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梅菀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产品同质化问题也越发严重,而风险控制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
投资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ZestFinance、公开宣布申请征信牌照——今年以来京东金融对风控建设的布局备受业内关注。昨日,京东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阐述了京东对风控和征信的理解。
六成人力成本
投入风控团队
“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态很容易复制,大家实际上真正拼的是底层的风控体系。”许凌表示,在过去两年,京东消费金融打造了一整套底层风控系统,60%的人力成本投入风控团队建设,而风控团队人数只占整个团队总人数的1/3。
此外,底层风控系统资金投入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年6月份,京东投资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ZestFinance,且成立名为JD-ZestFinanceGaia的合资公司,以将后者的信用模型应用于京东的消费金融体系。
“京东和ZestFinance互派员工工作一个月,在共同开发新模型之后,在国内真实环境中又测试了一个月。”许凌说,从2014年4月至今,京东的“司南”风险控制模型已经迭代了五个版本,9月份刚刚发布的5.0版本已经包含6个子模型,每个模型里都有1000多个变量,覆盖了一个亿级别的信用评分用户。
风控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命脉”。无独有偶,国内首家P2P企业拍拍贷也花费重金,利用8年积累的数据打造“魔镜”风控系统,以此构建风控模型,实现差异化风险定价。
征信业务
短期回报有限
首批8家个人征信牌照试点至今尚未正式颁发牌照,据媒体报道,可能有部分企业错失牌照。京东此前已公开宣布未来将向监管层申请征信牌照,许凌表示,做征信业务既要有能力也有要意愿。
“征信业务短期内回报非常有限,但投入却非常巨大。”许凌说,征信一直就是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回报期非常长,比如美国征信体系中,至今也只有三家企业在从事这项工作。
据了解,京东的大数据生态模型体系在内部被命名为“四大发明”,其中包括风险控制模型体系“司南”,量化运营模型体系“火药”,用户洞察模型体系“活字”以及大数据征信体系“造纸”。
最底层的“造纸”大数据征信模型体系,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1亿数量的用户评分,未来白热度将从身份特征画像、个人用户评估、履约历史评价、关系网络评估、网络行为偏好及信用风险预测六个维度刻画用户,为用户进行风险评估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也增强了风险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许凌认为,征信需要三个要素,即数据、科技和实践,而企业做征信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是否掌握数据。第二,能不能获得数据。第三,能不能使用好数据。
据许凌透露,除了个人征信牌照,京东未来也会切入企业征信市场,“京东有那么多供应商,关联企业,包括我们投资的像金蝶[微博]这样做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未来在企业征信上都会有机会。”