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证网
原标题:2400点多空论战聚焦四大领域
10月以来,大盘先抑后扬,中下旬一度连续缩量调整,不过在月末,股指却强势反弹,上演逆袭好戏,开启新一轮的逼空行情,股指也在上周五一举站上2400点整数关口。不过面对股指的强势逼空行情,市场中的分歧声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加大。多方阵营坚称,增量资金入场和改革红利释放这两大反弹逻辑并未出现松动,后市行情依然可期;而空方则表示,四季度经济难言好转,对于市场的压制仍在,而外资流入的洪峰可能已经过去,投资者不应盲目乐观,需要警惕市场中的风险因素。
多方:反弹逻辑未被撼动
不置可否,伴随着大盘10月末的逼空式上涨,多家看空市场的机构“调转船头”,对市场后市的行情也积极起来。申银万国证券指出,随着依法治国重要治国方略的深入人心,以及《证券法》的加快修订,证券市场基础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也向纵深推进,上市公司退市新政和重组新政陆续发布。退市新政的颁布,将带来企业退市的常态化,有利于肃清空壳公司,为证券公司清污分流;重组新政的颁布,有利于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
自7月底市场反弹以来,海通证券(行情,问诊)和国泰君安证券一直是坚守着多方阵地。国泰君安证券指出,9月30日公布的地产金融政策是A股向上推进的重要支点。A股过去接近20%的上涨是由资金价格快速下降所推动的,也是站在不稳的增长平台上实现的。而接下来这个增长不稳定的平台极可能被促稳的地产金融新政所取代,变得更加稳定。稳定化这个结果会带动市场参与者把关注重点逐步转移到更长期以及更具成长性(更长周期预期展望上)。与此对应,增量资金的风险偏好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对高风险特征的股票需求在上升。
海通证券指出,本轮行情是增量资金的趋势行情,不同于存量资金的博弈。本轮行情的中期逻辑在于利率下行背景下,政策托底、改革加速推升风险偏好,有新增资金入场。7月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融资余额、QFII/RQFII规模均在增长,显示新增资金不断涌入股市。这与过去2年有本质不同,即便存量资金出于年度考核的获利了结行为对市场带来了冲击,但有增量资金入场对冲下,此行为的冲击影响将大幅减弱。此外,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今年可能吹不响。过去2年4季度创业板领跌均源于业绩不达预期,但今年有两点不同,第一,本轮行情的演绎更依赖利率下行和改革加速,第二,目前看3季报预告显示的业绩预期差在改善而非恶化。
空方:经济疲软对市场的压制仍在
考虑到本轮股指上演的逼空行情主要是由大盘蓝筹股主导的,其他行业板块却未能跟住蓝筹股上涨的步伐,市场中下跌个股数量反而多于上涨股票数量,这也使得部分空方机构仍然坚守阵营,指出经济疲软对市场的压制仍在,面对目前的反弹要保持一份警惕。
安信证券指出,本轮A股的系统性反弹,无疑令所有二级市场参与者欢喜。但时至今日,投资者需要对一些风险因素保持警惕。首先,短期经济增速下行。从总量指标和微观周期品数据上看,短期需求下行压力较7月进一步加大,可能出现的情形是房地产投资尚未企稳,基建投资增速又将下行。预期中的经济复苏仍需等待。其次,目前来看,即使货币政策调整可能最早也要等到三季度数据公布之后,并且力度不会太大,短期押注货币政策明显放松的风险较大。需要防范的是屡有发生的信用风险,这一直是外资看空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仍在持续发酵。最后,结合目前的情况,倾向于认为外资流入的洪峰已过,股票型基金仓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能有限,同时注意市场下跌时融资融券的放大器作用。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经济不稳定性在增大,已有政策难以扭转经济颓势,外围逐渐运行至高点,两年成长股牛市后的估值边界及资金边际下降,融资盘的追涨杀跌,市场的风险正逐渐积累。投资时钟从“复苏”跳跃到“衰退”,由于“滞胀”特征并不显著(有可能出现类滞胀),大类配置上,现金优势不明显,利率债吸引将逐渐增加。行业配置上,重申规避风险、逐渐降低周期类配置。中信证券(行情,问诊)也指出,从9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投资需求依然疲软,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大幅下行意味着政策效应明显弱化,四季度经济难言好转,下行预期依然存在,市场将会回归疲弱的基本面,调整压力仍在,建议控制仓位,逐步兑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