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2.8亿日交易额调查:靠线下返利刷线上流水
2015-08-04 11:21:42 来源:新京报

神话还是谎言?“一亩田”2.8亿日交易额调查

PC端手机端数据存疑 靠线下返利刷线上交易流水

\

“一亩田”交易数据被疑造假。新京报记者 林沛青 摄

“80后创业、月交易额近3亿、成立四年增长2000%、公司估值一月一涨”……农贸B2B平台“一亩田”似乎具备了创业公司的所有光环,连其副总裁李国训也感叹:“一亩田的创业故事太过完美,以至于大家都不敢相信”。

据“一亩田”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日交易数据更新量达30多万条,单日交易数据突破2.8亿元;近期更是抛出了在今年底突破1000亿元销售额,在明年冲击50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

然而事实上,这家公司给风投机构和公众描述的故事,并没有想象中完美,交易数据接连遭遇外界质疑。“一亩田”的“千亿”交易目标,究竟是神话还是谎言?

新京报记者通过走访多家经销商、数据分析机构发现,“一亩田”在线下普遍采用返利的方式刷线上交易流水,由此催生了高达99.88亿元的月交易额。而交易方式也并非集远程采购、运输物流一体化的模式,仅仅是将批发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带到“一亩田”门店并说服其在平台上进行现金交易。

质疑1

交易平台数据被指虚假

7月30日,针对“百万吨洋葱”、“999.999吨毛桃”的数据造假质疑,“一亩田”技术负责人高禾在说明会上回应:“一亩田”战略以移动APP为主,而PC网站改版相对滞后,因此伴有部分测试数据流出。

然而,从事数据安全业务的明朝万达董事长王志海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网站的数据测试都会在后台进行,很少出现外流情况。

“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在说明会现场还展示了过去一年来的后台交易数据:截至今年6月,“一亩田”的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元。单是6月20日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了99亿元,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这还不包括采购商线下直接和农民交易的费用。

不过,新京报记者通过网站排名Alex平台查询,一亩田官网(www.ymt.com)的日均访问IP(以月基数计算)为9000左右。如果按照访问用户全部成交来算,这意味着要达到“一亩田”宣称的单日2.8亿元的交易额,每单成交量起码要在3万元以上。

就此,一家创业分析机构利用“网页爬虫”抓取了“一亩田”十多万用户的用户名、姓名、所在地区、成交笔数等信息。在近10分钟的大数据分析中,只出现18笔交易用户1个,54笔用户1个,其他用户交易数量全部为0单。这意味着,仅凭这72笔交易要达到日平均2.8亿交易额,每笔成交金额起码要达到388.88万。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亩田官网公开的成交信息中,以7月30日下午4至6时数据为样本,两小时成交20单左右,最高成交金额仅为26万元。

对此,“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在说明会上解释说,“95%的交易都发生在APP平台上,网站每天成交量也就1-2单左右,不过这并不会影响真实的交易数据。”

质疑2

“交易平台”变身广告平台

“一亩田”APP平台是否真如李国训描述的那样?

“一亩田”对外宣称,截至今年5月,该平台已经为210万卖家、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及50个超大城市的22万卖家(商超、餐厅)提供服务。每日有效农产品信息超过30万条,涉及农产品种类1.3万种,覆盖1.3亿农民。

7月29日,新京报记者在一亩田官方APP上联系了多位批发商,但都表示,使用一亩田APP主要目的是付费发布广告,并未在平台上产生实际性交易。

跟“一亩田”签约的山东林姓经销商表示,他从6月份开始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黄冠梨、烟台苹果等供应信息,但具体到交易环节时,依旧要上门看货、当场结账,并不是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

另一位甘肃定西的经销商则表示,其土豆供应信息是在一个月前发布的,买主批发则需到当地看货后现金结款,并且由采购商自己负责物流运输。山东日照苹果批发商孙老板情况也类似。

“一亩田”官网资料显示,签约供应商发布的供求信息将在一亩田APP上优先展示,并且带有签约保障等特殊明显标志。收费标准则为200元-500元/天不等。

“一次性交1万元的话,供应信息不仅可以在APP上优先展示,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帮供应商做推广。”“一亩田”工作人员表示。

不过,对于一亩田的产地供应商信息,山东烟台某市场监管局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达了质疑:“一亩田首页的红富士苹果类目上,没有一条烟台的供应信息。网站上的门店和办事处,山东仅有莱阳市沐浴店镇一家实地供应苹果。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上面,苹果中最大的品种红富士竟然在烟台仅有一个供应商?”

该市场监管局人士在近日调查了25家比较大型的仓库和果业合作社,“仅莱阳沐浴店镇我就联系了4家,但对方都表示从未听过一亩田”。

同时,他还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也曾联系“一亩田”表达过合作意向,“但对方一直没有回应,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正常做法。像这样的原产地资源,他们本该打破头去抢的”。

真相

返利换交易流水

如果PC端和手机APP实际交易均“受冷”,那么“一亩田”的交易流水是如何刷上来的?

7月31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一亩田”位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旗舰店,空荡荡的办公室内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与一旁批发市场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

“一亩田”新发地贸易部商务总监房浩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情况下,买家会先将30%交易款付给卖家,待发货后平台再付余款。卖家跟公司(一亩田)签约,交易成功后按照交易额2‰给予返利;如果卖家未跟公司签约,返利则按交易额1‰计算。

其他工作人员表示,这项返利补贴于去年8月开始,已经持续一年多,刚开始时每笔交易双方都返利2‰,且上不封顶。“交易的时候,你们(交易)双方来办公室,当场把钱打到平台账户上,我们再转给对方,10分钟之内就能到账,10万元可以返利200块钱”。

然而,就在距离“一亩田”办公室仅一墙之隔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多位经销商表示对一亩田耳熟能详,但并未真正使用。

“三天两头有(一亩田)业务员上门,最早的时候说走50万流水,可以返利1000元。”从事苹果经销生意的马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亩田”为批发市场的商户开出诱人的账户流水补贴,并表示可以帮其分销,但真正在上面做的并不多。

“以前有少数交易额比较大的商家,在上面来回走账刷流水挣返利,但现在补贴每天200元封顶,以后还要收取交易手续费,做的人也就逐渐少了。”马先生说。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曾表示,“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而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解释说,20%数据占比仅限于北京市场,“我们和新发地20%的供应商有着合作,而它又供应整个北京市场的蔬菜,所以说有20%的蔬菜来源于我们。”

一亩田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其在全国约有23家门店,主要设立在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桥、重庆双福这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新京报记者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样本,在农产品、水果等多个子市场,走访近20位经销商发现,他们对“一亩田”仍持谨慎态度。

从事生姜批发的任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市场交易方式仍然是当面结款,“一次都要拉好几车货,十几万的生意,谁也不放心把款打到网络平台上,都是现场直接交易。”

另一位经销商则直接表示,“一亩田”员工每周都会给附近商贩打电话,但几乎无人使用他们的平台,因为“一亩田”发布的供求信息比较滞后。(新京报记者 李栋 实习生 杨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