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牌照发放倒计时 互联网巨头鏖战“金融数据”
2015-08-14 10:59: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我们都在等待牌照发放。”包括腾讯征信、前海征信在内的多家机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1月,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民营征信机构做好相关业务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今年5月,央行已经对首批机构完成中期验收,目前8家机构均已完成央行的入场调查和工作验收。

个人征信机构牌照发放在即,腾讯系、阿里系等各家机构纷纷公测自家征信产品。其中“信用分”成为几大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征信机构面向市场的主打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可以吸引众多注意,给个人用户提供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信用分”是给征信公司的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的产品,还体现互联网征信的创新,一举多得。与传统征信公司主要通过以往积累的金融交易数据不同,出身为互联网背景的征信公司在依托于自己的“社交数据”或者“电商数据”外,相对缺乏“金融数据”,因此“社交数据”在金融风控中的有效应用还未得到验证的情况下,各家征信机构已经开始布局网贷、小贷、消费公司等领域,上演“金融数据”抢夺战。

征信机构主攻“信用分”

8家个人征信牌照即将发放,芝麻征信、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纷纷推出各自产品进行测试。其中,“信用分”成了各大机构的主推产品。腾讯征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除了反欺诈产品,腾讯征信还推出信用评级产品,包含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目前信用评分还在内测,在手机QQ上开设服务号进行运营,通过在生活服务类里面搜索腾讯信用,个人可以关注服务号查看到自己的信用评级。“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通过用户授权就可查到你的‘好信度’分数。”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表示。而芝麻信用则在6月开始在全国公测“芝麻信用分”,支付宝用户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信用分”,达到标准的用户还可申请部分国家的签证。

所谓“信用分”,即各征信公司通过自家平台数据和外部数据抓取的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个人的消费能力、偿债能力和还债意愿等做出的综合测试评分数。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将“信用分”提供给金融机构,为其借贷等金融业务提供风控外,还可以通过“信用分”给用户做其他的增值业务,如芝麻信用给用户提供的签证服务,以芝麻信用分作为审批依据的产品“借呗”也已上线,额度上限达到5万元。

“现在多家公司都推出自己的征信评分,前海征信的‘好信度’一年多前已开发完毕,一直在集团内部不同的专业公司和应用场景上进行内部测试,今年5月份开始对外公测。目前已有近200家机构已经签约使用我们的信用分。”邱寒介绍,“好信度”的数据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平安集团内部积累数据;二是外部合作机构如运营商、银联等机构的数据;三是其他第三方数据。此外,目前已经签署合作的近200家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议中也有一定的数据共享。“可能你不是平安的客户,但在‘好信度’也会有你的分数,我们现在的覆盖面是远远超出平安自身的自有客户的数量。平安现在的客金融客户已达9500万,而非金融、互联网板块客户近1.6亿,剔除重复客户后约2亿,外加外部数据源的合作提供的客户。”邱寒说。

腾讯征信表示,在人群覆盖上,QQ月活跃用户数达8亿,腾讯征信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对于之前没有个人征信报告的蓝领工人、学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用户,腾讯通过他们使用社交、门户、游戏、支付等服务,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在给客户提供服务方面,腾讯征信表示,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征信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获取更多的金融业务;另外一方面用很便捷的方式给普通用户建立信用记录,这些信用记录能反过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金融数据”抢夺战上演

“几家征信公司都有跟我们平台进行接触,商讨是否使用它们的征信产品。”深圳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征信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金融机构的借贷业务提供风控服务,目前P2P网贷已经成为征信机构开拓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腾讯征信、阿里征信以及前海征信纷纷表示,已经开发的征信产品中,主要是为P2P、小贷公司、消费金融以及中小银行提供相关的风控管理。而传统的征信机构也并未放弃这块领域,如鹏元征信、上海资信已在网贷行业耕耘已久,网贷、小贷、消费金融公司成各征信机构的“主打战场”。上述人士认为,“开展这些业务的背后体现各家征信公司对‘金融数据’的渴求。”

“对于互联网征信机构来说,金融数据很重要。他们给我们提供业务,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征信来做风控,同时,征信机构需要补充新的数据去丰富和完善数据库。在与征信机构合作过程中,平台的数据也需要上传给征信公司。”网投网CEO汪瑶表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征信机构热衷于为网贷提供产品。与传统征信公司主要通过以往积累的金融交易数据不同,出身于互联网背景的征信公司在依托于自己的“社交数据”或者“电商数据”外,相对缺乏“金融数据”,而“社交数据”在金融风控中的有效应用还未得到验证的情况下。

“我们也在尝试使用社交数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的信息价值在目前还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最终的模型当中绝大多数还是跟金融相关的指标。通过实际的比对,我们发现在借贷场景下,最终对信用分产生价值的目前看起来还是金融的数据占多数,大部分社交数据在模型变量的筛选过程中被剔除了。”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显著性和相关性的指标,从最初选择的上万个变量信息源里,通过层层筛选,最后可能留下几十个变量,而这几十个变量从目前看起来以金融的变量占到绝大多数的权重,“社交数据”的有效模型尚未成熟。

对于平台来说,目前征信公司提供产品并没有完整地契合国内网贷平台的业务需求,模型的针对性还有限。“我们平台主要做P2B,有互联网背景的征信公司目前提供的主要是个人征信,如腾讯的人群覆盖面主要不是企业和企业主的信息,但这些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传统征信公司方面,不少网贷平台的业务分布在全国,而鹏元、上海资信等主要是地方性征信平台,其数据主要集中在各自所在的区域。”汪瑶认为,目前国内平台的业务多元,如侧重于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如人人贷、拍拍贷等少量平台,但更多平台都涉及企业经营借贷业务。壹宝贷总经理罗浩杰表示,其所在平台的业务涉及消费贷和经营贷,而这两种业务所需的征信模型也不一样。

掣肘重重 互联网征信发展任重道远

业内有机构测算,国内的征信业务市场高达千亿元,而通过征信业务可以衍生出其他更多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尤其是借助互联网。“阿里已经通过‘芝麻信用分’开始提供‘借呗’和签证服务,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服务可以切入,互联网思维体现在这里,不仅仅再是盯着‘征信’本身。但近日央行颁布的非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征信业务的开展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一位资深支付行业人士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支付是关键,尤其是以电商和支付起家而成长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支付新规可能会影响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以交易数据为核心的征信业务所受影响将更大。

除了来自政策方面的新约束,在国内个人征信行业刚起步之时已经呈现割据局面,而所谓的大数据的重复度也比较高。“各地区域性的征信机构数据局限在所在区域内,依托于大集团的征信机构如腾讯征信、芝麻征信、前海征信等几家机构,各自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各自的集团,如腾讯征信主要数据来源于腾讯旗下社交及支付、芝麻征信主要数据则基于阿里的电商交易、前海征信数据则主要是平安集团的金融数据。现在各家机构都在接入外部数据,这些外部数据不外乎公安部、教育部门等政府公共部门。”上述人士表示,这对于使用征信数据的公司来说,需要使用多方数据才能得到完整的征信信息,无疑增加用户的成本及影响其运营效率。

对于上述问题,邱寒则认为,征信的市场很大,而且在国内尚属新兴业务,目前不太可能说一家能够满足所有的需求,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征信公司存在去服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细节。而一定数量的竞争对手存在对于客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即使是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也没有形成独家垄断局面,而是同时存在几家比较大机构。在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市场也更加复杂,最终必然会有多家征信机构在市场竞争。监管机构对行业进行牌照管理,征信行业会在相对规范和有序的情况下发展,市场也会做出它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下将大数据应用于征信行业也是不可忽视的。据了解,现在不少反欺诈公司,通过对电商数据、社交数据的抓取而给网贷平台等机构提供类征信的业务,但对于这种反欺诈公司,并没有经营许可或者接受相关的监管。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应加强对“大数据”在征信行业应用的监管。如通过立法明确新兴信用信息源的应用规范。部分征信机构依靠技术手段,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为平台,大量采集用户信息,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数据、选择偏好、消费规律和信誉评价等信息,提供正规的信用信息服务。这些新兴的信用数据可以成为传统征信手段的有益补充,但目前《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尚未明确其合法性和商业应用的规范。

同时,应通过立法明确禁止滥用“大数据”搜集非必要信息的行为。随着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兴起,部分平台经营者打着信用消费的幌子,搜集并售卖贷款申请主体及家庭的生活信息、医疗、行程等隐私信息。对此,监管机构应该通过立法明确禁止非必要信用信息的搜集活动,以避免非法滥用大数据、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并在此前提下,联合网监部门加强监督落实。 周文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