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涨的店租、难约束的加盟店和攻城略地的竞争者,都让上岛咖啡烦恼不已。
来源:新金融记者 郗岳
流失的门店
对于上岛咖啡,天津市场一直是其开拓市场的风水宝地,不过在近两年,上岛的加盟生意不再顺风顺水,门店不但没有新增,反而还关闭了一些。
“关门的有加盟店,也有直营店。”上岛咖啡天津分公司的加盟经理张靖(化名)告诉新金融记者,上岛咖啡1999年进入天津市场,在2010年达到事业巅峰,拥有将近70家门店,现在只有40余家。
在河北区的繁华路段,不足两公里内有2家上岛咖啡关门歇业,其中律纬路直营店改营中式餐厅,而金纬路加盟旗舰店的店面被一家银行看中,正在重新装修。
“律纬路直营店关门是因为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后店租上涨,我们重新核算成本发现盈利艰难,当时考虑到不远处还有金纬路店驻守这片市场,所以就关了这家店。”张靖说。
出乎意料的是,经营业绩尚佳的金纬路店也在不久后关停。知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这家店把守黄金路段,每年盈利超过200万,加盟店老板很有经商头脑,前几年就把店面物业盘下来,现在一家银行看中这个店址,打算每年出300多万元租下,“辛苦经营咖啡馆的利润不及轻轻松松收取的房租,老板果断关店。”
在张靖看来,上岛咖啡关店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店租上涨是最主要的原因。上岛咖啡人民公园店已经经营了十余年,最初每年租金在3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100多万元。
天津金街上的上岛友谊新天地店,也正是因为多年店租纠纷而最终歇业。这家店面物业持有者对新金融记者说,商场2006年引入上岛咖啡,店面使用面积是766平方米,租金每天每平方米1.6元,双方签订了6年的物业租赁合同。在这六年间,这个上岛加盟店易主一次,而后开始拖欠房租,商场和咖啡店新老板打了两年官司最终不欢而散。
按照上述合同进行核算,上岛友谊新天地店每年需支付44.7万元租金,再加上服务行业上涨的人力成本和咖啡连锁行业的竞争加剧,让这家店不堪重负。张靖认为,租金上涨是咖啡连锁店面临的普遍难题,但是对于上岛咖啡负担最重,按照上岛品牌管理方案,其要求加盟店面积达到6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0平方米,相当于2-3个星巴克,所以上岛对租金成本非常敏感。
这种敏感度特别体现在一线城市,上海上岛咖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整祥曾对媒体表示:“以上岛咖啡来说,往往对店面要求较大,上海一家800平方米的老店,年租金可能在100万左右,对于选址相类似的新店来说,100万还拿不下。”为了抵御房租压力,目前上岛咖啡不得不在一二线城市压缩开店面积。
加盟模式得与失
加盟店相继关门给上岛品牌带来的另一个麻烦是,随时爆发的储值卡纠纷。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多个城市,近年来涉及上岛咖啡加盟店主跑路,消费者储值卡作废的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年我们也经常帮助消费者联系跑路的加盟店主,通过法律途径帮他们维权,有时也会自己贴钱赔偿给消费者。”张靖说,虽然上岛咖啡品牌不允许加盟店出售储值卡,但是具体到加盟店的营销手段,上岛也没有精力去管辖约束。“上岛在中国有上千家加盟店,每个加盟商都是独立的法人,财务管理方面不受总部控制。”
据张靖介绍,上岛每进入一个市场都先做直营店,至少5家,等到直营店步入正轨再发展加盟店,在上岛天津公司负责的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市场,加盟费用(包括三年品牌使用费)是20万,保证金6万,店面设计装修费用等投资费用由加盟商负担,开店后财务情况也是加盟商自负盈亏。
这种自愿加盟的优势是,加盟商可以获得全部或大多数的利润,而不需与总部分享,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义务听从总部的指示,但缺点是总部因此可以不负责任,往往指导也较松散,经营品质也不容易受到控制,许多台湾连锁饮食业都采用这种方式经营。
张靖在上岛供职多年,她认为加盟模式帮助了上岛咖啡在进军大陆的最初几年迅速占领市场,扩大了品牌认知度,而且每个加盟业主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商业圈子,能在上岛品牌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是自负盈亏,所以每个加盟业主都会想尽方法提高业绩。
不过她也承认,每种模式都有利弊点,弊端就是,除了加盟费,双方在经营上的联系并不紧密,品牌企业对加盟店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了解,加盟店对品牌企业的信任度不高。
咖啡业研究员、铂澜咖啡学院创始人齐鸣对媒体表示,加盟模式有其瓶颈,一方面,品牌企业与加盟店间难以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关系,品牌企业的业绩有“天花板”。另一方面,由于后期督导不力,品牌企业对加盟店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掌控,也导致了加盟店主对品牌商的不信任。而前期加盟模式的太过成功,也让上岛咖啡过于依赖品牌加盟这一模式,陷入了“船大掉头难”的窘境。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也认同上岛咖啡加盟模式弊大于利,他对新金融记者说,加盟作为一种扩张模式对于连锁品牌而言是重要的,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固然加盟可以帮助企业低成本拓展,但是加盟模式中若总部对加盟店监管不严,那么加盟店容易产生违规操作行为、食品安全风险、服务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整体的,具有连带性。
今年7月底,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跨界吐槽上岛咖啡:“所有的服务行业,加盟的我都不看好。以上岛咖啡为例,5年之内全国几千家上岛咖啡,老板就坐着收加盟费,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做成中国的星巴克……加盟,不用去选店,不用去培训,只要去收加盟费,数钱是最简单的。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今天出现一个,没了,明天出现一个又没了,这有违消费者的利益。”
加盟体系的松散现状,和上岛咖啡8大股东划区域的管理模式不无关系。1998年,台湾上岛咖啡在海南省开出了第一家门店,该年上岛创始人作出了向大陆其他省市拓展门店的决定。当时的上岛董事会决定,把中国分为8个片区,由公司的8大股东分别经营,8个股东由抓阄决定各自的经营区域。
这样的经营决定为日后上岛咖啡的品牌危机埋下伏笔,因为他们在决定全力拓展大陆市场的时候,商标的使用和归属还未理顺,各创业者的权责未能明晰,公司的远景也未思考清楚。
“八个股东各有各的行事风格,很难统一,有些股东管理经验欠佳,就在所属区域落下不好的口碑,影响其他区域的上岛品牌形象。”张靖对新金融记者说。
未来市场
在一二线城市,不仅是店租上涨给上岛带来了经营压力,外来咖啡连锁品牌的步步紧逼也让上岛有些喘不上气。
在国内咖啡连锁业的竞争格局中,星巴克无疑坐在头一把交椅,其中国及亚太区总裁John Culver先生更表示,2015年星巴克要在中国开1500家门店,今后希望能够进入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上岛咖啡撤出天津友谊新天地商场之后,商场引进了Costa咖啡连锁店,据商场管理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新开的Costa业绩比预期要好,开业不久就实现盈利。
Costa比上岛咖啡晚10年进入中国,却成长为在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咖啡连锁品牌,以平均每周2-3家新店的速度进行扩张,超越上岛排在老二地位。此外,Costa还计划到2015年在北京和上海以及包括深圳、石家庄等在内的主要城市里开设共计350家Costa咖啡店。
在一二线城市节节败退的上岛咖啡,早已把加盟重心推向三四线城市。2013年天津市场没有新增门店,但是在河北省却有两家新店开张,一家开在廊坊,另一家开在黄骅市。
“廊坊原先有一家上岛,因为业绩不错去年又开了第二家,现在的廊坊市场有十年前天津的影子。”张靖说。
上岛咖啡在全国拥有1300多家连锁店,遍布大中小城市,如果说上岛全军溃败未免过于偏颇。在咖啡布局的版图中,有些看似繁华的地区未必适合咖啡店的成长,有些偏远地方反倒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海上岛总部刘整祥说:“比如西北地区的咖啡消费情况就要比东北好得多。我们也有拉萨店,生意非常好,很多藏民都喜欢在店里喝咖啡。还有青海的一家店,他们每个月需要向我们采购咖啡豆100包以上,而我们每包咖啡豆可以煮30杯咖啡,虽然这家店的定价比一二线城市更高,但是生意却更好。”
近十年来,中国的咖啡消费持续上涨,每年增量都可以达到两位数,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势头更加强劲。在2014年最被看好的特许行业投票中,投资人最看好的业态前五名依次是:咖啡和饮品、中式快餐、儿童早教、便利店、汽车维修美容。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喝咖啡还没有形成常态,据统计,每年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只有四杯多,而近邻日本和韩国却达到了340杯与300杯,欧美等国的数字更加惊人。
刘整祥在上岛工作十余年,他总结经验称,在一些茶文化盛行的城市,比如浙江杭州,即使消费者进了咖啡店,大多数人都会点上一壶茶。在这些城市,咖啡只能是小众商品,单纯卖咖啡的店在当地难以存活。
他还分析了上岛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现在国家经济收紧,政府对公款消费管控加强,这不仅打击了高端餐饮,其实我们也深受其影响,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成本高、房贷压力大,白领阶层工资收入增长不多,近两年,即使中粮、雀巢这样的巨头,也难逃中国咖啡市场整体下滑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