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湖南公司遭举报:三千万被截留,转基因菜油混入临储库
继两年前被曝出进口转基因菜油流入下属国储库,前不久使用陈粮替新粮 事件后,中储粮又被举报因违规操作致使大笔资金被截留,其委托的多 家企业被指使用“顶包”手法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中储粮下属公司违规操作三千万元遭截留,主动报案警方已立案
继两年前被曝出进口转基因菜油流入下属国储库,前不久使用陈粮替新粮事件后,中储粮旗下分公司又被举报因违规操作致使大笔资金被截留,其委托的多家企业被指使用“顶包”手法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湖南岳阳原小港粮库(现中储粮岳阳小港直属库)职工彭青兰,持续4年举报中储粮下属公司在托市收购中,与委托企业弄虚作假,购进大量转基因菜油“顶包”流入国家临时储备库。
彭青兰举报称,在2014年收储过程中,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将原本支付给农户的6000万菜籽收购资金,违规兑付给了委托企业岳阳永盛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导致约3000万元被截留。
针对彭青兰的举报,5月15日,中储粮总公司通过邮件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称,举报人反映的受委托企业永盛油脂公司违规案件,2014年已处理,涉案资金已全部收回,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同时,责成湖南分公司对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不过,中储粮总公司未就彭青兰举报的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混入国家临储库一事置评。然而,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中储粮曾被曝出进口转基因菜油流入国储库,当时湖北、湖南两家委托企业,违规将1477吨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其中,彭青兰举报的受中储粮委托企业湖南巴陵油脂公司,后被证实曾进口转基因菜油。
委托企业被指套取资金3000万,中储粮报案
4年来,彭青兰一直在收集证据,举报中储粮因违规操作致使大笔资金被截留,涉及资金3000万。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多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证实,涉事企业永盛油脂公司法人白雄于今年4月被公安机关拘留,5月8日前后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而当时负责驻点监督永盛油脂公司油菜籽托市收购的中储粮湖南分公司长沙米厂厂长马义军因此被开除,另有4名相关人员被处理。
5月10日,中储粮岳阳小港直属库一位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2014年,永盛油脂公司从中储粮托市领到的收购任务量为油菜籽11900吨,折合加工菜籽油4000吨。但永盛油脂公司只交付了2000吨菜籽油给国家临储库,却经中储粮从农发行拿到了6000万收购款,其中3000万被截留。
据国内粮油业一位分析人士介绍,按照2014年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收购款是直接“上卡发放”到农户。农民或商贩交多少菜籽,直接由农业发展银行将收购资金汇入农民银行账户,委托收购企业是无法接触到收购资金。中储粮只与委托企业之间订立合同,付给加工、仓储费用。
在2014年油菜籽托市收购任务中,由中储粮湖南分公司下属的收储公司负责收储监管工作,收储结束后再将监管账目再交给下属直属库保管监督。当时,“永盛油脂公司只完成收了6000余吨菜籽,账面上却是11900吨。”前述内部人士透露。
5月15日,中储粮总公司通过邮件向澎湃新闻证实 “永盛油脂公司违规案件”一事,并称涉及的资金已全部收回,“中储粮湖南分公司作为受害方,去年发现永盛油脂公司违规问题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中储粮总公司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于去年底将永盛油脂公司菜籽油退出国家临储库存,并已将其列入国家政策性收购企业黑名单,追回其违法所得。同时,前期已责成湖南分公司对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一位接近国家部委的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2013年中储粮转基因“风波”之后,在2014年油菜籽托市收购过程中,管理严格,未发现有违规情况。不过,托市收购在执行中弊病百出,“国家也很头疼”,今年可能会调整政策,目前还没确定。中央储备粮岳阳小港直属库
“转基因”疑云
5月11日,岳阳市洞庭湖沿岸的广袤农田里,除了金黄的小麦、已收割的水稻茬子,还有成片的待收获的油菜籽。油菜在每年的3月下旬抽薹开花,4月开始结籽,至5月下旬陆续进入收割期。
此时,岳阳市油菜籽主产区之一的君山区,已有不少农民开始收割零星泛黄成熟的菜籽。按照以往常规,再过20天左右,国家就会发布今年的托市收购计划。不过,这里的农民觉得托市收购政策离他们“太远”。农民的油菜籽多被商贩以低廉价格收购,再转手倒卖。
中储粮作为大型央企,在各地设有粮油战略储备库,对粮油市场进行调控。中储粮总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油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油菜籽、菜油价格暴跌,国家为保农民利益,稳定食用油市场供应和价格,施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所谓托市收购,就是国家规定收购价格,由中储粮公司委托油脂加工企业,公开挂牌收购农民的菜籽。企业将收购的菜籽加工成菜籽油(国标四级),转入国家临时储备库存储,国家财政给予企业每吨220元加工补贴和一定的仓储补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禁从现有库存陈油中划转或直接收购菜籽油入库;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不得有混掺棉籽油、棕榈油等掺杂使假行为。
不过,彭青兰收集了大量证据,举报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及其委托企业,在油菜籽托市收购中,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冒充托市收购菜籽油的违规问题。
彭青兰向澎湃新闻算了一笔账,2013年,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价每吨约8000元,2014年为每吨约5800元。“一般3吨油菜籽可以加工1吨左右菜油”。如果托市收购委托企业接到10000吨油菜籽收购计划,按照35%的折油率可以加工出3500吨菜油。但按照每斤2.55元的托市收购价折算,加工出的菜籽油每吨在10400-10800元。
“这可谓是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买卖。”彭青兰说,托市收购加工的菜籽油每吨要比进口菜籽油贵2000元到4000元,企业倒手就能赚上千万的差价,还能得到国家每吨200多元的加工补贴。
但由此带来的恶果是,国内进口转基因菜油量不断增加,廉价进口转基因油涌入国内,混入国家临储库,最后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之名流入市场,导致消费者还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转基因菜籽油。同时,农民利益受损,油菜种植积极性下降。
不过,中储粮总公司未就彭青兰举报的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混入国家临储库一事置评。永盛油脂公司
被举报企业曾被查实进口转基因菜油
近年来,彭青兰持续向国家粮食、财政等部门,以及中储粮纪检部门进行举报。今年2月,国家财政部门就此进行了调查,但调查结果暂尚未向他公开。
曾被彭青兰举报的巴陵油脂公司牵涉其中,后被证实确实存在用进口转基因油“顶包”的行为。
2013年11月1日,中储粮总公司在其官网发布调查处理结果,承认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和湖南巴陵油脂公司两家公司,在托市收购油菜籽过程中,将1477吨进口转基因油“顶包”掺入国家临储库。
彭青兰的举报,曾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部分属实”。
2012年,彭青兰将第一份举报材料递交给了国家粮食局,举报受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委托,承担油菜籽托市收购任务的岳阳市永盛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巴陵油脂有限公司等公司,以直接购买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冒充托市收购加工的国家临时储备油,套取国家财政的收购、加工补贴。
彭青兰称,2011年,他曾受雇用自有油罐车,从岳阳市多个码头,参与或目睹了上述企业运回进口转基因菜籽油约11000吨,装入中储粮国家临时储备油罐中。
从2011年至2013年,彭青兰曾参与运输或跟踪拍照,记录了部分委托企业运输进口转基因菜籽油。2014年,他从电力部门调取了部分托市收购加工期间用电量,发现与加工应耗电量不符,“有一家企业竟然托市收购期间连续三个月没有用电”。
2012年3月16日,岳阳市粮食局接国粮信字[2011]4号函件要求查处。经调查,认定彭青兰的举报内容“部分事实”。官方撰写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永盛油脂公司“从张家港运回四级菜油4997吨用于精炼”,补抵了托市收购的油菜籽加工后出现180吨缺口,但未发现巴陵油脂有违规行为。
事后,负责监管当年托市收购工作的中储粮小港直属库被处罚3万元,责令永盛油脂公司改正,予以警告。但这份调查报告未提及永盛油脂公司外购的菜籽油是否为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以及如何处置已经入库的外购油。
一年后,2013年8月22日,有媒体披露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托市收购企业,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冲抵托市收购任务,骗取国家补贴的同时还赚取了进口油和国产油之间的巨额差价。 陈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