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所拟缩短IPO审批期至40天
2014-10-22 15:30:24 来源:汉网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 杨玚 
 
原标题:交所拟缩短IPO审批期至40天 排队企业忙转板
 
在港上市的便利,以及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曲折,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香港IPO。
 
10月21日,一名接近港交所的香港保荐人在公开场合透露,港交所拟将IPO平均审批期,从59天压缩到40天。这位保荐人在谈到这一信息时,在场的港交所工作人员未曾表现出异议。
 
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感受到了两地上市流程的差异。
 
一名熟悉两地市场的保荐人向腾讯财经透露,目前在A股停止上市申请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准备赴港上市。“北京已有两三家医药企业正在转板H股”。
 
港交所缩短IPO审批期的计划,无疑会吸引更多排队上市的内地企业转投港交所。这对上交所和深交所来说,意味着将流失潜在的优质资源。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牌手机连锁卖场迪信通(06188.HK),2006年引入鼎辉和3I等投资者启动海外上市计划。由于企业向证监会国际部报审海外上市的程序多、耗时长,公司选择了取道红筹。然而,就在当年8月,商务部等六部委突然下发《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十号文”),公司的红筹路被“死死堵住”。
 
眼看海外上市之门关闭,公司在2009年启动A股IPO。然而,公司向证监会提交申请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迪信通的一名高管向腾讯财经回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变故”出人意料。股市大跌、IPO“堰塞湖”、证监会主席变更、证监会内设机构调整,公司上市之路遥遥无期。2013年6月,公司向证监会提交终止上市申请,筹划赴港上市。彼时,沪深两市排队上市企业多达743家。
 
在经历了七年等待后,这家公司的高管称,没想到接下来的路那么顺。从筹划到挂牌港交所,公司只花了一年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该高管感慨。
 
迪信通的故事不是个案。去年以来,万达地产、徽商银行、盛京银行、秦皇岛港等原本在A股排队IPO的企业,纷纷转板H股。
 
同样在今年7月H股上市的中国圣牧(01432.HK)董事长姚同山透露,公司赴港上市的中介费用约在2000万港元左右,“比在内地上市贵一些”。尽管成本较高,但姚同山认为“时间等于金钱”,如果在国内排两年队等上市,损失的不仅是2000万港元。
 
港交所拟缩短IPO审批期至40天
 
从1993年首只H股“青岛啤酒”诞生以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提升。据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港交所1721家上市公司中,一半为内地企业,并为港交所贡献了59%的总市值,达到14.4万亿港元。
 
高效、透明的审批制度,清晰的上市时间表,是港交所吸引大部分A股排队企业转板的主要原因。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企业递交上市申请后,港交所第一轮反馈时间为10天,平均IPO审批时间为59天。
 
一名香港保荐人透露,港交所对于59天的速度并不满意,未来将缩短至40天。“如果保荐人反应比较快,和港交所配合得好,最快可以缩至25天。”
 
而从排队情况来看,尽管A股已经有序打开上市闸门,但据金杜律师事务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仍有623家企业排队等候上市;同期,港交所排队上市的企业为104家,其中46家已经原则通过,剩余不到60家继续等待。
 
灵活的上市规则也是港交所的竞争力所在。一方面,港交所允许在澳洲、英属维京群岛、泽西岛,还是加拿大、新加坡等将近20个地区注册的企业前往上市;另一方面,在上市架构上,港交所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外资、VIE、H股等架构。
 
安永华北审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张明益表示,相比起A股估值高但波动大,对政策和消息极为敏感的情况,香港市场估值理性,与国际市场估值接轨,重视企业价值。此外,A股多年来表现疲弱,也一直饱受诟病。相比之下,香港恒生指数随经济波动,但表现“成熟、稳定”。
 
一名香港保荐人笑称,十年前国内某家互联网企业登陆H股时,他的买入价是每股6港元,如今这只股票已经成为蓝筹股,每股高达115港元。“可惜我在它10多块钱的时候就卖了,否则我现在就不用辛苦当保荐人了。这是个惨痛的教训。”
 
A股排队企业转板H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内地监管层的推动。2012年以来,证监会逐渐松绑2006年出台的“十号文”,鼓励支持内地企业H股上市。
 
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永良表示,根据2013年证监会实施的《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关于H股方式的上市门槛大大降低。具体表现为:取消“456”要求,即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
 
不过,即便企业不想承担A股长时间排队及被财务核查的成本,也未必适合转板H股。张永良提醒,从客观上看,转板企业必须能有大部分达到H股主板上市在财务指标方面的要求;从主观上看,原有股东不能急于套现,公司必须愿意按照符合国际标准的架构进行治理,并希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至少满足这些条件,企业才有可能适合在H股上市。
 
沪港通或将掀起A股排队企业“转板潮”
 
一名熟悉两地市场的保荐人向腾讯财经透露,目前在A股停止上市申请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准备赴港上市。他还透露,由于香港市场的医疗、消费品、房地产等板块表现较好,北京有两三家医药企业正在转板H股。
 
对此,安永也表示,已有不少A股排队企业寻求赴港上市可能。两周前,上述保荐人在与港交所交谈时,对方向他“暗示”,目前内地符合开通沪港通资格的证券账户数量,与香港人口数量相当。
 
该保荐人称,香港现有约760万人口。“目前内地投资者开通沪港通,必须满足普通证券账户中满50万元人民币的要求,可想而知将为香港市场带来多大的流动性。”
 
此外,受沪港通影响,部分H股上市公司“回归A股计划”有所延后。此前,出于扩大企业品牌效应,实现公司股票“全流通”等因素的考虑,大量内地企业在赴港上市时都抱着未来“回归A股”的打算。
 
港交所北京代表处代表黄兴玲表示,如今上市公司一旦进入沪港通标的股份名单,意味着香港投资者和内地投资者都购买到该公司的股票,因此“回归”的动力或将受影响。
 
今年7月在港交所挂牌的中国圣牧董事长姚同山也对腾讯财经坦言,他和他的团队曾经非常“纠结”于未来是否要回归A股。姚同山说,圣牧的业务主要在内地,如果能在A股上市,对提高品牌知名度非常有利。
 
但随着沪港通的准备工作全面铺开,姚同山发现的观念有所改变。他认为,沪港通开通后,“回归A股”意义不大。
 
面对来势汹汹的港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在现有框架内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上交所在沪港通的帮助下,比以往拥有更多的筹码。一位接近港交所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深交所已经在10月中旬开会,未来将引进更多TMT公司在深上市。
 
证监会在近期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表示,将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符合一定条件但尚未盈利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可在新三板挂牌12个月,即可登陆创业板。
 
不过在证监会“均衡安排IPO数量”的导向下,沪深两市未来可能还需要为历史包袱,付出更多的成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