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百度联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外共同发布《3.15质量大数据报告》。在网民们最为关注的7个热门消费问题中,食品安全位居首位,其中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安全中被广泛关注的一个方面。
近几年来,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风波接连不断:从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到“山西陈醋门”,从苏丹红毒食品到塑化剂污染食品,从人造蜂蜜到染色馒头等等,谈起食品添加剂可谓谈虎色变,人们不禁要问:食品安全为什么老是出问题,食品添加剂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吗?
被妖魔化的食品添加剂
在讨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认识下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是不是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享有现代食品工业“灵魂”之称。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并可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着色剂、酶制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到底吃进了多少添加剂,以不少人的一顿早餐“早餐奶+咖啡+面包”为例,早餐奶: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速溶咖啡:水分保持剂、乳化剂、抗结剂、香精;面包:酵母、改良剂、丙酸,共包含了10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其实,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食品添加剂。如仅酱油中就含焦糖色、谷氨酸钠、黄原胶、山梨酸钾、呈味核苷酸二钠等。
食品添加剂并不那么可怕。以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为例,在限制使用范围内,对人体的影响比食盐还小。即使被认为毒性较强和具有致癌性的亚硝酸盐(肉制品发色剂),在规定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在内,全世界各个国家在肉制品加工中都在普遍使用。有的食品添加剂还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如替代蔗糖的甜味剂以满足糖尿病人的需要;在缺碘地区,食盐中加碘可防止当地居民的缺碘性甲状腺肿等。
有专家表示,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对公众健康安全是没有危害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非规范使用、被不法分子滥用所造成的,非规范使用添加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如在牛肉干等食品中添加色素;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在粉丝等食品中过量使用明矾;在方便面及饮料中过量使用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违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用工业用氢氧化钠浸发海参,蹄筋;把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粉中;把非食用色素苏丹红加到辣椒油、辣椒酱中;把陈旧茶叶加上铅铬绿装扮成“新碧螺春”等等。这是目前曝光率最大的问题,是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也是目前国家整顿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整顿重点。此外,添加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
食品安全溯源机制呼之欲出大数据助力食品添加剂管控
食品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益熏心者的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流通环节混乱,是乱象丛生的主要根源。而相关部门由于种种原因管理乏力,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
食品安全方面事故频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食物从生产到流通缺乏有效监管。加大对农副产品从产地到餐桌整个流程的监控,提高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加监管透明度,是降低食品安全隐患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大数据时代为建立高效的食品质量监管与风险预测机制提供了契机。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是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技术路径之一。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是一项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制度,通过对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应用,利用低廉的人力、物力成本实现对海量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共享。建立基于全程监管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对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评估,有利于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并且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保证风险相关各方保持良好的风险交流与预警状态。
食品溯源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正是可以从源头发现和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风险隐患,为监管部门采取控制措施,以及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做到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随着食品安全监管进入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的搜集分析,监管方式正发生智能化变革。基于科学的食品安全问题定位,食品安全监管由分段监管、人工监管、以罚代管、事后监管、主渠道监管向全产业链监管、循“数”监管、全方位监管、事前事中监管和全面监管转变,而这种转变的推进急需智能化监管机制的支撑,包括智能化的责任交接机制和智能化监管机制,以及包括智能化问题发现和可视化链条合成。依托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结合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化监管将实现食品安全责任的智能化交接、“问题”的智能化发现和链条的可视化合成。
不难看出,大数据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必然伴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
包谷网严格审查制度为大数据夯实基础
目前,为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监控,我国不少地区在流通环节已实行实名销售,要求经营者采用工商统一格式的销货台账,按规定填写货物进出渠道,确保进货来源可追溯,销售去向可查清,如此一来,添加剂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了记录,一旦出现问题,更容易追溯源头。
保障食品安全、制止添加剂滥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国内首家食品添加剂和配料B2B电商平台,包谷网从创立至今,一直将保障平台所售商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放在首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一家与食品行业息息相关的电商平台,所售添加剂及配料等商品的安全性,不仅是食品安全的保鲜剂、增味剂,更是保障企业长久平稳发展的“稳定剂”及“膨大剂”。
对此,包谷网实施了准入制、信用评价体系、黑名单制及退出制。所谓准入制,是指对于入驻平台的会员实行严谨的审批准入制。相对于终端零售商的分散庞杂而言,B2B平台客户具有集中性强、监控相对高效,使得包谷网对会员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若想成为包谷网会员,需提交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流通许可证、产品质检报告等多项相关材料,通过技术初步审核为辅,以人工审核为主的双重审核方式,力求从源头上堵住不法之徒,对于信息不真实的商户或有劣迹行为的商户将被列入网站黑名单。
此外,包谷网利用网络平台公开透明的优势,建立了信用评价体系,由下游企业根据自身的消费体验度对合作的商家进行包括商品、服务满意度等多方位的评价,对于遭遇投诉的商户,包谷网在厘清事实、确认双方权责后,根据过错程度及性质,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严重将退出平台,并列入网站黑名单。
包谷网一直坚信“平台即服务”,大众参与的才有价值,让商家拥有知情权,在这一基础上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包谷网正在打造大数据“云”端架构,建立客户的生产记录档案、流通档案,将覆盖食品添加剂、配料、调味料生产企业等食品原料供应端,连结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实现食品添加剂、配料、调味料销售的全流程监控,完成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可追踪。
截止2015年6月,包谷网入驻供应商突破7000家,活跃企业用户超过6万,5月单月交易额突破2亿,创历史新高。随着未来交易量的不断提升,客户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完善,
基于海量信息数据的采集、监控及分析的不断完善,包谷网将食品添加剂行业提供海量的基础数据支撑,并将为未来的预警方案和食品检测方案提供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支持。
未来,包谷网将和专业机构合作,开放产品信息数据,为食品安全提供大数据支持,共同开发食品安全相关应用,如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食品安全二维码可追溯防伪技术等,为消费者提供食品质量安全与营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