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延存:我的作品有花的芳香
2017-03-14 11:30:53 来源:
  “江南叙事·花”艺术展
 
  以“花”为展览主题,延续“江南叙事”系列展览对于江南美学的探讨。借鉴“花”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反思“花”给予人类的思维导向。以“花”为主题,展开多样性、多元化探讨,解构与重组一个词汇的词义与象征,是本次展览的目的。围绕“花”这一主题,本次艺术展总策划、策展人,将与34位参展艺术家,开展系列对话。

 \

  本期对话参展艺术家:
 
  祝延存:“江南叙事·花”艺术展参展艺术家。1966年生于黑龙江海林,198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91年获学士学位并任教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美术系,2006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院版画系副教授,美协第四届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
 
\
  本期对话嘉宾:
 
  毛可一:“江南叙事·花”艺术展 特邀策展助理。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在读。
 
  毛可一:老师好。我受“江南叙事·花”艺术展策展人汤宇老师的委托,来与您做一个对话。我们这个展览以“花”为主题,您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花?
 
  祝延存:牵牛花。还有开在山谷里、角落里的野花儿。
 
  毛可一:为什么?
 
  祝延存:牵牛花、野花,很朴素,不张扬,静静的绽放。尤其是牵牛花。当夏日的繁花开始凋敝的时候,它迎来属于它的盛开时间。无论怎样,只要迎着太阳总有灿烂的时光。野花也是如此,在幽远的山谷里,不为人的好恶而动只为生命的精彩怒放,留下的是曾有的芬芳。对这些野花而言,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绽放本身,这给我很强的启示和精神共鸣。
 
  毛可一:您觉得这些花与您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某种生命体之间的彼此珍惜。除此之外,这些花是否具备一些特征,让您记住?
 
  祝延存:香味,那种纯自然的沁人心脾的芬芳,以及自在自为的生命状态。
 
  毛可一:您养花吗?
 
  祝延存:不养花。我赏花,也采花。我的作品中,就用鲜花作为颜料。
 
  毛可一:为什么您会选择用鲜花做颜料?
 
  祝延存:首先,花是脆弱的,花期短,当所有的词赋都在为其谢落而感叹时,词人或许忘了凋谢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就想把这种生命状态转移到纸上,由生命的本体续写生命由外而内的存在。其次,观看由观看者的精神高度和精神诉求赋予其品质,也就是说观看是一种很个人化的精神投射。当花被当成颜色的时候实际是生命与死亡的轮回关系,也是我的生命态度:转换。
 
  毛可一:您的绘画颜料大多是植物,能介绍一下吗?
 
  祝延存:绘画颜料是来自于我所描绘的对象场域,画花来自于对象的材料体,有的榨取有的需要直绘,重点来自现场而不是如何提取植物颜料。因此,在我的这类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都带有不稳定因素,就是因时间而不断的变化,是渐渐发酵或转换的过程,因为世界如此,生命亦如此。
 
  毛可一:您如何理解“江南叙事”这个主题?
 
  祝延存:“江南叙事”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主题,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看,应当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背景的再次追问何为文人情怀的,为新的艺术语言拓展表述空间的可行性主题,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视角。
 
  毛可一:在当下,“江南叙事”有什么特别意义?
 
  祝延存:“江南叙事”可能在强化一种精神品质。江南,曾经的那里汇聚了一群独特的文人,拥有一种自身独特的生命品格,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我们需要被唤醒,需要自觉。因此,这个主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毛可一:在老师看来,策划“江南叙事·花”这样的主题展览,是否有必要?策展人是否具有特别的深意?
 
  祝延存:很有必要,也很有意思,我觉得出题的人很喜欢江南,有着准确的判断,花儿跟词和诗有着巨大的内在联系性,定位非常准确。其实“江南叙事”从另一层面提出了更高的对艺术语言的要求。不是说画一幅花儿回应一下诗词当中的诗句就了结了,要从精神层面去呼应,甚至是个人化的能够导引出更高精神品质的外化语言。江南,是诗意的。以个人拙见,如果花的绘画作品缺乏诗意,跟江南似乎也不会产生共鸣与联结。
 
  毛可一: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种,在今天,以“花”为主题,做这样的一个综合艺术展,老师有什么样的期待?
 
  祝延存:很值得期待。希望能看到在艺术语言表层下,有精神气质的多维度的表述份量的作品,即明确而强烈的精神指向。自两晋以来,江南逐步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尤其南宋以后江南地域对花鸟画的贡献巨大,尽管南宋词赋中咏花的字里行间透着粉质气息,但花鸟画的独特表现视角,为后来的花鸟画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江南”是个文化气场,是综合元素共建的共生关系。从古看今就知道,为什么当下众多画家能把形成模式化的牡丹画得那么庸俗,就像王国维评价晏几道的词那样“矜贵有余”。当下的花鸟画创作,并没有超越古人,我们深知这里缺少了什么。这种情况下,以“江南叙事·花”为主题来做一场艺术展,涵盖南方北方的艺术家,我以为这是件很值得期待的事。
 
  毛可一:在老师看来,“花”这个词如何定义,老师如何在绘画中表现“花”?
 
  祝延存:牵强一点,就是搬来古人的诗词来给自己做门面。我以为,“花”这个词,有种内在的跟任何生命形式的共生体验。我自己的作品就是用花儿本身的材料来画花儿。我在尝试,我观看、体验的东西,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这是我对生命的不可知性、不可把握性的另外一个角度的呈现方式,希望让花儿在我的纸上重新绽放一次。
 
  毛可一:在老师您过去的艺术创作中,花是您抒写的主题吗?
 
  祝延存:不是。以前我只是欣赏花,喜欢嗅着花香,体会花儿独在的一种生命状态,虽然很早就画过以花为对象的写生作品,但更多的是被花卉缤纷的色彩吸引,只是寻找外在的形式因素,塑造形体组织画面而已。近期的以风景和花为题的作品则与我绘画的研究方向有关,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关照内心的过程。如果对我的作品加以注解的话,就是用写生对象本身的材质建构画面,以此解读生命存在感的一种方式。我把对象变成了一个载物,视觉与物的载体。
 
  毛可一:这次“花”的展览,老师的参展作品是什么样的?
 
  祝延存:我的参展作品,取名“后庭花”。
 
  毛可一:有什么寓意吗?
 
  祝延存:节日花坛里的花儿,是人工培植后用以装饰、粉饰街道及建筑用的物品。我在作品里,表达一种对未来未知走向隐隐的担忧。“后庭花”取自杜牧的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词意本身是对亡国的一种伤感体验,以“后庭花”这个词为题,在我们观看这种灿烂的绚丽的东西背后,我们要追问一点什么,我想借着“江南叙事”来表达我的一点隐隐的不安。因为生命就是一个瞬间即逝的东西,跟花儿一样。“花开有期时,人无再少年”,花的瞬间绽放及留不住的凋谢带给诗人艺术家应是这样的感受。
 
  毛可一:老师是想通过“后庭花”这个作品,对我们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怎样的追问?
 
  祝延存:更多的是自我反省。我们的精神诉求如何表达?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缺失什么?目前需要这样的追问。也是回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的命题。或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让我的心安顿下来。
 
  毛可一:老师您一直生活在北方,有在南方生活过吗?
 
  祝延存:我去过南方,有过在雨中漫步的体验也铭记了“落梅著雨消残粉”的诗意图形。我爱人就是南方人,我们常去江南,有很多观看体验江南的机会。
 
  毛可一:师母也是南方人啊,看来老师是真的很喜欢南方。
 
  祝延存:是的,这么美的地方,谁还记得北狩的徽钦二帝呢?
 
  毛可一:花一直承载着人类赋予的精神品格。在您的笔墨之下,花是什么?
 
  祝延存:在我的笔墨下,花是精神的抚慰,是生命延续存在的寄托之物,既是生命的鲜活体,又是祭祀鲜活体的祭物。挽不住的落红与春去秋来,只有零落成泥的我和沁香如故的花!
 
  毛可一:人间四月天,江南最美,春暖花开,游春赏花。在这样的季节,举办以“花”为主题的展览,是艺术活动,也是江南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过以花为主题的展览,让人们关注季节,关注自然 ,更是关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老师您是否认同对“花”艺术展做这样的理解?
 
  祝延存: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方式,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唐诗宋词中借花言情不胜枚举,但我更认为是通过这一方式唤起人们对内在精神品质的提升与拒绝恶俗的有效途径。重要的是提醒文人的担当:家国历史与诗意的情怀。
 
  毛可一:“江南叙事·花”艺术展,三十多位参展艺术家,有水墨、油画、版画,有雕塑、装置、影像、摄影等。在这样的群展中,请用一句话概括您的参展作品。
 
  祝延存:我的作品有花的芳香。
 
  毛可一:是因为您用了花作为颜料,来描绘花吗?
 
  祝延存: 是的,这种芳香有些残酷,特别当花瓣被碾碎的一刹那。因此,我的作品不好归类,看似西方的水彩作品,其实很“东方”。
 
  毛可一:这个“东方”是从哪些方面体现?
 
  祝延存: 体现生命的某种不确定性。万物归一。
 
  “江南叙事·第四季·花”艺术展 参展  艺术家祝延存参展作品
 
\

  后庭花 147×304cm (147×76cm×4)纸上自然物质 2014

\

  节日花坛组画之一 75×96cm 纸上自然物质 2014

\
  节日花坛组画之二 75×96cm 纸上自然物质 2014
 
  延伸阅读:
 
  “江南叙事·第四季·花”艺术展
 
  总 策 划 | 钱晓征
 
  艺术顾问 | 李小山 苏新平
 
  策 展 人 | 林书传 汤宇
 
  视觉支持 | 许静
 
  视觉设计 | 刘乃瑜
 
  主办单位 | 可一美术馆
 
  学术支持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 | 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 镇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句容市文化旅游局 现代快报·艺加文投 大雷集团 半城读书会
 
  媒体支持 | 媒体支持: CCTV《写意人生》栏目 中国美术报 雅昌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交汇点·昆虫记 艺事荟《大美术》杂志 腾讯房产南京站 《楼事》杂志 《远方的家》杂志 《读天下》杂志
 
  赞助支持 | 狮王传媒
 
  展览地址:南京仙林东宝华山西麓环山路1号可园·艺墅/可一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7年4月1日下午2点
 
  参展艺术家(按照姓名的拼音排序):
 
  陈辉 陈琦 丛伟 冯且 范扬 黄河 何玲 刘兵 刘国夫 刘丽萍 罗荃木 苏澄 单鼎凯 沈勤 苏新平 孙良 武宏 吴思骏 吴湘云 许静 徐弘 许翔 于方 喻慧 杨明 姚媛 周京新 朱建忠 赵勤 张权 张月 祝延存 朱赢椿 张正民
 
  策展人
 
  林书传
 
  他生于1986年,是青年策展人、纪录片制片人、批评家。现任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07年开始从事艺术策展工作,长期以展览、文献、纪录片方式关注中国非体制年轻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曾策划《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亚自由》等长期展览项目,及邱志杰、岳敏君、朱赢椿等艺术家个展。
 
  汤宇
 
  他1986年出生于湖南,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与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工作。曾策划“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董希文个展,詹建俊个展(中国美术馆,2009年)。 参与策划“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广东美术馆,2015年);“三条命:王华祥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年)、“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Art@GoldenSquare,2012年)等数十个重要展览。曾在《美术研究》《美术向导》《艺术财经》《艺术月刊》等杂志发表专论数十篇。
\

  可一美术馆 展厅

\

  可一美术馆 外景

  路线图
 
  可一美术馆KEYI Art Museum
 
  南京仙林东宝华山西麓环山路1号可园
 
  Xianlin District(East),Nanjing City.
 
  No.1,Huanshan Road,Baohua Mountain(West),KEYI Art Zone
 
  周二至周日10:00--17:00 周一闭馆
\
  可一美术馆
 
  可一美术馆位于可园的中心位置,依山傍水,展厅面积4000平米,展线800米,以轻设计重空间的理念,确保室外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室内空间则更为开放和自由。
 
  可一美术馆的发展目标,是有计划地整体策划、推广江南最优秀的艺术家,同时致力于发掘扶持年轻艺术家,关注艺术院校的艺术力量。可一美术馆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举办“时·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创作与探索”;与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高校签订“大学生实习基地”;“江苏省青年人才创新基地可一基地”正式挂牌等一系列青年人才培训计划。可一美术馆未来发展将跟踪大学生、青年群体,关注他们的学习、创业,并提供发展平台。
 
  可一美术馆自开办起,孜孜以求自身发展模式,以自主研发KEYIART系列艺术衍生品,寻找民营美术馆的自身造血功能。
 
  可一美术馆依托可园的综合资源,以“江南叙事”为主题,立足可一艺术村,面向全国,开展收藏与展览的规范运作,并将艺术衍生。作为有着江南文化底蕴的文化机构,在传承与拓展具有江南特质的文化图景上,可一美术馆抱有理想与使命。
\

可园艺墅:与艺术同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