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降蕴彰 吕梁
在山西省吕梁市,一项曾被省市县三级政府推举为煤炭转型的“示范工程”、“标杆工程”,正陷入尴尬。
吕梁属于地级市。2010年,受吕梁市政府“引导”,当地30余名煤老板联手投资50亿元,组建了山西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汾酒业”)。按照吕梁市政府的规划,在成立中汾酒业的同时,还计划在吕梁管辖区内的“酒都”汾阳市,投资139亿元,倾力打造一个规模宏大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
杏花村酒业园区开建之初,山西省领导亲临现场,责成省发改委把该项目列为“全省重点”,并要求尽快投入生产;吕梁市委、市政府则明确,这是煤炭转型的“一号工程”;汾阳市政府寄予的希望更大,认为是发展当地经济的“翻身工程”。
吕梁政府方面积极推动煤老板们投资酒业的,是时任吕梁市委书记的聂春玉、吕梁原副市长张中生。今年山西“塌方式”腐败震惊全国,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张、聂两人先后被中纪委宣布接受组织调查;中汾酒业的三大股东——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廷亮 、山西中阳钢铁集团董事长袁玉珠,也因参与官场贪腐问题,被政法部门控制。
经济观察报(微博)记者在吕梁市实地了解到,随着聂春玉、张中生等人的落马,杏花村酒业园区的后期建设已经基本停滞,而参与“中汾酒业”投资的其他煤老板们,也处于进退两难当中。
“一号工程”停顿
邢利斌、袁玉珠等吕梁煤老板联手转投白酒业有其特殊背景。2009年,山西省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大批民企煤老板被迫退出煤炭行业。为防止这部分资金外流,帮助煤老板们找项目成为山西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
吕梁煤炭资源富集,所辖13个县(市)均产煤炭。仅2009年,吕梁市民企煤老板们获得的煤改补偿金就超过400多亿元。2010年2月,时任吕梁副市长的张中生出面组织邢利斌、袁玉珠等煤老板们,成立了中汾酒业。此后短短一两个月,由张中生牵头的杏花村酒业园区项目,又先后完成考察、选址、向省政府汇报等一系列工作。
该项目在上马的过程中几乎一路绿灯。3月下旬,吕梁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聂春玉在会上宣布,要将杏花村酒业园区作为煤炭转型的“一号工程”;4月上旬,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的陈川平在听完聂春玉、张中生等人的专题汇报后,表示要对杏花村酒业园区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从吕梁市委、市政府,再到山西省政府,多方面的高调支持,为煤老板们投资白酒布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公开资料显示,吕梁市对杏花村酒业园区的规划是,整个园区的建设2015年底竣工,占地接近9000亩,总投资139亿元,白酒年产10万吨,是山西汾酒集团的3倍。
除了白酒生产,杏花村酒业园区还计划建设山西酿酒博物馆、酒文化风情街、现代物流园区等。按照吕梁市的计划,这些超大规模的投资在解决3万个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带动周边10万农民致富,为政府每年新增50亿元的利税。
杏花村酒业园区于2010年9月28日奠基,山西省十多个厅局的一些官员都到场庆贺。园区内基础设施的投入更是巨大,此前张中生曾带领吕梁和汾阳市的多名官员以及设计人员,到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等地,对很多仿唐、仿明清建筑做过考察。此后他对整个杏花村酒业园区建筑给出的设计要求是,要体现“外仿古、内现代”的豪华风格。
于是酒业园区开工后,从酿酒区到办公楼、会展中心,再到园区内的五星级酒店,外观都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而内部又极具现代感。园区四周是用青砖垒砌起来数米高、10米宽的城墙,绵延10多公里。
吕梁市的一名官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到2013年10月底,整个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投资已超过90亿元,基础建设工程大约完成85%,应该已经基本具备白酒投产条件。
然而就在此时,吕梁市和酒业园区两方面却开始推迟白酒生产。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原因一方面是2013年以来白酒市场持续惨淡,另一方面是,吕梁市在大规模搞酒业园区的过程中,内部已经出现一些分歧,对酒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也很不乐观。
与此同时,对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节奏也慢了下来。到了今年,随着山西多名官员落马,十多名煤炭企业主被有关部门调查,这项曾经的“标杆工程”、“示范工程”陷入尴尬。
“劝富济贫”
杏花村酒业园区地处汾阳市境内,紧邻山西汾酒集团。据悉,早在2009年下半年,汾阳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谭曰文就有意筹建杏花村酒业园区,但由于当地煤老板们掌握的资金有限,参与投资白酒的积极性也不高,该项目就被推延下来。
2010年初,谭曰文将筹建杏花村酒业园区的设想汇报至吕梁市政府方面,“利用煤转资金投资白酒”的想法很快得到吕梁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张中生的支持。事实上,为了防止煤老板们的资金外流,在2009年底,吕梁市政府、市纪委两方面就联合宣布,要在煤炭企业中搞“一企一事一业”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煤老板们拿出钱来办公益、投资非煤产业。张中生和吕梁纪委的一名官员当时称之为“劝富济贫”。“劝富济贫”活动开展之初,并未得到吕梁煤老板们的积极响应。2010年1月18日,吕梁市纪委麾下的农廉领导组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县(市)大力倡导“一企一事一业”,让煤老板们积极投资非煤产业。
红头文件带来的效应非常明显,两个月之后,仅仅在中阳县,就有30多个煤老板参与投资非煤产业。到当年6月底,吕梁市就有200多名煤老板投身到“劝富济贫”活动当中。在张中生“引导”下成立的中汾酒业,以及整个杏花村酒业园区项目,也是吕梁“劝富济贫”活动取得的一项最显著“成果”。
据前述吕梁市官员介绍,2010年4月,吕梁市政府与山西汾酒集团曾签订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煤老板们在杏花酒业园区搞白酒生产,不仅可以得到汾酒集团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以“共享”汾酒集团的品牌。这样的投资优惠政策,当时曾给跨行业投资白酒的吕梁煤老板们带来激励。
到了2012年4月,通过张中生等人的进一步协调,中汾酒业与山西汾酒集团也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成立“山西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公司”。双方成立新公司的合作方式是,中汾酒业以全部的产能资产入股,占有49%的股份,而山西汾酒集团只是以技术、管理和人员来出资,占股51%。前述吕梁市官员解释称,这等于是明确,拥有中汾酒业股份的煤老板们,只是靠投资分红,并不参与经营管理。
事实上,在中汾酒业成立之初,外界就对吕梁官员“引导”煤老板投资酒业的做法提出质疑。山西汾酒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士分析称,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是在960万千升以内。但在2011年,全国白酒产量就高达1025.6万千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缘于茅台基酒、泸州老窖等品牌都在大幅度提高产能。
吕梁市倾力打造杏花村酒业园区,正好赶上白酒行业盛极而衰的“拐点”。上述人士说,山西汾酒品牌主攻的是中低端市场,省内省外的销售市场占比大约是6:4。在全国白酒极度高产、中央严格限制“三公”消费的情况下,山西汾酒想在省内外扩展市场的难度都很大。如果中汾酒业一旦投产,山西的汾酒产能将提高3倍,这无疑会使整个汾酒陷入销售困境。
一些吕梁当地官员和企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今年落马的原山西省委常委陈川平等官员,都曾对杏花酒业园区项目的建设起到过引导性、决策性作用。
在当地人看来,张中生是杏花酒业园区项目上马的“主推手”,在吕梁有“煤炭教父”的称谓,由于掌握分管吕梁煤炭的大权,张本人的“一句话就能决定煤矿开闭或兼并”。正是基于此,袁玉珠、贾廷亮、邢利斌等吕梁的煤炭大佬,才会甘心情愿接受“引导”,对中汾酒业进行大手笔投资。
如今,杏花酒业园区的停滞为当地带来了众多后遗症。汾阳市的多名煤老板认为,目前杏花村酒业园区已经具备白酒投产条件,但山西汾酒集团方面抱持的是谨慎态度,并不急于加大白酒生产。因此,对于这个项目,现在吕梁市、汾阳市的官员基本都避而不谈,原来参与中汾酒业投资的煤老板们,如今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外,由于整个酒业园区占地数千亩,涉及到汾阳市的多个村庄,当时政府方面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每亩地约为31000元,其外还承诺,在酒业园区的企业投入生产后,会给每户被征地村民一个招工名额。现在四年多过去了,附近村民本来对征地给与的补偿偏低感到不满,再加上不能到酒区就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正在逐渐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