卖出中科创业股票。据悉,朱焕良共套现约11亿元,并潜逃至国外。朱焕良临走前对吕梁说:“股票总是要卖了才能赚钱。”

2010年10月,吕梁手下重臣、北京中科执行总裁涉及“老鼠仓”被调查。之后,吕梁下令在深圳中科、在公司内部查“老鼠仓”,并要求所有公司资金于年底以前结清。

吕梁后来称这一行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批老鼠仓数目较其估计的更大,大规模平仓之后,便引发了中科创业大崩盘。从2000年12月25日开始,中科创业连拉9个跌停板。

据《财经》报道,中科创业崩盘后,吕梁曾私下对身边人透露,计划2001年元旦后开始拉抬出货,谁知已经没有机会。

【吕梁简历】

1990年 至深圳炒股,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992年 在报刊上发表《1990~1991年中国“股市狂潮”实录》《百万股民“炒深圳”》

1996年 在深圳和香港做咨询,后来运转一些资金到香港、深圳和上海投资。

1997年 组织资金撤出香港,躲过之后红筹股重创。

1998年 与朱焕良见面,并签订长期投资协议,拉升康达尔股票。随后,多家券商机构加入。

1998年底 吕梁组织北京机构从朱焕良手中接手其持有的50%流通盘。

1999年春 吕梁以K先生之名,在媒体上多次发表文章,为股市造势。

1999年4月和5月 吕梁安排机构资金,两次收购34.61%的国有股,并随之控制康达尔董事会。

1999年7月 北京中科成立。

1999年8月 北京中科受让中西药业20%股权;并在随后控股中西药业,入股鲁银投资、莱钢股份、岁宝热电、胜利股份等,构成“中科系”。

2000年6月左右 朱焕良开始出售中科创业股票。

2000年10月 北京中科的董事兼执行总裁申杲华因老鼠仓被查;随后,吕梁下令内部查老鼠仓,导致大规模平仓。

2000年12月25日 中科创业跌停,并随后连续8个交易日跌停。

2001年1月1日 吕梁接受媒体采访,自曝坐庄内幕。

2001年2月 吕梁失踪。

“唯我独尊” 唐万新:流沙上的德隆系

率领德隆系扩张为千亿元的金融、产业帝国,2006年获刑8年。

他不在江湖,江湖却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同样作为一代庄家,与徐翔相比,唐万新的传奇值和神秘值“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世纪90年代,唐万新携德隆系,从西北边陲的小公司,扩张为资产过千亿的金融、产业帝国。2006年,随着唐万新获刑,德隆系灰飞烟灭。

2010年前后,唐万新低调出狱。自此之后,虽然他没有公开露面,但市场仍热衷于四处捕捉德隆系的“影踪”,引之为利好或利空。

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证明,德隆系之于市场的号召力。

资本市场无新事。大佬不断迭代,而大佬们所经历的相似故事仍在上演。

德隆余威

徐翔被抓,“前辈”唐万新不免再被提及。他在哪里?

一位资本圈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说,出狱后的唐万新,行踪隐秘,他具体在做什么事情,圈子内也众说纷纭,“这个时候想采访唐万新吗?很可能是“无谓的努力”。

在公开报道中,“德隆系旧部潜伏”“德隆系魅影疑浮现”……这些新闻标题让唐万新“重出江湖”的真实性显得似有还无,却没有一次得到直接证实或证伪。

2013年,唐万新的“身边人”对媒体表示,归隐垂钓中的唐万新不再有复出的兴味,昔日的资本大佬已将出狱后的热情投向海洋,“研究如何捕获一条50斤的鱼”。

而在资本市场上,德隆的名号和招牌仍然屡试不爽。前述业内人士称,昔日德隆案发后,原来的人马风流云散,但很多人未曾离开过资本市场。

比如,2006年前后异军突起的“湘晖系”,就因为由德隆系前任核心人物卢建之主导,经常被认为是德隆系的遗脉。

2013年6月30日,上市公司伊立浦公告称,北京市梧桐翔宇投资有限公司以24.66%的持股比例,成为伊立浦第一大股东。而这家梧桐翔宇背后的“梧桐投资”,也被曝出为德隆旧部幕后操盘。

于今年6月公布定增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捷资源,被认为是德隆系最近的运作标的:定增预案中,多家定增对象与昔日德隆系存在些许关联。

事实上,沾上“德隆”二字的股票大多引人注目。阳煤化工、当代东方、万福生科等公司,在其资产重组过程中都曾因“德隆系魅影”而受到议论。

尽管唐万新不曾出来“认亲”,但市场对德隆传说的炒作热情无比高涨,甚至为这一现象命名为“新德隆系”。

旧日辉煌

上世纪80年代末,依靠扩印照片积攒几十万身家的唐万新,通过倒卖企业法人股,正式接触资本市场。

1994年,唐万新向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融资3亿元,成立了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德隆系”。

资料显示,年轻时的唐万新“有自己的商业理想”:“通过资本经营的方式,将之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存量,将是中国式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为了自己的这一目标,唐万新在短短的几年中控股和参股了多家证券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在实业方面,唐万新控制下的企业所涉甚广,从水泥到汽车零配件、重型卡车,矿业,再到种子甚至番茄酱。

1996年10月,唐万新带领下的德隆受让新疆屯河部分集体股,以第四大股东身份进入屯河,后控制了新疆屯河大股东屯河集团,随后,又通过新疆屯河成功控制天山水泥。2003年,合金投资股权拍卖,唐万新依靠自己的“产业整合”故事“打动”当地政府,成功取得合金投资的股权,并随后将湘火炬也收入囊中。

短短几年间,德隆系从一家偏安于西北的小公司发展成资产超千亿的实业、金融帝国。

2003年前夕,德隆帝国已达到巅峰,成为中国拥有上市公司最多、市值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当时的唐万新,在自己的办公室挂起了“唯我独尊”四个大字。

帝国坍塌

徐翔被抓一事轰动证券市场,其所代表的“宁波敢死队”遭到重创。这被评论定义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早在10年前,作为资本前辈的唐万新,已经“结束”过了一个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唐万新帝国不断壮大的金融版图为实业版图提供着动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唐万新治理下的德隆系因五花八门的并购产生资金饥渴。

1996年前后,唐万新开启了“坐庄”模式,不断释放概念和利好刺激上市公司股价并从中获利,而实业的真实业绩无力支撑金融扩张所需的资金。

为了维持股价的“虚假繁荣”,唐万新走上了非法融资的危险之路。通过信托、证券、保险公司等渠道开展“委托理财”,并许以高额收益。直到资金崩盘前夕,德隆通过这些手段融资460亿元,最终形成的资金黑洞多达172亿元。

2004年,资金饥渴到了极限的唐万新抛售流通股套现,立刻引发负面效应:2004年4月,德隆系著名“老三股”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集体崩盘,三股连续跌停,不到半月时间,200亿市值被蒸发殆尽。唐万新转而向银行、基金寻求救助,最终均告失败。

2004年7月,唐万新从境外回到北京,随后在北京中苑宾馆被监视居住。据说,这位大佬在回国自首的时候,已经穷到“连喝茶的钱都没有了。”

2006年,武汉市中院认定唐万新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整个德隆系被判累计罚金103亿元。

据媒体报道,2010年前后,唐万新低调出狱,“依旧十分睿智,对市场的把握也没觉得有任何的脱节落伍之处”。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刑事判决书》显示,2012年,德隆系的三号人物唐万川,到武汉市公安局自首。此前潜逃境外的唐万川,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

旧日的德隆已死,留给资本市场的,除了唐万新落寞的背影,就只剩下真假莫辨的新德隆传闻。

【大事记】

1992年 唐万新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从事资本市场股票运作。

1994年 德隆先后向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融资3亿元。

1996年 德隆先后控股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德隆系”三驾马车形成。同年,唐万新在股市坐庄操纵三驾马车股价。至2001年,获利52亿。

2000年后 德隆先后控股北京中燕、重庆实业和天山股份,此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企业。同年,通过多家信托金融机构,开展合法或非法的委托理财业务。

2000年12月 “德隆系”股票波动,德隆陷入资金危机。

从2002年6月起 德隆先后控股或参股6个城市的商业银行。

2004年4月13日 “老三股”连续下跌,半月内“德隆系”市值蒸发将近160亿元。

2004年5月29日 唐万新逃往缅甸。7月18日,唐万新回国被监视居住。

2004年12月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逮捕唐万新。德隆被分割出售。

2006年 唐万新被判有期徒刑8年。

“最后的大佬”魏东:股市“涌金” 抑郁自杀

用14年造出300亿元的资本系,2008年跳楼自杀。

时至今日,魏东是一个让新生代投资者感到陌生的名字。在十年前,这个名字却是资本市场江湖的代名词。

用14年的时间,魏东缔造了一个市值300亿元的资本帝国。41岁那年,魏东的事业如日中天,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大佬。

故事定格在2008年。随着从自家9楼一跃而下,魏东将围绕在其身上的资本迷雾、被调查等质疑,一并尘封。

时人感叹,“江湖上最后一个大佬走了”。他背后的资本帝国涌金系,自此则匿迹于资本江湖中。

起家于期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近期,有老一代的股民感叹说。

今年9月,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被抓,10月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自杀。7年之前,则是涌金系的“掌门”魏东跳楼自杀,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的王益被抓。

1967年出生的魏东,被投资界誉为“绝顶聪明”、“一代奇才”。自大学毕业后,魏东进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公司,当上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红马甲。

在中国金融市场初设的年代,中经开被誉为“江湖霸主”。1995年“3·27 国债期货案”中,时年28岁的魏东被媒体描述为中经开的主要操盘手,出战空头“万国证券”等。

魏东的第一桶金来自于期货。魏东本人被称为当时上海期货业四大高人。

3·27国债事件中,有消息称,魏东个人赚了约2个亿。1999年,魏东注册湖南涌金投资有限公司。湖南涌金后来成为涌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涌金系)的核心投资平台。

股权投资套利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2007年发表的《涌金系上岸》一文所说,由于信息不对称,消息灵通的投资人,往往能够“先行一步”。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面临诸多政策变数,转配股、法人股是否会上市流通还只是资本市场争论的议题,投资者仍然踌躇不敢妄动。在国债期货上掘得第一桶金后,魏东执掌下的涌金系迅速转向法人股受让、转配股、配售新股等业务。

从1996年起,涌金先后收购了金荔股份、精密股份、哈慈股份等公司的法人股。由于经营不善,这三家公司先后退市。涌金损失3500万元。但涌金其他的法人股投资,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收益近亿元

1999年12月底,涌金系进入转配股市场,以每股4.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兴业证券持有的闽福发转配股600万股,成为闽福发的第二大股东。仅在4个月后,涌金持有的闽福发转配股便获准上市流通。持股半年后,涌金系撤离,套现1亿元。

在转配股与战略配售上小有斩获之时,涌金系开始将下一个投资目标锁定在创业企业。1999年底,涌金系成立了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孵化了多个创业企业。其中,青岛软控和北青传媒已成功上市,涌金系成功收回所有投资并获得高额回报。

转战A股

2002年,涌金系第一次入主A股上市公司九芝堂。湖南涌金收购九芝堂集团49%的股权时,魏东展现了卓越的收购技巧,实现了既规避要约收购又实现了控股地位。其后,九芝堂成为涌金系的重要运作平台。

入主九芝堂后不久,2002年上半年湖南涌金出资3600万元,收购千金药业内部职工股753.3万股。千金药业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

2005年券商哀鸿遍野之时,涌金系果断进入成都证券(现国金证券),出资1.9亿元,持有成都证券38%的股权。在一系列运作后,成都证券更名国金证券,仅一年时间便成功借壳成都建投,跻身A股,成为涌金系控股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2007年,九芝堂与千金药业联合竞得长沙市财政局持有的2791万股交通银行法人股,投资成本仅每股6.05元。两个月以后,交通银行上市,涌金系获利过亿。

涌金系在金融业还拿下了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彼时的涌金系,正朝着魏东构想的集证券、期货、基金管理、投资咨询等于一体的金融帝国之路前进。2007年,魏东凭借50亿元的身家,跻身胡润富豪榜第148名、胡润金融富豪榜第13名。

此间,正值资本市场的德隆系、鸿仪系等纷纷溃败。唯有涌金系保持强劲势头。

后魏东时代

2008年4月29日,事业如日中天的魏东突然被传出从北京家中跳楼身亡。魏东自杀后,家属公布其遗书,称他长期受到失眠抑郁困扰。

一个月后,与其关系密切的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遭到“双规”。这使得魏东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

而媒体报道称,正是对九芝堂和国金证券的运作,留下众多令人非议的蛛丝马迹,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涌金系对九芝堂的控股,是通过收购九芝堂的控股集团公司完成。由此,涌金系间接持有九芝堂上市公司29.76%的股权,低于要约收购的门槛,不必进行信息披露。由于此次交易公开信息甚少,使得其中许多细节不为人知。

运作国金证券上市时,涌金系的做法也曾遭到质疑。国金证券通过分步置入成都建投而成功上市。国金证券借壳后,涌金系持有的股份增加到1.5亿股,每股成本只有几元。

市场质疑,在所有证券公司借壳上市都是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国金证券分两步使得其在最终获得国金证券的控制权时,花费甚小。

从9楼一跃而下后,魏东背后的涌金系金融帝国,则由其妻子陈金霞继承,开启了“陈氏涌金”时代。

失去魏东后,涌金系在资本市场上接连“失利”。今年上半年,涌金系卖壳九芝堂、清仓千金药业,国金证券的持股也将因定增而稀释。

昔日的金融帝国,渐渐消声于A股的资本江湖里。

【大事记】

1967年出生 原籍湖南。

1991年 中央财经大学经管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1995年 成立上海涌金实业公司;同年“3·27国债期货案”被认为参与其中。

1999年 创建湖南涌金公司,该公司成为涌金系资本运作平台。

2000年10月 以4万元成本受让青岛高校软控有限公司8%股权,6年后青岛软控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2001年6月 湖南涌金控股长沙九芝堂集团,随后成为上市公司九芝堂实际控制人。

2004年3月 千金药业上交所上市。

2004年12月 知金科技投资的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

2005年7月 控股成都证券,并为其成功增资扩股。

2006年7月 国金证券(原成都证券)获规范类证券公司资格;12月,国金证券借壳成都建投,并完成股改。

2007年3月 国金证券借壳后的成都建投复牌,使得魏东持股市值暴涨至13亿元以上。

2007年5月 参股的交通银行从香港资本市场成功返回A股市场。

2008年4月29日 魏东跳楼自杀。

20年间近20位资本大佬“跌倒”

徐翔被抓前的十月,《夏洛特烦恼》成了国内最红火的电影之一。主人公夏洛醉酒后,梦回1997年。那年,街上挂着喜迎香港回归的标语。

也是在1997年,时年50岁的管金生,在上海获刑17年。他被控犯有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等罪名。

原任万国证券总经理的管金生,落难于1995年的“三二七”国债事件。20年后回望,与管金生一样,围绕“三二七事件”的资本玩家们,大多下场不妙。

根据媒体梳理,包括袁宝璟、刘汉、周正毅、魏东等“大佬”,或从“三二七事件”中赚了大钱。十多年后,袁宝璟与刘汉,被执行死刑,魏东自杀,周正毅则被判有期徒刑16年。

管金生的入狱,是一道分水岭:1997年之前,鲜有因投资股市和期货市场“倒霉”的资本大佬。而1997年至今,陆续有近20位大佬“晚节不保”。

2001年,操控“中科系”的吕梁失踪。这位“超级庄家”,至今仍下落不明。其后的2001年和2002年,拉升亿安科技的罗成、操盘金杯汽车的仰融,先后出逃。

时至2006年,显赫一时的“德隆系”缔造者唐万新,被判有期徒刑8年。2007年,中国高科最年轻的董事长张海,获刑15年。

2008年和2010年,同处家电行业的顾雏军、黄光裕,分别等来了法院的判令。

吹大“托普泡沫”的宋如华,于2013年获刑9年。2004年,托普神话破灭后,宋如华一度远走美国,2011年主动回国后便遭逮捕。

2014年,旗下曾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刘汉,被判死刑。他在受审时,“失声痛哭、几度落泪”。

涉及罪名种类繁多

除刘汉以外,大部分“大佬”的倒掉,均与资本市场有直接的关系。股市使原本平凡的人崛起于草莽,也使得他们再从辉煌中坠落。

股票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没进入资本市场前,徐翔是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张海四处用“特异功能”传授气功;掌控“中技系”的成清波,还是湖北一座“山城”中的数学老师;而后来的巨富严晓群,是个“挑着扁担到处叫卖的小商贩”。

而进入股市后,徐翔成为了私募界偶像级的人物,他的父母也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认购对象名单里;张海借助资本的力量,入主了国内饮料企业健力宝;顾雏军和黄光裕,则借机进行着从企业家到资本大佬的转变。

兴于资本市场,亡于资本市场。根据梳理,这些资本玩家的“原罪”,包括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内幕交易、行贿、挪用资金、非法集资等。

其中,德隆系的唐万新,被法院判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曾经操控深发展、川化股份的“庄家鼻祖”张少鸿,亦被判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涉及“操纵股价”和“操纵证券交易”等罪名的,则有原上海首富周正毅、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张荣坤、“坐庄”亿安科技的罗成等人。

另外一个与股票交易密切关联的罪名,为“内幕交易罪”。在法院庭审时,黄光裕被认为利用内幕信息买入了中关村的股票,并且获益甚大。而徐翔被警方带走,其中一项也是涉及“从事内幕交易”。

“挪用资金罪”,也绊倒了为数不少的大佬。如科隆系的顾雏军、托普系的宋如华、健力宝的张海,均被判犯有该罪名。

此外,像“泰跃系”的刘军,其主要罪名为行贿罪。据报道,深信“权钱交易能畅通无阻”的刘军,曾向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行贿800万元。

入狱后结局各不相同

这些曾纵横资本市场的大佬们,入狱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新京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看到一份《减刑刑事裁定书》。判决书称,犯“操纵证券市场罪”的张荣坤,在狱中“积极肯干,努力完成劳动任务”,“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培训”,2012年和2013年各获得监狱积极分子1次,因此张荣坤获减刑1年。

2012年出狱后,顾雏军接受过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他回忆说,他在狱中就三个任务“改造思想、文化学习、劳动改造”,“7年时间,比上大学研究生的读书时间还多”。同时,顾雏军还称,他与杀人犯关在一起,“成天被人骂”。

据媒体报道,黄光裕在狱中仍然能“遥控指挥”国美,“这几年国美的重大决策,都是黄光裕拍板制定的。”

“泰跃系”的刘军,目前仍在服刑。与黄光裕不同,刘军则已失去了对自己财产的控制力。今年10月前后,狱中的刘军委托朋友,公开举报自己的亲生姐姐刘华“强占泰跃系资产、勾结外人操纵上市公司”。

早年自称有“特异功能”的张海,则在入狱后施展“财技”。张海的家人在向监狱、看守所等相关人员行贿后,张海提前4年悄然出狱,出国后“下落不明”。目前,广东省检察机关正对张海进行境外追逃。

近年来,已有管金生、顾雏军等人陆续出狱。重获自由后,56岁的顾雏军一直为自己平凡的生活而忙活。今年7月,顾雏军提起诉讼,要求青岛海信等赔偿经济损失489亿元。11月4日,他的诉讼请求被广东省高院驳回。

相比而言,管金生在离开监狱的多年中,十分低调。今年6月,他出席一个论坛反省“三二七事件”时说,他差在当时没有足够的智慧上。

11月1日,徐翔被抓。市场上具有号召力的“偶像”,又倒下了一个。从挥着巨资在股市上呼风唤雨,到贴上“犯罪”的标签锒铛入狱,徐翔重复着多位“前辈”曾经走过的路。

2008年,“涌金系”魏东跳楼时,有感叹称,“江湖最后一个大佬走了”。而事实上,在此之后,包括徐翔在内,出事的大佬,仍接二连三。

据统计,上溯至1997年的管金生,近至刘汉、徐翔,过去20年间,有近20位的江湖大佬,或逃亡,或入狱,或自杀。兴于股市,亡于股市,成了他们的“宿命”。

盘点1997年至今获罪的股市“大佬”

●管金生

1997年,因行贿、滥用公共资金获刑17年

●张海

2007年,因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获刑15年,出逃

●周正毅

2007年,因操纵证券交易、挪用资金等获刑16年

●刘汉

2014年,因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吕梁

2001年,失踪

●罗成

2001年,操纵股价,出逃

●仰融

2002年,涉嫌经济犯罪,被批捕后出走美国

●朱耀民

2003年,因金融诈骗判刑14年

●张少鸿

2004年,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获刑10年

●唐万新

2006年,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判刑8年

●魏东

2008年,自杀

●顾雏军

2008年,因虚报注册资本、挪用资金等罪名获刑12年

●张荣坤

2008年,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获刑19年

●刘军

2009,因行贿官员判刑14年

●严晓群

2010年,因银根收紧债务黑洞被刑拘

●黄光裕

2010年,因内幕交易、单位行贿获刑14年

●宋如华

2013年,因挪用资金获刑9年

●成清波

2014年,因涉非法集资被批捕

●徐翔

2015年,因涉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判刑事强制措施

“徐翔们”为何前赴后继

17岁入市,纵横股海20年,却在38岁的黄金年龄猝然而倒,号称“私募第一人”的徐翔,用自己的命运再次印证了那句常识:内地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大佬。

这些年来倒下的大佬绝非徐翔一人,管金生、刘汉、周正毅、魏东、张海,这些曾经在资本市场掀起过或大或小波浪的大佬们,最终都被自己所制造的漩涡所吞没。

20年来,资本大佬的陨落名单已经增至近20位。

对比国外某些资本大佬的基业长青,这种反差尤令人唏嘘。

世界级投资大佬索罗斯,这位或许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做空者,让无数国家对其恨之入骨,但直到他今年1月宣布金盆洗手,转身慈善领域,却未闻其沾染上任何法律风险。其他的还有赢得资本市场、媒体和公众共同尊重的巴菲特。他们大都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绝缘。

难道国外资本大佬道德自律,洁身自好?非也。以内幕交易为例,他们不敢触碰的原因,一是完善的监管体系、严厉的惩罚制度让这些大佬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二是严密监管下他们接触内幕消息的机会微乎其微。

以巴菲特所在的美国为例,美国证监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内幕交易的证券交易法律,发展至今日,美国刚入行不久的证券业从业人员,就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打指纹送到FBI留档。对于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美国政府也做了对相关人员的跟踪规定。相关公司的监察部必须监控自己公司相关人员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交流,以查看其是否有泄露内幕信息之嫌。为此,如果你在做分析师,你必须添加自己的公司为好友。

在美国哪怕是索罗斯这样浸淫投资领域近半个世纪的投资大师,接触各种“内幕消息”的概率,也许和普通人差不多。上市公司除了公开的财报等公开信息外,其他“额外”信息都是“无可奉告”。即使你是投资大师,也不会有董秘、证券事务代表接待你,告诉你“额外”消息。

但更关键的是惩罚之严厉让大佬们不敢越雷池。2013年,常春藤毕业生们眼中的传奇——对冲基金SAC被美国证监会(SEC)打得满地找牙,就是因为被证明在一系列有关英特尔、AMD、雅虎和黑莓公司的交易中涉及内幕交易。最后这家公司不但要赔创纪录的18亿美元,还有一名交易员被判刑。基金也被剥夺了接收外部投资者资金的权力,这几乎就宣布了它的“死刑”。

严密编织的监控网络、高昂违法成本,让包括巴菲特在内的投资大佬,只能穷尽规则所赋予的方式去获取回报,而不能也不敢逾越边界。

索罗斯有一句名言,“承担风险本身无可厚非,但那种孤注一掷的赌博式冒险应该及时制止。”可惜的是,在内地股市,上至徐翔等资本大佬,下至散户,很多人都在试图打探各种内幕消息,以内幕信息寻租,有着典型的赌徒心态。

纵观徐翔们的宿命,可谓生逢其时,却败于其势。中国股市风云变幻20余年,投机风气依然盛行;而监管乏力、惩罚过轻以及制度层面的不成熟,也让大佬沉迷于暗室游戏不能自拔,但最终他们也因各种风险叠加,在某个节点撞上红线,走向崩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