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或成趋势
随着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正在快速增加,随之对应的收益结构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业内人士提醒,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高,但其风险也相应较大,更适合专业投资者。
目前,银行仍以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主,该类产品一般是基础金融资产,因而收益相对波动小,风险也较低。而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其收益率一般较高。
记者从银率网上发现,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突破6%及以上的几乎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从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并非所有的都能达到最高收益率。
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明显提速。据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截止本月15日,全国各大商业银行总共发行结构性产品2136款,超过去年全年1845款的发行量,增幅达到15.77%。
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以细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等。
普益财富研究员陈晨建议,从投资风险角度上看,即便是保本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也达到了中等风险等级,更适合专业的投资者。在选购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了解保本比例,有的产品为部分保本产品,如保本比例为90%,则意味着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本金10%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